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9日在宁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宁德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 傅贤光
宁德市人大消息 钟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受宁德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宁德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去年以来我市实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情况,请予审议。
县域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层次和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始终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一项突出任务,按照市委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构筑一个中心、建设两条发展带”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认真组织开展县域经济“增实力、比后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省里《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做好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文件下发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为确保省委、省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还确定由常务副市长傅贤光牵头,负责做好与省委文件相衔接的相关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并明确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也按照省里文件精神,及时做好对接工作,研究制订具体配套政策措施。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今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明确要求。同时,市政府还先后两次拟定下放了赋予县级相当于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审批等事项,进一步激发了各县(市、区)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总体上看,去年以来,我市各县(市、区)县域经济增长普遍提速。200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9.87亿元,增长10.6%,其中县域完成生产总值222.68亿元,占全市GDP的82.2%,增长幅度都在9.5%以上,是1999年以来最好的年份。今年1-3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1%,其中除了周宁县增长9.3%以外,其他各县(市、区)的经济增长幅度都在10%以上,再创1998年以来同期最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创新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举措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指导县域经济发展中,市政府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山区与沿海的不同发展基础,科学制定县域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一是明确目标。明确提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四个沿海县(市、区)和古田县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全省县级平均发展水平,四个山区县逐步接近全省县级平均发展水平,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为2017年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理清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就是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重点,以推进工业化进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全方位对外开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是分类推进。针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沿海发展不够、山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按照“山海一体,互动发展”的要求,鼓励和推动各县(市、区)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胆创新,加快发展。对沿海县(市、区)主要是在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上加以支持,为其创造加快发展的平台,打造经济强县,以支撑全市经济发展;对山区县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扶持,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并支持水电资源、农业资源的转化,促其巩固和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为加快发展打下基础。
二、坚持项目带动,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也是发展的后劲所在。市政府坚持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把项目带动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措施结合起来,同解决现实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市里成立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领导小组和市项目开发中心,制订出台了《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意见>的若干意见》,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市、县(市、区)重点项目分级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项目带动工作取得实效。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发、策划、储备项目295项,总投资规模达800多亿元。其中2003年八县(市)累计实施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5个,项目总投资315亿元,当年建成投资项目40项,完成投资34.42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3.3%。一批以交通、能源、水利为重点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交通方面,去年以来已有福宁高速公路、太姥山旅游公路、城澳万吨多用途码头等一批交通项目竣工或部分竣工投入使用,温福铁路宁德段将在12月份动工建设,宁德通往江西上饶的高速公路也已列入交通部计划盘子。今年1-9月份,全市完成交通项目投资4.79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2%。仅市本级就帮助筹措贷款1.3亿元,作为“一个半小时”交通圈的宁古、宁屏、柘荣至福鼎、周宁至罗江等项目的建设资金。电力建设方面,总投资106亿元的宁德火电厂正在加快建设,穆阳溪梯级二级电站等项目进展顺利。今年电网建设改造总投资5.79亿元,至10月底已完成2.56亿元。水利建设方面,三沙饮水工程快速推进,可望于2005年元旦前完成。
三、坚持培育特色经济,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各县(市、区)都注重结合当地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规模经济,使特色规模经济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是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市里坚持把工业发展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去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大扶持工业发展力度和扶持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制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有效促进了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19个工业集聚区和产业小区,共有400多家企业进驻生产。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4.5亿元,增长1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3.8亿元,增长37.3%。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汽摩配件等六类重点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产值6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6.4%。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3.1%。特别是寿宁县工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势头,1-9月寿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83.4%,出现了两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工业总量首次超过霞浦县。福安、福鼎、柘荣等县(市)工业也加快发展,增速都在35%以上。二是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建设沿海蓝色产业带和山区绿色产业带,市里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关于扶持茶叶支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措施,重点加快水产品、食用菌、茶叶三个优势产业,扶持蔬菜、竹木、药材三个新兴产业。2003年三个优势产业累计实现产值66亿元,增长6.4%,占大农业产值比重达56.8%。同时,大力实施“扶龙头创名牌战略”,筛选确定了63家农业企业作为省市两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作为龙头企业的贴息贷款。2003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589家,实现产值72亿元,增长9.1%;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97家,实现产值14亿元,增长21%。