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宣讲轻骑兵 理论文库

全力备战省运会 全民掀起健身潮

——宁德市体育局备战第十六届省运会侧记

2018-01-25 14:53 来源:宁德网

市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项目 徐烽 叶著 摄

市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项目 徐烽 叶著 摄

宁德网消息(甘雨薇) 托枪、屏息、瞄准,手指轻扣扳机,“砰、砰砰”一阵脆响,20米开外的靶标上布满了点点弹孔……连日来,在宁德市少体校射击训练场内,青少年射击运动员们的枪声此起彼伏。

随着第十六届省运会开幕时间的临近,宁德市各体育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抓紧集训。目前,省运会竞赛工作重点已从硬件设施建设转移到竞赛组织上来,进入到筹备工作最后攻坚决战阶段。

2017年,市体育局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筹办备战省运会为中心,在创特色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全面提升宁德市体育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现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竞技体育能力稳步提升,取得带入省运会3枚金牌的成绩;群众体育活动影响面进一步扩大;体育产业呈现转型升级;体彩销售大幅超额完成任务,为加快宁德市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射箭 徐烽 摄(左)霞浦足球 徐烽 摄(右上)摔跤 徐烽 摄(右下)

射箭 徐烽 摄(左)霞浦足球 徐烽 摄(右上)摔跤 徐烽 摄(右下)建设基地创新平台 全面提升竞技水平

2017年3月中旬,从国家体育总局传来喜讯:宁德市少体校获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称号。与此同时,古田、屏南两县少体校获评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年)。这标志着宁德市少体校体育培训水平步入全国高水平行列,为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和推动宁德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人才基地建设上,宁德市体育局以备战省运会为契机,以市少体校为中枢,通过搭建人才培育“云”平台,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宁德市乃至福建省体育人才的摇篮。

推行体教结合,打造高水平基地。市体育局为下属体校确立“办特色学校、育特长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创建优势项目、打造项目品牌为重点,实施“品牌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质量。搭建“云”平台,通过多种渠道指导下属各体校以科学选材、育才和科学管理为重点,不断探索“选得好、留得住、教得好、送得准、效益好”的办学成才规律,加强“体教结合”,与市属中小学签订了就读协议,保证运动员能够到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学习。

域内外联动,促进人才共建,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推行市域内外联动措施,加强多方合作共建,加大对外合作力度,促进教练员和运动员人才交流。采用“市聘县用”方式,目前市少体校直接引进聘用高水平教练32名,安排至各县(市、区)负责备战省运会重点项目运动队日常训练和带队。

市体育局通过共建、联合培养和引进等方式,提升重点项目备战水平:与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院签订联合培养运动员协议,现在训人数14人;与福建省马江举重基地签署共建协议,引进重点夺金运动员;与福建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协作,从河南、北京等地引进运动员18人,共同组建福建省男子甲组(U14)队伍;与福建省乒羽中心合作,引进2名乒乓球运动员……

聘请高级人才,加强专家指导,搭建工作平台。依据专家、顾问的指导意见,制定了89项重点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五个一”机制(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团队、一个工作方案、一个工作流程和一个风险预案),排出重点工作进度表,明确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强化备战项目督查,扎实推进筹备工作。

建立人才奖励制度,搭建育才平台。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措施,提高县市尖子运动员输送奖励标准,从县级体校到省级运动队,奖励金比原来提高2至5倍。同时,着手制订符合现情的体育赛事获奖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奖励办法,为育才平台的搭建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宁德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各项国内国际大赛上屡获佳绩。目前,全市在省、市优秀运动队集训300多人,已补齐省运会全部28大项(原来只参加20大项)。在本届省运会周期,宁德市已取得31枚带入省运会金牌,为实现2018年第十六届省运会奖牌榜“保七争六”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东侨网球中心 徐烽 摄

东侨网球中心 徐烽 摄

展示特色凸显品牌 全民健身掀起热潮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市区先锋广场人头攒动,乐声激昂。

2017年12月26日,庆元旦迎省老健会“康乐家园杯”文体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该活动由第十六届省运会、第十届老健会宁德市筹委会新闻宣传部和老健会工作部、市体育局主办,标志着老健会筹备工作全面启动。

