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实践证明,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就会较好。
社区党建是城市党建工作的基础,社区党组织是引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组织载体。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地位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改革开放以来,社区成为人们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居民的构成以及居民对生活的需求都日益多元化。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是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社区党建在组织建设层面得到了重视,党的组织在社区层面实现全覆盖。与此同时,社区本身也在发生着种种变化。一方面,各种新兴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在传统单位小区的形态之外,还出现了大量商品房小区、安置房小区、保障房小区等居住空间。这些新的组织和居住形态,既对社区党建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空间与资源。
实践证明,凡是社区党建做得好的地方,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效果就会较好。例如,四川省成都市在商品房小区探索出“找党员、建组织、优机制、聚合力、植文化”五步工作法,既能有效化解物业纠纷,又能够支持小区居民的自治;广东省、上海市探索区域化党建机制,整合驻辖区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治理,有效推进了社区的互联共建;等等。
同时也要看到,因为认识和条件上的不足,全国各地的社区党建尚有一些有待提高的空间。例如,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建浮在面上,难以深入社区群众的生活;一些地方的社区党建停留在口号层面,既缺乏组织载体,又缺乏场地和经费支持;一些地方的社区党组织职能缺乏清晰的边界,对于如何发挥领导而非“替代”作用缺乏认识和规定,党组织参与具体事务过多,面面俱到、不堪重负;再如,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内的党建工作难以开展,小区“隐形党员”“口袋党员”多,老旧小区的老年党员偏多、青年党员少,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也就难以发挥组织功能。
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背景下,要积极探索社区党建新路子,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首先,应明确社区党建“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双重功能,在推动政治建设的同时,需要直面社区社会力量不足的现实,通过搭建共建平台、培育志愿组织、发动和组织群众有序参与社区治理等形式,引导和培育社会建设。其次,提升组织力,既要完善社区党组织的功能和体制,在横向上加强区域化党建,又要在纵向上健全组织体系,通过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保障社区党建和服务的空间、资源,发挥党组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社区自治良性运行。
提升社区党建的服务力,保证社区党建不落空,就必须将党建与群众关切关联起来,抓住社区居民最关心的事情,破解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通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区服务。如此,才能让党建的根基扎根于群众之中,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