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与展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这四年(6)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形成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效保障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许多体制机制约束。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主体多、利益诉求复杂,存在多方利益博弈的困境,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目前京津冀三省市很多政策不统一、不衔接,比如社会保险及养老金标准差异较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不能互认、要素价格和投融资等产业政策存在差异,等等,都严重制约了人才、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探索。比如,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探索管理新模式,综合设置7个内设机构,减少管理层级,推行“聘任制”和灵活的用人制度,逐步完善各项规划编制工作。
进一步加快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亟待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制机制上有新探索、新突破,破除制约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瓶颈,形成强有力的、持久的制度保障。
比如,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加大对河北雄安新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其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探索,部分政策时机成熟后可以在京津冀其它区域推广。
土地政策方面,也还有很多可创新、可作为的空间,如非首都功能疏解后腾退空间的再利用问题,要统筹规划,分区管控,分类实施,强化对疏解腾退空间管控的刚性约束;在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中,探索开展土地供给、利用模式创新试点;等等。
公共服务方面,围绕异地养老,在目前已确立的河北高碑店养老社区、燕郊燕达国际健康城、天津武清养老护理中心等9家试点单位基础上,集中开展北京养老服务政策延伸、医疗即时结算等试点,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具体政策。围绕人才政策,探索推动三地在专业技术人才资质互认、跨区域执业、外籍人才出入境等方面,开展协作试点。
从2018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向中期目标迈进。京津冀三地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只有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才能联手绘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