与此同时,距此不到百米的万达广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在这里聚集,他们伴随着一段段节奏明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健身热情盖过了冬天的寒意。如今,闽东人民正以实际行动来践行“我运动、我快乐”的体育运动精神,尽享运动带来的健康与愉悦。

随着全民健身潮的到来,市体育局通过打造品牌赛事、展示特色文化、为民办实事、推进健身设施建设等措施,充分引导并带动全民健身运动朝着特色品牌方向发展。

打造品牌赛事,传承优秀体育文化特色。福鼎“太姥山杯”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霍童溪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屏南白水洋国际水上(皮划艇)极限挑战赛……如今,宁德市群众体育品牌赛事亮点十足。2017年,还通过开展“创文明城、迎省运会”系列活动,承办和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比赛、展示和交流活动1800多场次。在已形成的闽东特色的品牌活动和赛事基础上,继续打造宁德山水生态体育,提升品牌赛事影响力、知名度。成功举办了“斗鱼杯”中国·白水洋国际户外挑战赛、中国·福鼎“太姥山杯”国际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港澳台地区三对三篮球邀请赛等6项品牌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20000多人次参加。

为民办实事,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实施省、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全市建设14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6个社区健身房、7个笼式足球场和4个门球场;对已过期的全民健身路径器材进行更换,在全市更换新建25条全民健身路径,解决部分地区健身路径存在年久失修等安全隐患问题;举办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培训班和二级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提高培训班,培训人员达200人。

关怀老年人,加强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将具有门球场、气排球场、地掷球场等适合老年人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各级“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规划,构建方便老年人体育活动的15分钟健身圈。各县(市、区)文体新局进一步丰富文体活动内容,更广泛地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全年完成279个“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项目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于8月份授予宁德市体育局“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蕉城综合体育馆 徐烽 叶著 摄

蕉城综合体育馆 徐烽 叶著 摄

体彩销售业绩喜人 产业实力不断升级

2017年12月3日,“清新福建·游在蕉城”2017霍童溪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在千年历史文化古镇——霍童镇鸣枪开赛,来自世界各地的660名自行车竞技爱好者在美丽乡村赛道上展开角逐。

据了解,作为第四届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此次比赛邀请了江苏、甘肃、安徽三支专业车队及国外选手28人参赛。赛场设置了山地自行车专业赛道和省内首个自行车技巧公园,提升比赛专业性和国际性。

自宁德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以来,宁德市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以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等为主的体育服务业逐渐兴起,体育用品、体育旅游项目进一步繁荣。

开发竞赛表演市场逐渐成为宁德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亮点工作。宁德市积极引进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体育赛事,将“三沙国际马拉松赛”“白水洋国际水上(皮划艇)极限挑战赛”“霍童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项目办成传统赛事。通过每年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开发竞赛表演市场;鼓励体育协会走社会化、产业化路子,承办具有一定影响的体育赛事,形成良好产业发展氛围。

同时,宁德市发挥区域优势,建立特色项目,加快体育旅游业发展。致力推进霞浦县建造国际海钓中心和南方射击、狩猎基地;福鼎市九鲤溪风景区建造攀岩和漂流基地;周宁县九龙漈体育旅游休闲区等项目建设。通过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吸引外地游客来宁德观赛旅游,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宁德体育旅游品牌。

体育彩票销售额取得新突破。2017年以来,宁德市进一步改革完善体育彩票销售管理体制,着力提升销售渠道质量,加快非实体渠道建设,构建规范化、立体化的体育彩票销售网络,体育彩票销售额实现逐年递增。2017年,宁德体彩销售额猛增,全年销售额达到11.608亿元,完成全年销售额的221.77%,是去年同期的211.85%,销售额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宁德市还通过整合全市体育、旅游、文化等各类资源,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实现资源的最佳效益;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加大对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等,扎实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在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方面,宁德市2017年福建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45个,确定拟补助23个;屏南县白水洋·鸳鸯溪旅游区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是福建省唯一一个成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体育总局认定福建九鲤溪体育旅游项目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福建傲维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怡和电子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福建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宁德体育事业发展走进新时代。市体育局将以“创建体育强市、建设健康宁德”为目标,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深化全民健身运动、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和壮大体育产业为突破口,夯实基础、提升层次,促进宁德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承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为宁德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省运会    体育 体育产业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