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宣讲轻骑兵 理论文库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11-14 11:58 来源: 宣讲家网

宣讲家网: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内容提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部分的内容?今天的节目,我们邀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张祖群教授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您好,张教授。

张祖群:你好,大家好。

宣讲家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的哪几方面的内容?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祖群:党的十九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认为机遇和挑战并存,并且机遇远远大于挑战。有两点个人理解和心得。

第一,在全面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第二,在各行各业的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在教材编写、课堂组织、科研工作、教书育人等方面,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透其中,特别是体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全面复兴,谨防西方不良思想和意识形态在高教领域的侵蚀。所以高等教育领域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导性,保持思想的纯洁性。

QQ截图20171110102110

张祖群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

宣讲家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的关系?

张祖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几次重要讲话当讲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反思近现代100多年以来,我们民族和国家走过的发展历程,从洋务运动、君主立宪、民国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乃至1945年到1949年的国共内战,以及改革开放,可谓历经艰险与曲折。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一个忽左忽右,甚至重新认识的过程。但是,不同阶段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都是可贵的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牢牢的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可谓三源合流,三者最后都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个文化体系当中。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文化自信。

宣讲家网:比如革命文化,一些烈士墓、抗战遗址是不是都可以列到革命文化里面?

张祖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物保护法》当中,对于革命文化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叫做革命遗址,将革命遗址划归到中国文物保护的范围。目前为止,国务院已公布了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革命遗址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比如西藏江孜宗山抗英遗址、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以及山陕地区的八路军革命遗址。

宣讲家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在我们建设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张祖群: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当中,花了285个字的篇幅来讲“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重中之重是提到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是什么意思呢?要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保护是为了文化遗产的利用,是要善于活化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不是死的,如果仅仅是放在那里,而不让后代利用的,这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善于活化文化遗产,要化解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将藏在楼阁中的文物充分利用起来,让后代人知道在今天中国大地上有这么多可贵的文物。

纵观全世界,在几个主要文明古国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他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印度等,也可以说文化源远流长,他们文字、青铜器、城市铸就的文明可能在考古学意义上比中国更早。但是在历史长河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就是中国。我们先人遗留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之上的诸多陵墓、石刻、古遗址等,都是给我们后人的最好礼物和宝贵财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倍加珍惜?

宣讲家网:您说到这么多的文化遗址,那么我们如何去利用它们?您能举个例子吗?

张祖群: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故宫,故宫是中国52项世界遗产之一,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可能是目前海内外游客单体参观最多的景点。这几年,在几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努力之下,不断扩大了故宫的开放面积,修缮了故宫中的单品文物。比如,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太和殿做了大修;一些重要国事访问的宴请等,都在故宫举行。这些活动实际上是将故宫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长河中,近几百年以来最重要的宫殿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在这个文化符号里开展一些国事活动,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所以,游客看到的也是文化背后我们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

宣讲家网:关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方面的概念,您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张祖群: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相当于文物的概念。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遗产总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之下,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因此,中国作为签约国就可以将我国最重要的带有物质性成分的自然遗迹、陵墓、石刻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申报成功后就可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比如泰山、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故宫、峨嵋山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更多的是指民俗方面的内容,它没有明显的物质文化依托。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主权国家或者民族可以将反映民族精神的民族习俗、传统手工艺等在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申报成功后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为止,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39个,是全世界主权国家中拥有世界非遗最多的国家。同时,这几年中国各级政府也十分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从国家级到省级、地市级,乃至县级的四级非遗名录,公布了若干非遗的相关的主体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今天我们在文化复兴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支点。

比如闽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醒狮。2006年5月20日,广东醒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醒狮是华南地区的民众在不断与湿热的自然环境做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非遗形式,是在重大节日时表达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的,一种融体育、舞蹈、艺术、武术等多种艺术因子为一体的独特的非遗活动,是生生不息、男儿当自强的华南文化的体现。华南地区的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不同从醒狮上就可以体现出来,这也是开疆文化在闽南地区的一种整合与彰显。

但是,在今天的语境之下,醒狮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工艺材料革新、传统艺人老化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浓墨点狮的这一段,往往需要一个社区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用浓墨来点,才能使狮子具有灵气。由于喜欢传统民俗的人越来越少,醒狮文化还面临着传统观众的缺失问题。因此,传统醒狮的传承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去华南地区的时候,一定要看一看正版强的醒狮,那是开疆文化在中国南方的一种体现,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宣讲家网: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祖群: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技术层面,一个层面是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战略层面不可以混淆。技术层面,例如非遗下基层、传统戏曲进校园、对传统手工艺的扶持、青年人的培训等;战略层面,比如国家的法规政策。技术和战略两个层面应该双管齐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各行各业工作者的文化根基与灵魂,而不是无根之木。

宣讲家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张祖群: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今天的文化事业更多的是以社会公益为目的,文化事业单位是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而文化产业,则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未来几年,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二者有效的协调起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二者并重,不可偏废。

宣讲家网: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判断,请张教授从文化发展领域谈谈您的看法。

张祖群: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过三次非常重要的论断。第一次是1956年党的八大,第二次是在1981年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三次是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主要矛盾的判断,不同背景(如区域经济学、劳动社会保障、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旅游管理等)的学者,从中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学科生长点出来。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是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层次的,而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当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民必定会增加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所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目前已经供给的精神食粮还不足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的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并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另外,还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最近几年来,文艺界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民众的文艺作品。在以后的创作中,还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的的创作导向,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宣讲家网:我们了解到您作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代表,正从事对口支援郊区的文化旅游扶贫项目,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张祖群:为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农委面向远郊区实施北京高校“引智帮扶”工程试点。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北京的郊区还有一大批村子与周边村相比,人均收入、文化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因此,北京市在8所市属高校试点,一所高校对口两个贫困村,“引智扶贫”,以三年为期限。这8所高校组织专业队伍,对各自对口的两个村子进行摸底、调研,然后设立指标,三年以后进行验收,看是否脱贫。首都师范大学作为首批试点8所市属高校之一,参加了北京市相关部门组织的专项启动签约仪式活动,并对口北京昌平区上口村和后桃洼村。

上口村是北京燕山山区相对贫困村的代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并处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的缓冲区;桃洼村位于昌平区的南口镇,是北京山前平原地带相对贫困村的代表,这个村子的村域范围之内有17家军队性质的企业、军队大院,基于军事方面的相关规定,几乎没有大型的企业或者项目在此落地。

一年多以来,上口村和后桃洼村的扶贫工作已经一定起色,但未来的扶贫工作难度仍然很大,但是我们有信心将这个工作落实好,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的承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宣讲家网:感谢张教授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与我们分享您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方面内容的解读,谢谢您。

张祖群:谢谢主持人。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文化 张祖群    文化遗产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