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丨高质量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宁德答卷”

作者:文章来源:闽东日报社·新宁德客户端更新时间:2023-01-04 11:20

高质量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宁德答卷”

——2022年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综述

 

 

一年再回首,来路多壮志;实干行致远,硕果满枝头。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市委领导下,服务中心大局,依法履职尽责,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凝心聚力推动本届常委会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共审议议题55项,其中审议法规草案3项、通过2项,作出决议、决定10项;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报告17项,开展执法检查5项、专题询问1次、工作评议1次、满意度测评2次;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7人次,全面完成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新征程“赶考”答卷。

 

 

答好“政治题” 坚定正确方向

 

方向关乎全局,思想引领未来。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政治建设这一根本,锻造政治忠诚这一品格,着力以更加坚定的信仰坚守政治方向、明晰前行航标,确保我市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组织开展“第一议题”学习15场,常委会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7场,以“关键少数”引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机关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全员化学习,力求把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诸成效;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施方案》,以史为鉴、埋头苦干的人大队伍风气得以培育。

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遵循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要求,着力以“一地一亮点”“一委室一亮点”谋全年、定基调、开新局;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就人大重要会议、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33次;修订《宁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确保党委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常委会班子成员定期深入挂钩联系县(市、区)、乡村振兴重点乡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格片区协调解决问题,牵头或参与疫情防控期间生活物资应急供应保障、封控管控区管理、重点企业保运转工作。

 

答好“立法题” 保障社会善治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坚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严格遵循立法权限,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中心工作和科学决策部署,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着力以更加管用的法规促进区域治理、保障社会善治。

2022年11月17日,宁德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召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并举行授牌、揭牌等仪式。

坚持立法惠民生、保生态。科学编制市人大常委会2022—2026年立法规划,确定了涉及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审议项目和预备项目共19件。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宁德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通过规范“小车轮”,助力城市管理和文明创建。首次与福州、南平等六个设区市开展协同立法,同步作出《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完成《宁德市城市内河管理条例(草案)》二审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维护法治统一。审查“一府两院”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报备的29件规范性文件,推进市县两级备案审查信息平台建设,试行备案审查零报告制度,实现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年度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全覆盖。

 

答好“关键题” 倾力服务大局

 

人大对于“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作用,凝聚起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工作合力。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抓大事、抓关键,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以高质量监督实效服务宁德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心抓重点,助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2022年1月份至6月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助推强化分析研判、问题解决、政策落实;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土地收储情况的报告,就推动完善收储运行机制,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等提出审议意见;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推动统筹“三茶融合”。

管住“钱袋”算好账,助力资金资产规范管理。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2021年市本级决算、2021年度审计工作、2022年1月份至6月份预算执行等报告,强化对政策实施效果、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的审查监督;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审查批准2022年预算调整方案,探索建立“1+4”政府债务动态监督模式;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统筹好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发展和保护工作。

多措并举勤督促,助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助推压紧压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聚焦三都澳海域保护主题,创新“立法三评、法规三入、监督三促”工作机制,深化《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跟踪督办《宁德市霍童溪流域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并开展满意度测评,督促抓好2021年市人大常委会交办的12个具体问题的整改落实。

 

2022年10月10日至11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人大工作联席会议在宁德召开,与会人员实地察看蕉城区三都镇海上社区、三都澳“海上渔排”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等地,深入了解我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所取得的的丰硕成果和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答好“民生题” 竭诚为民履职

 

人大是人民的人大,所作所为皆要彰显炽热初心和为民本色。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倾注真情实意、智慧汗水,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力求在民生监督中推动发展,在推动发展中改善民生,擦亮人大监督的民生底色。

促进教育文化发展。将落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政策情况作为年度监督重点,督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助推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开展《宁德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及时部署市县人大联动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专项督察,助推闽东宝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发挥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作用。

守住民生保障底线。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对城市管理工作开展全年常态化监督,创新实施监督问题清单制、清单督办月报制等做法,督促整改相关工作21项;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我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报告,助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体系建设。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修订《关于对拟任命人员进行任前宪法法律知识考试暂行办法》,组织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和宪法宣誓;牵头深化民主法制领域改革工作,推动完成改革任务6项;首次听取审议市监委专项工作报告,支持市监委在推动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民生保障等领域存在问题整治中有效发挥作用;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对市检察院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情况进行监督并开展满意度测评;落实信访工作制度改革要求,受理群众来信132件,接待来访31批71人次,推动合法诉求妥善解决。

