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宣讲轻骑兵 理论文库

郭志刚: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2)

2018-01-03 15:04 来源:宣讲家网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勇于改革创新的军队

习近平主席在“八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创立了一整套建军原则和制度,创建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从1927年夏到1930年的春天,经过了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不断发展壮大,适时地进行军事战略转变,完成了由游击军向正规兵团发展的过程。抗日战争时期,与广泛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争的需要相适应,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军“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后,大批主力军以地方武装的形式出现,创建抗日根据地,使主力军、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军都得到了发展壮大。敌后抗战进入到严重困难阶段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实行主力地方化以达到有力地分散。敌后抗战进入到局部反攻和全国抗战进入到全面反攻后,八路军、新四军则适时地进行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军事占领转变,要求各部队脱离分散状态,组建超地方性的团、旅、师等正规兵团,以保证战略反攻作战需要。抗战胜利后,我军实行从游击战战争到国内正规战争的军事战略转变,及时编组野战兵团、加强我军突击力量,为应付大规模内战做了准备。战略决战前后,我军进行大规模整编,体制编制和组织指挥系统日益完善。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军先后进行了十多次精简整编和体制机制调整,不断提高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使我军成为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加速推进军事转型,加速军事力量体系的重塑,谋求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主动权与优势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以极大的改革创新勇气和魄力,大刀阔斧地对军队进行改革。这次军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改革,是一次整体性革命性的变革,可以说,是真正的脱胎换骨重构、重建、重塑,整体转型。改革仍然在进行之中,但是已经取得了这么几个方面的重大成果:

第一,改变了过去的四总部体制,实行军委多部门制,军委设了15个部门,使军委机关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从体制上确保中央军委和中央军委主席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

第二,把七大军区调整为五大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组建陆军领导机构,成立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健全了军兵种的领导管理体制。这样就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大陆军体制和大军区体制,向建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迈出了重要步伐,建构起了从军委到战区到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从军委到军种再到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

第三,形成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构成的新军兵种结构,构建起全兴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第四,组建了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构建起现代联勤保障体制。

第五,新调整组建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建构全新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和军事科研体系。

这次军改,是我国由大向强关键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军事改革,目的是把我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为我军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而进行的一个改革。

习近平主席在“八一”讲话中对我军建设水平进行了定位,提出我军已经是一支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过去战争年代,我军是“小米加步枪”;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实现了“飞机加大炮”,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60年代,实现国防尖端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标志就是“两弹一星”;现在,我们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突飞猛进,歼20、运20、航空母舰,新型的驱逐舰、新型的潜艇、新型的导弹、新型的坦克等等,这里面有广大解放军指战员、国防科技工作者的牺牲奉献,同时也是改革创新的结果。

聚焦我军的核心职能——打仗,更充满了改革创新的精神。1965年3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国友人时说:“打仗主要是两条,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打我的,又是两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毛主席的话虽然简单但意涵深刻,说出了人民军队致胜之道——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从井冈山时期的“十六字诀”到抗战时期的持久战,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十大军事原则”,战争和作战理论不断创新。红军反围剿作战中的诱敌深入,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奇兵叠出,抗战敌后战场神出鬼没的游击战,解放战争中的大踏步进退和气势磅礴的战略大决战、战战略大追击,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迂回包围、近战、夜战,“零敲牛皮糖”打小歼灭战,国土防空作战中的导弹部队打游击,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中的小舰打大舰等等,我军作战实践充分展现出战略战术的机动灵活。

