金融护航,品牌助力,“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全县70%的劳动力涉足食用菌行业,70%的农业总产值来自食用菌,农户70%的现金收入源于食用菌。这里是“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县。
春暖花开时,驱车穿行于古田县乡村,一排排整齐的菇棚或许是最亮眼的风光。近年来,古田县持续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食用菌生产“县域工厂化”模式,创新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机制,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家好,我是银耳姐姐,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这是我们基地研发的新品冻干银耳羹……”进入“银耳姐姐”网络直播间,晟农无公害银耳基地负责人张家巧在电脑前与观众热情互动。
为何走上“网红带货”路?张家巧另有“苦衷”。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地银耳滞销,基地陷入困境。为了打破局面,张家巧决定自学直播带货,尝试打开银耳销路。“没想到直播效果非常好,单日销量最高达1400多单。”张家巧说,直播带货之路越走越顺畅,食用菌事业随之越来越好。
张家巧的故事可以说是当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处缩影。近年来,古田县不断整合科研力量,全面提升食用菌研发能力,不断推进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了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如银耳馅饼、银耳曲奇、银耳面膜等,以此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食用菌这一“老产业”焕发新生机。
过去,每到生产旺季,不少菌菇种植户会面临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难以做大产业规模。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六年前,古田县成立了新型农村金融中介中心——民富中心。
“民富中心主要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服务形式解决农民在发展产业中的资金问题。”古田县副县长王留一说。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古田县民富中心通过“合作社担保、农户资产反担保”“合作社推荐、民富担保公司担保、农户资产反担保”“合作社审核推荐、银行信用贷”等创新模式,有效盘活了农户资产并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需求。
陈炳登是吉巷乡渭洋村食用菌种植户。早年间他靠着几个茅草棚种植银耳,收成好的时候年收入也仅7万余元。如今,他以10个菇棚作为反担保物,通过合作社从银行贷款20余万元,扩大了生产规模,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年收入已达20余万元。
为了推进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提升食用菌精深加工水平,古田县启动食用菌产业园建设,致力将其打造成为该县首个百亿工业园区。
走进食用菌产业园区的厂房,银耳花片色泽脂白,袅娜重叠,质润温畅。从温度、湿度、通风性能等,智能设计都给出了最科学的自然状态,银耳的成长拥有了最大可能的舒适度。
好银耳,在古田。据统计,古田县拥有食用菌品类达30多种。如何将这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打造叫好又叫座的食用菌公共品牌?三年前,古田县着手打造“十方田”农产品公共品牌,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作为古田农产品公共销售平台,十方田以‘线上线下并行,线上对接平台,线下连锁加盟’的发展模式,拓展食用菌等农产品销售渠道。目前,十方田已经准入70多家企业、专业合作社,共有400多种优质农产品入驻平台。”十方田公司负责人余兰说。
据介绍,通过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健康发展,古田食用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在“十方田”品牌的带动下,70多家授权企业年销售额以20%的速度增长,销售额突破30亿元。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福建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坚持延伸产业链,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培育新业态,累计建成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中心757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2%,农产品网络年销售额362 亿元;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16个,创建福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0个、福建名牌农产品116个。
素材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责任编辑:余凌古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