 

答好“服务题” 激发代表活力

 

架起“连心桥”,不断延伸拓展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间密切联系的广度、宽度与深度。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尊重人大代表这一主体,不断出新招、出实招,丰富履职内涵,推进履职常态化,让代表“动”起来、工作“实”起来。

注重规范“双联”工作、丰富代表履职。依托代表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将全市92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就地就近编入316个人大代表活动室;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履职培训375人次,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活动756人次;市县两级人大首次联动开展“千名代表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活动,收集到民生问题1206个,并推动一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围绕中心城区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气价格上调问题,组织开展人大代表约见活动,最终促成居民用气价格适度下调,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提升议案建议的办理实效,让代表的呼声有回应,让人民的诉求有着落。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作为常委会确定立法监督项目、推动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规范办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8件议案,同时综合运用常委会重点建议督办、“不满意”件再办理、“阳光办理”、绩效考评等措施,督促相关部门按时办结人大代表建议409件。

 

答好“提升题” 加强自身建设

 

自身强才能推动工作强。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守正创新、拓展思路,着力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加强能力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创新机制增动力。针对三都澳海域环境保护、教育“双减”、城市管理等监督议题,按照执法检查、整改跟踪、整改评估三个阶段循序推进,探索常态化闭环监督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出台民侨台工委联系对应领域市人大代表办法,邀请华侨和港澳台代表人士列席宁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进机关精神文明、综治平安创建。

 

 

2022年9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蕉城区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题调研。

拓展平台增活力。紧紧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展课题研究,10篇成果在全省人大课题调研评选中获奖;成立宁德市人大制度研究会,搭建起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平台;把加强宣传工作作为增进人大自信、讲好人大故事的重要抓手,开设“宁德人大”微信公众号,加强与各级各平台媒体的沟通联系。

强化协同增合力。自觉接受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用心承办闽东北协同发展区人大工作联席会;持续落实常委会领导挂钩联系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及委室对口座谈交流等机制,在全省率先实施邀请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率先实现县级人大书画院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了全市人大工作整体合力。

凡此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年岁首,展望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新图景,承载着满满“担当情”与“奋斗志”。新的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各级代表一同继续站在民意的泥土上、根植于群众的沃土中,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在宁德积极加快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的新征程上,贡献人大新力量,展现人大新作为。

 

 

 

建议回放

 

编者按: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是各级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人大代表依法提出建议409件,分别交由72个承办单位研究办理。这些建议现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过去一年,建议承办单位和督办单位围绕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和“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目标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建议办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和代表的沟通联系,规范办理程序、改进方式方法、提升办理质量,确保建议“真落实”、代表“真满意”。

在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我们特别选取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部分代表建议及其办理情况进行回顾,借此展现人大代表为人民发声、为发展建言所贡献的智慧与力量。

 

 

01

优化布局加大投入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背景:随着四大主导产业的持续崛起,加之国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二三线城市放宽落户政策等因素叠加,宁德中心城区人口不断聚集,特别是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虹吸效应明显,越来越多适龄儿童入住东侨,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东侨学位供需矛盾、学校规划布点不合理、高中新学校建设紧迫等问题日益凸显。

建议:钟仕美等代表提出《完善东侨教育布局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建议》,建议将东侨教育补短板工作纳入“十四五”规划编制重要内容,在沈海高速以西区域规划扩建东侨二小,在北岸东兰组团区域规划小学建设用地和统筹解决东侨高中学校建设用地问题。

回应: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将东侨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义务教育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27所,有效缓解中心城区教育压力。《宁德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明确中心城区教育发展的总体建设规模,东侨三中、三小、二中等项目建设均纳入其中。在国土空间规划布局时,也充分考虑东侨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确保东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02

办好“孝老食堂” 让老人吃上“幸福餐”

 

背景: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宁德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约有58万人。能否创新养老助餐服务模式,为老年人送上安全、便利、实惠的“幸福餐”,受到广泛关注。古田县积极探索创办“互助孝老食堂”,采取“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重点解决贫困、留守、孤寡、高龄、失独、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用餐问题。但在运作过程中,发现食堂存在政策不完善、安全隐患多,运营管理不够规范,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

建议:李明勇等代表提出《关于“互助孝老食堂”的建议》,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互助孝老食堂”做法,科学布局、应建尽建,力争做到有需求的村(居)全覆盖。在“互助孝老食堂”建设和运营上予以大力扶持,鼓励社会力量进行养老产业的投资,确保食堂可持续运营。

