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宣讲轻骑兵 理论文库

郭存海:中国外交新思想对拉美的实践和政策形成

2018-01-03 15:07 来源:宣讲家网

1514341930154

郭存海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宣讲家网演播室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心得。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对拉美的政策与实践》。

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出访拉美,将六个拉美主要国家的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凸显出拉美地区在中国新外交格局中的重要地位。2015年,成立了中拉论坛,并且在2016年发布了《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这说明中国对于拉美的外交日益成熟完善,也预示着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拥有了比较确定的对拉政策目标,即构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对拉美政策的基石,也是中国对拉美外交实践的方向。

当然,中国对于拉美新的外交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中国新的外交布局。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加强外交顶层设计和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同时借助文明交流互鉴,将追求中国梦同他国梦、地区梦相契合,以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拉外交政策不仅仅是中国新的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单元,而且是中国新外交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中国外交新思想在拉美的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同拉美的关系获得飞速的发展,拉美成为中国新的外交重点之一。这种发展源于双方的需求互补。在中拉经济结构上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双方互为需求。另一方面,源于中拉领导人积极主动的接触意愿,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国领导人彰显的外交主动性。比如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开启了第一次拉美之行,访问了哥斯达黎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墨西哥。随后习近平主席又在2014年、2016年两度访问拉美。2015年,李克强总理也访问了拉美四国,进一步夯实了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拉美行中达成的一系列共识。可以说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高频出访同一个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地区,在中国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也说明拉美虽然距离中国很遥远,但是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就拉美地区而言,中国领导人四次出访,实际上凸显了拉美布局。从地域上看,这四次出访既包括北美洲墨西哥,又包括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也有加勒比地区,比如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古巴,还有中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秘鲁。另一方面,从体量上来看,既包括大国,也包括中等国家和小国。从国家的性质上看,既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也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既包括市场和法治比较强的国家,也包括国家干预比较多的国家。这说明什么?中国对拉美的外交布局,完全不以意识形态划界,而是以如何促进共同利益,实现合作共赢为标准,是一种建立在平等互利和共同发展基础的新型国家关系。

中国领导人的主动外交,壮大了中国的拉美朋友圈,收获了许多的伙伴。截止目前,根据统计,中国已经同多个拉美国家建立了战略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同拉美发展国家关系也是在中国新的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对拉美的新外交思想是中国大国外交的组成部分,体现在命运共同、梦想相通。习近平主席以中国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将造福于中国人民同造福于各国人民有机的结合起来,也就是建立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中拉关系的时候,他也将这种理念行之于实践,将中国梦和拉美梦相联通,让中国梦和拉美梦交相辉映。尤其体现在2014年7月,他出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一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主席郑重呼吁:“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拉美和加勒比各国人民也在为实现团结协作、发展振兴的拉美梦而努力。共同的梦想和共同的追求,将中拉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这也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将命运共同体理念用于拉美的实践。

因为中国同拉美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同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肩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这让中国与拉美能够更多地感同身受,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命运共同。

事实上,中国与拉美不仅是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同时也是政治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命运共同体。特别在全球治理领域,比如全球气侯变化、全球减贫。基于这些原因,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拉美国家领导人的时候,共同宣布要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关系,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对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关系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位,也就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是什么?就是努力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协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在新的目标框架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倡议。这些倡议后期都正式写进了文件。

“搭台唱戏”,合作共赢。中国最初和拉美发展国家关系,主要是在五六十年代起于政治,也就是说基于革命的友谊。但是从80年代后期,中国同拉美发展国家关系主要的立足点是发展双方的经济,也就是说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拉关系发展的引擎,也是中拉关系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中国同拉美的经贸合作大多是双边的、零散的,既缺乏多边合作,也缺乏机制化、自动化的平台。

十八大以来,中国对拉美的布局开始有了整体合作的理念,通过搭建平台谋求整体合作,实现互利共盈,这也是中拉合作整体机制的重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中拉论坛和其他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就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推进而言,拉美地区建立以中国为一方、以拉美地区为一方的整体合作机制,在整个的中国外交布局里为中国的外交布局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拉论坛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双方的共同需求而快速搭建起来的。这也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的重要成果。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通过了《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也就是通常简称的中拉论坛。在次年1月份,也就是2015年1月8日到9日,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标志着论坛的正式启动。这次会议非常成功,会后发布了《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简称《北京宣言》)和《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这使得中国与拉美的合作可期可望。

