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理论新视野】经济界专家带您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宣讲家网为网友更好的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摘编汇集了经济、政治等领域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多角度的理论阐释,带您一起深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与认识。
许召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第四研究室主任
【十九大报告热词】现代化经济体系
【问题】如何正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释疑】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有4点:
一是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要在一批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上占领技术制高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进程中争取弯道超车,缩小同领先国家的差距,培育全球主导权。
二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有利于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升级,追求卓越,提高价值创造能力,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升级的要求,及时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的供给。
四是绿色低碳和节约高效。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转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张 杰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十九大报告热词】实体经济
【问题】为什么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释疑】
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仍然相对落后,这就是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集中表现;另一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的矛盾和问题又凸显出来,这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集中体现。
针对经济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如何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竞争力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攻方向,作为解决中国经济当前关键短板的“牛鼻子”,要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化解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收入差距难题。
范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热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问题】如何改变城乡发展不均衡?
【释疑】
一是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当前亟需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开放发展的制度环境。在乡村继续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背景下,更要打破阻碍农村吸纳城市资源要素的栅栏。
二是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不是把城市的高楼大厦等表象向农村延伸,而是在保持乡村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生活品质提升,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特色小镇为载体,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龙头和载体,把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小镇来承载产业与人口,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承接城市消费外溢,实现小镇与乡村的融合,从根本上增强了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
四是借城乡人口流动之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希望到农村休闲休憩和体验生活,集体建设用地存在巨大利用空间,要鼓励各地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上做文章,提高利用效率,解决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顾学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十九大报告热词】全面开放新格局
【问题】怎样正确认识“全面开放新格局”?
【释疑】
“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我国开放道路更开阔更具体。“一带一路”建设是对我国对外开放的一次重大决策,通过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可以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更为广阔、更为具体的发展道路。
“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我国开放环境更自由更便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一直是我们努力的重要方向,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有更自由更便利的开放环境作为保障。
“全面开放新格局”意味着我国开放发展更平衡更充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这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将有效促进全国各地共享开放成果。同时,我国将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与效益上来,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更充分发展。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