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思想的文化传承与创新(3)
三、实行“开户牖”、兼收并蓄、携手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向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户牖”、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等思想的时代升华,也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对中国历史上民族交往理念的弘扬和创新。正是秉持了这样的思想理念,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正确进行文明互鉴,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
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历来闭关锁国,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孙中山早就指出:“开放主义,我中国古时已行之。”(11)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总是以博大开放的胸襟,采撷异域的文明之果,同时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被誉为“东方哥伦布”的张骞便开通了经西域通往中东、欧洲的“丝绸之路”,建立了中国与西方诸国经济文化的联系。之后,唐玄奘印度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民族的友好使者走向世界。唐宋之时,意大利、土耳其、波斯、日本等国遣派数万留学生到中国求学,中国与世界各国掀起一次又一次经济文化交流的热潮。明末以后,西方文化较多地传入中国。为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与合理因素,中华民族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开展学习、介绍、传播西方文化的工作。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悉心研究并积极译介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18世纪后,西方的商品、科技、思想、文化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渗透扩张,特别是随着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涌进来的。关于如何正确对待西学,中国近代史上许多有识之士发表了大量见解和看法。有人主张“严海禁,闭关自守”;有人极力美化西方文化,主张全盘照搬。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对强国御侮之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他特别强调发展中国近代工业,主张“不必仰赖于外夷”,但应“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另外,晚清时的姚莹、包世臣、冯桂芬、王韬、张之洞等都纷纷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以中学,辅以西学”,甚至改造中国政体等主张。孙中山则更明确主张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但决不是“全盘搬过来”,应以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为基础,学习欧美的先进科学技术,用以自卫和自强。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优长,又都有各自的特点。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实行开放政策,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不能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否则就必然落后甚至挨打;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又都必须结合各自国家和民族的特点,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有所取舍,决不能照抄照搬,否则最终也会危及自己的生存。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涵和平、包容的思想,还具有开明、开放的理念,中华文明才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
基于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阐明,“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12),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13)“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14)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变化发展的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相融通,不仅承继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精神志气,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捍卫人类和平事业的坚强决心。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是民族繁荣、实现世界大同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世界大同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但却是一个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要有阶级压迫和根本利益冲突的存在,战争就不会消失。中华民族不仅深谙“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辩证法,还充分认识到战争会造成人类社会的深重灾难,在主张“不以兵强天下”的同时,又把战争分为“不义”和“义”两种。“不义”之战即侵略战争,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所不齿。春秋时期问世的《管子》一书就指出:“夫兵者危物也,不时而胜,不义而得,未为福也。”(《管子校正》卷九)墨子也指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墨子闲诂》卷五)但是,对“义战”即反侵略战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则坚决支持,并认为正义战争对人类社会起着积极作用。
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深感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因此,中华民族对危害国家统一的内部叛乱、分裂行为和外部颠覆行径都进行了英勇坚决地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世界大同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现世界大同,是要逐渐削弱并最终消亡各个国家。但是,要想削弱国家并最终消亡国家,就必须首先加强国家的作用。只有加强国家的作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国家和民族才能强大、繁荣和发展,也才能有效抵御大国主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和颠覆,建立真正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全球总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世界大同逐渐创造和积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战争与和平的辩证之道,他指出,“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15),是从中华民族自己经历中形成的自觉选择。他也明确强调,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正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畏惧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决心、意志和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所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加坚定,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也更加突出,在国际社会上赢得更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