当然,中拉论坛的意义还不仅在于此,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中拉论坛是一种整体合作的机制性的安排,它是一种机制性的合作平台,拥有一系列的机制安排。中拉论坛是一个大的框架,在下面它有很多的分支机构和分支的机制性安排。比如中拉论坛定位为由中国和拉共体成员国外交部牵头的政府间合作平台,包括部长级会议、“四驾马车”外长对话、国家协调员会议、司局级磋商。另外按照领域,有八个专业的分论坛。比如中拉农业部长论坛、中拉科技创新论坛、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智库交流论坛、中拉青年政治家论坛、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还有中拉民间论坛以及中拉政党论坛。这些分论坛由不同的部委和机构同拉美国家对等的机构进行合作来轮流开办。

中拉论坛及其相关的合作机制安排,对于中拉关系的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拉美是由33个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它们之间虽然有着文化、制度方面的共同性,但是同样也有着复杂的内部差异。比如不同的国家之间语言可有一些差异。甚至西班牙语国家内部也有一些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但是中国梦和拉美梦在共同发展这个方面是有着共同的基础,因此通过中拉论坛及其下面的专业性论坛这些机制性的安排,为中拉合作提供了一个主要的机制与平台。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其他的倡议和合作机制。比如两洋铁路、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等。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的时候,首先提出了两洋铁路,并且得到了巴西和秘鲁的积极响应。拉美国家整体基础设施还是非常缺乏的,他们主要的设施是高等级公路和支线飞机。事实上,在铁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他们一直想联通各个国家,形成一种整体的对外合作局面。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和秘鲁的时候,三方签署了《两洋铁路项目可行性基础研究的谅解备忘录》,并随后正式启动这个可行性研究。目前这个研究还在继续推进中。

还有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这个基金是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的时候,在这巴工商峰会上倡议宣布设立的。这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开发银行设立,首期规模是100亿美元。它的理念是服务于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帮助推进中拉产能合作,秉承商业化运营,互利共盈、开放包容,重点的投资领域是拉美的制造业、高新技术、农业、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和金融合作等领域。

在这之前,中国同拉美合作还有一个机制性的安排,就是中拉合作基金。这个基金更早一点,后来纳入了中拉整体合作的机制性安排,是2012年6月,温家宝同志在联合国拉美经委会上的讲话提出的。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的时候,宣布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且出资50亿美元作为首期。2016年1月12日,中拉合作基金也正式投入运营,总规模也从50亿扩大到100亿美元。投资领域和中拉产能合作基金有很多的交叉地方,比如重点投资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制造业、科技、信息。这实际上和中拉“1+3+6”合作新框架实际上是一致的。

文明互鉴、民心相通是刚才提到五位一体的中拉关系新格局的重要组成单元。当然这样一个在拉美推进中拉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也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新亮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并以此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软支撑。其主要表现在高度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智慧,加强对外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大力推动中外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最大程度的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关于民心相通,关于人文外交的思想,首先体现于2014年3月,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他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知道拉丁美洲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明,同中国一样,拉美灿烂的文明也有着广泛地包容性,这也是中拉文明互鉴的一个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证中拉人文交流的有效性,增强中拉相互之间的理解,而且能够触及到民心,中国政府还加强了中拉人文交流力度,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倡导的单方面的对拉美国家的培训计划。

在2014年7月,中拉领导人会晤的时候,习近平主席提出在未来五年内,中方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400个在职硕士名额。在这个时期也发起了“未来之桥”的计划,就是在10年之内邀请1000名拉美的青年领导人对中国进行访问,并与中国的青年领袖进行交流,这就是“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养计划。

随着时间的发展,习近平主席不断地丰富和强化对拉人文交流的力度,在他 2016年11月访问秘鲁的时候,提出中方会加强对拉美的技术转让和人力资源合作,未来三年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各类拉美培训名额增加到1万人。这个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同时还要扩大到一个新的领域——媒体。扩大中拉媒体交流,今年5月份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拉新闻交流中心,这个中心的主要特点就是邀请拉美的媒体、拉美的记者到中国进行长期的体验式交流。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看一看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真实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是什么样,从而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对于增进双方的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拉美 中拉 中国 习近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