回应: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和互助孝老食堂工作,持续总结和改进现有孝老食堂运营模式,积极推广“互助孝老食堂”机制,按照标准化建设、适老化改造、独立化核算、安全化监管、精细化配餐和专职化管理等要求,并打造若干个典型示范在全市范围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87个互助孝老食堂,日均服务老年人8000余人,以“小食堂”凝聚“大民心”,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宁德特色的乡村范本。“互助孝老食堂机制”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和第一批福建省养老服务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03

倡导认领“一亩田” 共同守护粮食安全

 

背景: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种粮收益较低等原因,农村耕地抛荒现象日趋严重。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引领示范导向作用,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屏南县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议:陆盛彪代表提出《关于推广屏南“认购一亩田”做法解决耕地抛荒和农民不种粮的建议》,建议借鉴屏南县“认购一亩田”的做法,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群众种粮积极性,解决全市耕地抛荒和农民不种粮的问题,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础。

回应:2022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屏南“认领一亩田”活动的经验做法。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制定印发《关于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参与认筹农田耕地活动的倡议》《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我来认领一亩田”活动的通知》《“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指导方案》等文件,广泛发动全市党员干部自愿出资认筹撂荒耕地,采取带头耕种、委托农户代耕代种、共享土地收成等方式积极认领耕地。截至2022年7月,全市党员干部共认领耕地14876亩。今后,我市将持续深化拓展“我在宁德有亩田”活动,努力将其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践行党中央新粮食安全观、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一个典型和标杆。

 

04

打造公共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背景: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支撑,产业振兴才能带动乡村振兴。以区域公共品牌“福安葡萄”为例:2017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福安葡萄”“福安巨峰葡萄”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价达71.39亿元;2019年,福安巨峰葡萄再次荣登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百强榜,并被列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目录。福安巨峰葡萄在国内巨峰葡萄的所有产区里,市场价格最高,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水果店一斤零售价在20元以上。由此可见,“福安葡萄”就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加强宣传和推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成功案例,值得其他更多特色农产品学习借鉴。

建议:陈贵莲代表提出《关于“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带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建议》,建议以福安葡萄为模板,补齐稍显弱势的农产品短板,加大芙蓉李、绿竹笋等农产品的公共品牌宣传和推广的投入,不断提升附加值,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民受益。

回应:我市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我市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资源禀赋,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轨战略和“商标品牌”战略,打造“0593宁德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扩大宣传和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将优质农业公用品牌做大做强。我市还建立“福鼎白茶”“古田银耳”“柘荣太子参”“蕉城大黄鱼”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项,加大农产品“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力度,为打造农产品品牌提供坚实质量保证。下一步,我市将重点提高区域品牌的整合力度,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品牌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品牌发展壮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好群众的“代言人”

——市五届人大代表谈履职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人大代表要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代言人、带头人。市五届人大代表们始终牢记“人民”二字,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不忘初心为民呼,牢记使命履好职。近日,记者采访了3名市人大代表,聆听他们的履职故事。

 

2022年9月6日,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召开,认真回顾总结全市各级人大工作,探讨提升人大工作质效的思路、任务和举措。

 

周爱晶,现任寿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过去一年,她参与代表履职活动51次,尽可能深入、精准、及时地访民情、听民声,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忧难、办实事。

 

问:您是如何发挥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好地开展履职工作呢?

周爱晶:进学校、进课堂是教研员的本职工作。我深知只有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与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对话,了解需求,针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研,方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比如,我针对“双减”政策在学校的实施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通过教师进修学校为义务教育阶段分层作业、弹性作业设计提供指导与帮助;针对“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科学监督,确保减负提质增效,在市级教学常规研讨中做“深酿教学常规管理下乡的味道”经验交流;针对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新问题新挑战,研究对策并具体指导,为教师、家长开设讲座,并为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一对一指导。

问: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创新开展“千名代表访民情听民声办实事”活动,您亲身参与后,重点帮助解决了哪些问题,感受如何?

