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与展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这四年(2)
2.北京“疏”“控”结合,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
(1)四类非首都功能存量疏解加快
一是一般性制造业疏解。2017年,北京退出了651家一般制造业企业,五年来本市已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1992家,腾退土地约11平方公里,减少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约1.5万吨。
同时,清理整治完成1.67万家“散乱污”企业,累计压缩水泥产能约500万吨,压减工业燃煤约400万吨。对于我们整个区域的环境提升有很大的积极的影响。
二是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2015—2016年,北京市共疏解提升市场302个、物流中心51个。2017年计划完成疏解提升市场120个、物流中心38个,涉及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五年以来,全市累计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达594家。2015年以来,疏解提升物流中心106个。2018年计划将疏解提升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176家。
比如,动物园批发市场累计疏解面积约35万平方米,疏解摊位1.3万个,动物园地区日均客流量从最高峰期的10万人减到1万人以下。大红门商圈的45个市场已全部完成疏解提升,涉及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涉及摊位约2.8万个,涉及直接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位于朝阳区十八里店乡的西直河石材市场,曾是华北最大的石材市场,有商户近4000家,年交易额达300亿元。目前,已拆除面积162万平方米,复垦土地和绿化建设2045亩。市场整体搬迁到河北香河县,经营面积还有所扩大,并为香河提供了上万个就业岗位,这里面也包括北京转移过去的一部分就业者。
三是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在教育方面,北京市不再新设立或新升格普通高等学校,禁止新设立面向全国招生的一般性培训机构。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市属高校向远郊搬迁,累计疏解学生近3万人。同时,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新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等加快建设,有序推进北京市外事学校等4所职业高中整合为1所职教学校并拟整体外迁,等等。
在医疗方面,在五环外构建由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引导核心区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转移。天坛医院新院项目、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进展顺利,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口腔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通州院区都在加快选址。
除了疏解之外,在合作机制方面的一些合作也在加快推进。比如,推动北京50多家医院与津冀15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科室托管等多形式合作。与河北开展了北京-燕达、北京-曹妃甸、北京-张家口、北京-承德4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累计派出医师1000余人。
(2)在存量疏解的同时,严格控制增量
为了控制新的非首都功能再集聚,北京在2014年出台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严控新增产业,全市禁限产业比例达到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32%。2015年又对这份目录进行了修订,推出了“升级版”,产业准入门槛再次抬高,全市禁限比例提高到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提高至79%,确保不符合条件的项目零准入。
2014年产业禁限目录实施以来,北京市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一般制造业新设市场主体数下降72.75%,批发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下降18.36%。
(三)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一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三个重点领域是交通、环境、产业。下面我们分别给大家做介绍。
1.交通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建设。2015年3月,京津冀三地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设立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城际铁路发展基金,推进区域城际铁路规划建设。
津保、张唐铁路建成通车,京张高铁、京沈客专以及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开工建设。同时,具有一定的跨区域特征的平谷线(地铁22号线)已经开工建设。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和“半小时通勤圈”正在初步形成。
公路交通网进一步完善。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首都环线高速张承段、京秦高速公路河北段和天津段已建成通车,首都环线高速北京段、京秦高速北京段全面开工,兴延高速公路、延崇高速公路等保障冬奥会的交通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累计打通扩容“断头路”“瓶颈路”800多公里,“四纵四横一环”公路网加快形成。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一些制度层面措施也在推进。比如,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全部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发卡超81万张。在河北燕郊、涿州、廊坊等地开通公交线路39条,月客运总量突破1100万人次。
北京新机场加快建设。新机场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开工,机场红线内拆迁完成,飞行区、航站区、场内道路市政工程开工建设,航站楼实现封顶。“五纵两横”交通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新机场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全面开工建设。
现代化港口群加快形成。2016年12月,天津港与唐山港共同出资成立津唐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天津港与北京铁路局合作开通了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先后辟建了至明斯克、莫斯科等地的多条“津欧”铁路集装箱国际班列。天津港实施京冀地区10个“无水港”优化提升,扩容了天津港至唐山、黄骅、秦皇岛、曹妃甸等港口的环渤海集装箱内支航线运量。
2.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度加大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推进。京津冀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制定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统一了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出台了“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京津冀三地提前启动机动车国五排放标准,北京2017年实施“京六”燃油标准。从2013年至2017年,三地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
在能耗方面,北京市、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比2017年同期下降7.3%和5%,天津市28个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这一系列措施的力度很大,效果也很明显,这几年老百姓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我们的环境好起来了,有关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39.6%。其中,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比2013年开始监测的时候下降35.6%。
京津冀生态屏障加快构建。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共完成2200万亩以上的植树造林,森林面积正一步步扩大。环首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实施方案编制完成,环首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规划启动编制。
3.产业对接协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北京对津、冀的投资持续增长。仅2016年北京企业在津冀投资2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35倍。 2014-2016年,河北省引进京津资金1.1万亿元,占全省同期引进省外资金的一半以上。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