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关情况。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动入朝之前,中央军委是为志愿军制订的第一期作战方针是,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组织防御,六个月以后,苏联装备来了,我军的空中和地面均具有压倒优势时,再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战略反攻。但是志愿军入朝后,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不相信中国会出兵,联合国军就疯狂地向鸭绿江边推进,志愿军已经不能按原定计划在预定的防御地区进行防御作战,同时由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理条件,南北纵向有狼林山脉把北朝鲜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联合国军分东西两线以营或连为单位疯狂冒进,这就给志愿军分途歼敌创造了条件。所以毛泽东和彭德怀审时度势,果断改取运动中建立的方针,打破常规,立即发起战略反攻,在敌进我进中,志愿军第一次战役就歼敌1.5万人,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了清川江以南,这样就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结束战争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接着志愿军利用美军在战略判断上的失误和麦克阿瑟骄狂的心理,故意示弱、诱敌深入,扩大联合国军的错觉,把敌人诱到预定的战场,然后分别从东西两线突然发起进攻。志愿军抓住美军怕超后路的弱点,发挥自身的战术特长,大胆实施战役迂回和分割包围的战术,在西线首先选择美国第八集团军战役部署上的弱点、薄弱环节,集中兵力打南朝鲜军第二军团的两个师,打开战役缺口。然后集中三十八军、四十二军两个军,分兵多路向第八集团军的侧后实施战略迂回,切断了美第九军南撤的退路,就把美第九军的主力三面包围在清川江南北地区。

东线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人隐蔽入朝,突然将美军陆战第一师和第七师一个多团分割包围在几个孤立的点上,然后切断其相互联系,从而动摇了东线美第十军整个进攻部署。第九兵团还在美军撤退的必经之路预先部署了几道阻击阵地,致使美陆战第一师在长津湖地区,突出包围南逃之后遭到了层层阻击和拦截。美国陆战第一师是美军的王牌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许多登陆作战都是由该师来打先锋的,它的战斗力在美军中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在长津湖的作战地区,该师却风光不在、损失惨重。据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士透露,1950年的11月27日到12月的15日,半个多月该师就减员7321人,因此美国人把“长津湖之战”称作海军陆战队历史上最为艰辛的磨难。同时,志愿军就抓住美军动摇的时机,趁势扩大战果,向“三八线”追击。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余人,彻底粉碎了其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解放了朝鲜半岛除襄阳外的全部地区,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并占领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这就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也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基础。

从1951年7月开始,战争双方展开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采取了坚守防御的作战方针,作战与谈判斗争紧密配合,阵地战就上升到主要地位,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鉴于志愿军装备弱、攻击力弱,对美军实行战役包围后难以全歼这个实际,志愿军改为实行了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就是“零敲牛皮糖”。战争后期,志愿军又创造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采取相应的抗道战术,并采取冷枪冷炮狙击歼敌活动,杀伤昼间出没前沿阵地的敌军,这样就越战越主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近战、夜战,包括放炮洞、支撑点式的坑道工事、构筑贯通朝鲜“三八线”地区的东西地下“长城”、钢铁运输线的建立等等,这里面都有志愿军官兵的许多创造。

我们这支军队有一个传统,就是在红军时期就开始实行了“三大民主”,叫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强调官兵一致。这里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军事民主。

人民军队在练兵中采取官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平教平学;作战时群策群力,经常要开“诸葛亮会”,研究出管用的战法;战后要讲评讨论,这样就打一仗能进一步,部队的近战术水平能够很快得到提高,广大官兵中蕴藏的智慧就这样被激发出来了。贺龙元帅曾经讲过:“许多外国人乃至一些中国人,总是不能懂得解放军的手榴弹怎么会够制服坦克?木船为什么会打败军舰?没有大炮,怎么会炸开了坚固的城墙和钢筋水泥的碉堡?其实,这一切奇迹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来,除了靠我们部队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勇敢精神而外,主要就是靠‘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的军事民主。”贺龙元帅说,这就是我们的“秘密”。

从历史上看,我军的占领战术一切随敌情、我情、地情等条件变化而变化,绝不拘泥于固有的战法,不陷入对手熟悉和设定的套路,就是不跟随对手痛快的节奏走,充满了创新精神。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唯创新者胜、唯创新者生,抱残守缺、固守以往的经验、死守教条,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未来信息化战争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出现许多新情况,已经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所以我们要真正把信息化战争的致胜机理研习透,把作战对手的脾气、秉性、特点和强弱点找准,充分发挥我军的特长,克敌之短,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不辱没前辈荣光、不辜负人民期望的新篇章。

在强军兴军的新征程中,我们要遵照习近平主席的指示要求,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军队 我军 人民军队 部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