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韵抚人心,“疫”线展芳华
连日来,一段《齐心抗疫》闽剧小调短视频在霞浦街巷流传,霞浦县闽剧艺术交流协会的艺术家们变身“霞小宣”宣讲员,通过闽剧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现形式结合短视频云宣讲,宣传防疫知识,彰显共克时艰的信心,为共同抗“疫”的霞浦干群鼓舞士气。这是我县闽剧民间艺术家与“霞小宣”理论宣讲的一次跨界尝试,既让优秀传统文化接轨时代,也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
吴榕霞/摄
生于乡野,演于民间的地方戏曲,自古就凝聚着特有的泥土气息。闽剧之于大多数霞浦人,既是人民群众沉浸其中乐此不疲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温情慰藉。民国初年,闽剧在福州地区兴盛起来,当时霞浦海上交通发达,与福州经济交流频繁,闽剧班也就随之进入霞浦。早在1922年,霞浦县左湾村就诞生了第一家本土闽剧班社“儒家班”,1925年,“儒家班”改名“建南班”,长年离乡演出,为县内第一个民间职业剧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县组建成立了闽东地区第一个县级剧团——霞浦县闽剧团。
吴榕霞/摄
几十年来,霞浦民间演艺队伍从没断档过,夫妻同台、父子同台、一家三代的“闽剧世家”在沿海镇村比比皆是。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提出了振兴闽剧的口号,霞浦的闽剧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当时由民间群众自发成立的闽剧团多达40多个,全县从事闽剧行业人员4000多人。正是在这样浓厚的群众基础、浓烈的社会氛围下,“无霞不成团”的名声响彻在外。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