周爱晶:这个活动真的很实在、很有意义,在闭会期间开辟了一条畅通民意的新通道。我们与群众直面交流、有事说事,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不少。去年,先后前往下党乡代表活动室、寿宁初心代表活动室,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同时结合线上平台,共收集群众诉求或意见建议20多条。我将问题进行梳理,然后进行反映,努力推动解决。比如,针对群众提出的长者食堂经费不足、病灾家庭紧急救助、青少年思想教育等问题,我通过联系资金进行帮扶。然后,我想能不能从完善机制、政策帮扶方面推进问题长效解决,于是分别提出了“关于加强长者食堂建设的建议”“关于设立青少年应急保障基金的建议”“关于禁止为未成年人纹身的建议”等,也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问:您觉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除了常规的一些履职活动,还有哪些事应该积极参与呢?

周爱晶:我觉得无论在什么岗位、是什么身份,都应该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志愿活动。去年,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经常深入疫情防控一线,了解抗疫工作人员的需求,并组织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募集抗疫资金十多万元及生活物资,为抗疫工作略尽绵薄之力。同时,我在业余时间也参加了许多公益宣传活动。比如说,针对民法典宣传、农田复垦、预防诈骗、青少年吸烟、松材线虫病防治等问题,创编了《“典”亮人生》《碗里要装中国粮》《温柔的陷阱》《警惕“安全”的电子烟》《齐心战“疫”护青山》等七部公益宣传小视频,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我还同时担任寿宁县刊《映山红》义务编辑,大力宣传寿宁文旅。

 

游朗飞,现为福建大创水电集团有限公司电力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在成为人大代表的第一年里,他格外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主动加强学习,提高履职能力,努力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发挥好一名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

 

问:作为一名新代表,您是怎么让自己尽快融入这个身份,更好地开展履职呢?

游朗飞:为了对代表履职所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我认真学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宪法》《选举法》《组织法》《代表法》等。通过学习,我不仅增强了政治的坚定性和履职的自觉性,也拓宽了知识领域,提高了履职能力和水平。同时,我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培训班学习,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和人大依法履职的相关法律和标准文件,了解党的方针与政策,提高了代表履职的大局意识、法治意识,为履行好代表职责打下了根底。此外,我还积极主动向各级代表学习,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吸收宝贵意见,提升自身建言献策以及议案建议跟踪落实等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依法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

问:您是来自民营企业的,那么您认为发展好企业与更好地履职尽责有联系吗?在履职过程中,您提出了哪些建议呢?

游朗飞:有的。我认为把企业管理好、发展好,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既是我工作能力的一种体现,也能让人民群众增强对我的信任,让我更好地履职。我时常注意倾听员工的声音,征求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管理,争取让企业越做越好。此外,我还注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开展校企合作,把学校的知识带到员工队伍中来,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带到学校中去,这种双向沟通融合的做法,给予企业发展更多活力和空间。在履职工作中,我认真调研、思考,形成了《关于加大市域统筹力度推进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建议》《关于切实加强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关于加强基层综合治理推进乡风民俗健康发展的建议》等,希望能推进解决一些问题。

 

胡蓉,现为古田县胡老憨果蔬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她认真结合自身本职工作,积极履职尽责、建言献策,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展示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问:您觉得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应当具备哪些能力与素质?

胡蓉:我是一名新的人大代表,既感到使命光荣,又觉得责任重大。于我而言多学习、多提升、多实践是更快成为一名合格代表的必要途径。我积极参加人大代表培训班的学习,了解代表职责、议事规则、工作程序等等;利用工余时间学习时政方针,学习《宪法》《民法典》《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我还积极参加市“山海联动”专项视察活动、县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视察活动,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情况、教育“双减”三级联动和城市管理工作常态化监督调研等。通过一次次学习、调研、思考,不断提高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我提出了“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景点经典线路”等多条建议,得到了满意答复,有关部门正在推进落实中。

问: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代言”。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具体是怎么做的?

胡蓉:“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这句话简单、朴实却内蕴无穷。我们代表来自于人民,也要服务于人民。在闭会期间,我会主动与群众多联系、多沟通。在见见面、聊聊天的过程中,听一些看似微小的诉求,帮助解决一些平常的问题。比如说,我了解到中小学美育等课本采取循环使用,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我就及时走访教育部门,力促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在一次城市管理监督调研中,结合日常关注到的情况,提出加强公厕管理和城市绿化美化的建议意见,得到了有关单位的重视,予以认真采纳并落实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常工作中,我经常与客户聊天、沟通,了解他们的要求,也为他们解惑释疑,还宣传了党的政策、市县的发展蓝图和工作举措。

 


来源:闽东日报 记者 苏晶晶

(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编辑:卓金芳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