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内容提要: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政治制度,与一个国家的具体国情紧密相关。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创造了协商民主这一独特的民主形式。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优越性,在整合社会关系、促进民主监督、提升决策效率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改善。我们要完善好发展好这一制度,让它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核心。通过长期探索,我国建立起符合本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特别是创造了一种新的民主类型——协商民主。经过不懈努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一人民民主的真谛逐渐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得到持续发展,协商民主这一独特民主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旺盛生命力。
协商民主适合我国国情和现实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它所处的环境及条件。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效。
从历史上看,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政治制度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激励机制。从政治学理论角度讲,这种社会激励机制可以分为分配性激励与生产性激励。实行多党竞争选举的政治体制,会产生分配性激励,即多党竞选表面上开放权力通道,激励和引导各个阶级、阶层及利益群体通过政党行动,参加竞选去争取政治权力,再通过政治权力改变社会利益分配。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阶级、阶层、利益群体为了获得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利益格局,必然争相通过政治行动争夺权力,结果是加剧社会分化,导致社会冲突。在那些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矛盾多发的发展中国家,多党竞选制度安排的缺陷往往表现得十分突出。这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一选就乱”的原因。
多党竞选及相关制度安排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增加和扩大社会矛盾与冲突。考察历史,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则在不同程度上选择不同于竞争性选举的政治制度。这些国家往往采取开放社会权利的发展策略,这就产生了另外一种社会激励机制,即生产性激励。
所谓生产性激励,是合理开放社会权利通道,激发各阶级、阶层及利益群体追求利益和财富,实现社会流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为实现现代化提供动力的社会机制和制度安排。各个社会群体能够通过生产性活动、经营性活动和创造性科技活动来获取各自的利益。青年群体主要通过接受教育和个人进取获得社会流动机会,创造财富与实现自我。这种引导和激励机制有利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种形态叠加,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三个阶段并存,由此出现了大量矛盾、问题与挑战,但中国成功应对,保持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改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行之有效,具有巨大生命力。这是我国协商民主能够产生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原因。
协商民主具有巨大优越性
在我国,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社会关系,减少社会矛盾,扩大社会共识。多党竞选制度追求“赢者通吃”,容易造成利益排斥、分歧扩大。而协商的本质则是寻求利益交集,找到最大“公约数”,促进共同利益形成。在我国,协商民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发挥着形成共识、整合协调的功用。比如,在政党关系方面。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重大问题上进行协商、在协商过程中合作,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一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畅通各种利益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再如,在新兴社会群体关系方面。多年来,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出现了诸多新兴社会群体,如民营企业家群体、农民工群体等。这些新兴社会群体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广泛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调节机制,能够让不同社会群体表达各自诉求、维护自身利益,同时督促他们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参与国家事务,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提供平台和渠道。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协商民主有利于促进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公开性、平等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利益整合起来,从多方面进行民主监督,提高民主质量。权力运行公开化、透明化是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协商民主具有公开性的特征,可以公开决策制定的相关背景材料,让决策过程更加透明。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广泛参与性,使相关利益群体能够参与协商、讨论,共同形成意见。这样既能保护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又能够超越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有效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发挥监督功能。协商民主还具有平等性、责任性和回应性特征,参与者有确定问题、讨论证据和形成决议的机会,协商过程能够包容各种不同利益诉求,使各种意见充分表达,最终达成共识,实现利益协调一致,更有利于促进民主质量提升。
协商民主有利于提升决策效率,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多党竞争的民主运行的前提是公开竞争与辩论,这种民主形式有一个明显缺点,就是分歧与矛盾的公开化。分歧与矛盾的公开化容易使具体问题抽象化、原则化,形成价值对立,结果是提高了达成妥协与共识的成本。而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在一般情况下不公开分歧,有利于共识的达成,从而提升决策效率。协商民主在决策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优势:一是防止决策草率化。多方参与的决策体制可以使决策涉及的问题充分有效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全盘考虑利弊,以作出更好的选择。二是防止决策迟滞化。协商民主是集中民智的平台,参加协商的各方具有相对丰富的理论知识或者实践经验,能够为决策提供可行的依据,可以对潜在风险和未来前景进行分析预测。三是防止决策执行低效化。协商民主不仅体现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也贯穿于决策的执行过程,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开展监督,为决策最终落地提供保障。
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牢牢扎根于现实国情,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具有稳固的制度基础。我们应完善好发展好这一制度,让它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就要充分发挥多种协商形式的作用,在协商内容上尽可能实现重大政策、措施制定全覆盖。通过民主协商了解社情民意,征询各方意见,形成符合实际的、反映多数人意见的科学决策。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提高协商民主的程序化、法治化水平,建立各层级、各领域协商的项目清单,规范协商事前、事中、事后的相关规则和程序。建立合理的协商机制,区分不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事务,以利益直接相关程度、信息掌握充分程度和责任连带程度为尺度,引导相关性强的群体及代表分层次参与协商。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陈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