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干部,除了担当别无选择
有些岗位,职业特点鲜明,职业要求严格,底线不容踩踏,如教师的品行、军人的纪律、医生的责任、法官的公正。而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忠诚基础上的廉洁与担当。
廉洁问题已经说得很多,为官贪墨,必遭大祸,这是铁律。但对何为“担当”、为何“担当”,未必人人了然于胸。虽然这个话题已经反复申说,但人们对当干部的理解还是多种多样。有人说,没有当过干部的,想象着当干部的滋味,“有面子”“有威风”“被恭维”“有特权”;而有些当过的甚至任现职、职务不低的,却整天抱怨“不自由”“被监督”“担责任”“受约束”。
其实,这里的羡慕或者抱怨,多是对当干部的误解。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哪里有面子、威风、特权俱足,而不受监督、不用担责、不受约束的美事?如果一个人当干部之始就抱定这样的想法,就相当于每天抱着定时炸弹,极度危险!
四十年前,邓小平曾经说过一段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几句话,道出一位伟大共产党人对如何当干部的看法。
当干部是干什么的?是受人民之托管理党和国家事务,必须有担当。在风险面前不担当,溜肩膀;在是非面前不担当,耍滑头;在歪风面前不担当,和稀泥;在矛盾面前不担当,绕开走;在问题面前不担当,推责任……这样的干部,不仅是典型的尸位素餐,还会带坏风气,贻误事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
或问,担当会怎样?当然不可能事事顺遂。有时得受得了委屈,即使不是自己的错,也必须容人容事,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有时得带头探险履险,即便工作出发点是好的,也杜绝不了失误的风险,任劳还要任怨;有时还要得罪人,坚持原则、不徇私情,未必被人理解,甚至因此结下怨恨;有时还得吃点亏,利益面前不能争得像“乌眼鸡”,即便境界达不到,起码还得有点风格。焦裕禄、杨善洲等优秀党员干部,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邓小平“三落三起”又如何?“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
有人说,这些年严肃处理了一大批违纪违法干部,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可能使人对担当有些顾虑——会不会因较真认真而得罪人受到诬陷?会不会因先行先试而增加犯错风险?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并发出通知,强调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其实这“三个区分开来”也是党组织的一贯要求——历来看重干部工作的动机和出发点,历来主张全面地历史地考察干部,历来宽容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失误;当然也历来看重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和为政清廉,对触犯了红线的,零容忍、不姑息。事实上,一些干部犯错误并不是因为纪律太严、处理太苛,而是因为一段时间管党治党的宽松软导致腐败问题集中爆发。规矩不严,纲纪松弛;不用重典,难以纠偏。
能担当、敢担当,起码要有一个很硬的肩膀。除了见识、能力、经验之外,还要自身思想作风人品过硬。还没干事呢,先把自己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门槛比谁都精,怎能不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更麻烦的是,有的人手脚本来就不干净,甚至屁股底下有屎,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哪里还有担当的底气?
从根本上说,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是一致的,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坚持好干部标准,选好干部、使用好干部、保护好干部,让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好干部,放开手脚工作,撸起袖子干活。毫无疑问,对于那些廉洁奉公、敬业奉献的好干部,更应该格外关心、大力支持、加意保护。(米博华)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