福鼎海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家产值上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此外,农业标准化建设也扎实推进,到2003年底全市已有22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17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个产品获国家证明商标使用权,15个产品获省名牌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2.2万亩,通过中国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的有机茶基地达1860亩。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组织编制了《宁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现已完成中期评审论证。围绕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重点组织实施以白水洋为龙头的绿色山水旅游线、以太姥山为龙头的蓝色滨海旅游线和以环三都澳为中心的休闲度假基地三个旅游精品工程,先后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第四届太姥山旅游文化节、杨家溪畲族风情旅游节和首届屏南白水洋旅游文化节,扩大了宁德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据旅游部门统计,2003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6万人次,旅游收入14.8亿元。今年1-10月份,预测全市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亿元。
四、坚持加强“三农”工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全面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切入点,强化领导,加强督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是突出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研究下发了促进农民增收的七条措施,出台了扶持水产、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同时,组建劳务派遣公司,建立了屏南、周宁、福鼎、霞浦四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县,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去年,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三分之一,达1105元,增长7.2%,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今年1-9月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万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6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8元,增长7.5%,增幅为近6年同期最快。二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贯彻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全市200.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稳定。着力抓好古田、福安、霞浦、柘荣四县(市)省级商品粮基地和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启动百户种粮大户示范工程,实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4年减产格局,面积、产量均呈恢复性增长态势。今年春夏粮面积增加0.98万亩,产量增产1.1万吨,分别增长1.6%和7.2%,预计全年完成粮播面积264.71万亩,增长2.8%,粮食产量81.76万吨,增产6.8%。三是突出加大农村扶贫攻坚。建立了挂钩贫困村、深入基层制度,重点抓好45个省定和28个市定扶贫开发重点村以及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拨出280万元重点扶持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去年全市共挂钩帮扶4547个贫困户1.8万多人,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2191.3万元,完成帮扶项目273个,落实“造福工程”和滑坡险情村搬迁1191户5568人,有效地推动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四是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去年全市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硬化400公里,今年积极抓好与省里组织实施农村“年万里路硬化”和水利设施“六千”工程的对接工作。全年安排农村水泥硬化公路600公里,目前已完成460.7公里。村级供水工程动工198个,完工89个,乡镇供水工程完成8个,受益人口达12万人。同时,大力实施福鼎、福安、古田三个第四批初级水利化县建设,加快市县两级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突出创新农村服务体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市级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建立了综合性社会服务网站。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和117个乡镇均已成立农村社会服务联动中心,拥有各类服务网点270多个,市、县、乡三级科技特派员3000多人,并对全市3万多名农村各类生产经营能手、致富带头人、私营企业主建档立卡,共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350多家,科技示范基地780多个,科技示范户4400多户,基本形成了一个能辐射带动农民共同致富的示范服务网络。六是突出党的农村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按照省里部署,扎实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低保工作,并结合宁德实际,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文件。截止今年10月底,全市已开展林改试点村958个,占任务的93%。落实农村低保对象已达5.78万户11.4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通过税费改革,全市农民总负担由2002年的4.07亿元降为2003年的2528万元,人均减负138.31元,降幅达93.8%,农民直接受益3.4亿元。与此同时,深入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宣讲活动,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抽调5000多名市、县、乡干部,组成宣讲服务团,进驻全市125乡镇2165个村,从今年3月中旬至4月底,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下基层搞宣讲、驻千村抓落实”活动,有效促进了各项支农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五、坚持外引内联,全面提高县域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加快南联北接步伐,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加强与温州市的经济协作,与温州市建立了政府、企业、民间的多渠道合作机制。在福鼎、寿宁、霞浦、柘荣和蕉城等地建立工业园区,承接温州市160多家企业在各县(市、区)落户。同时,加强与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的交流合作,今年3月份,先后组织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赴上海、浙江台州、宁波以及江苏昆山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并在上海举办宁德新兴港口城市投资暨旅游推介会,宁德与上海在旅游业、农副产品供应等方面的合作迈出了新步伐。目前,各县(市、区)在上海创业的企业已达4000多家,年产值达400多亿元,经商人数达10多万人。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市里建立了市投资服务中心,成立了市招商中心,近年来每年都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招商活动。在今年5月19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宁德招商节暨新兴港口城市发展论坛上,各县(市、区)共签约项目179个,其中外资项目37 个,合同外资金额3.1亿美元,内资项目142个,合同内资金额近75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市政府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提高了各县(市、区)在制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客商、落实项目等方面的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外贸出口工作。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科技兴贸”战略,进一步调整商品出口结构,突出抓好大宗优势产品出口,积极引导和鼓励县(市、区)组织农产品出口,不断开拓出口新市场。今年1-3季度,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8亿美元,比增28.3%,其中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的增势,出口总量1亿美元,比增48.4%,占全市出口比重的62.2%,对全市出口增长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六、坚持体制创新,不断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文件下发之前,市政府就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简政放权、强县富民”总体要求,在深入调研并反复征求市直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我市第一批赋予县级相当于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审批等事项目录”,以宁政〔2003〕文131号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下放经济管理权限49项。今年,又根据两个文件精神,结合宁德实际,本着能下放的审批事项全部下放的原则,正在拟定第二批赋予县级相当于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审批等事项目录,并与《行政许可法》实施内容相衔接,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过两轮清理改革,到目前为止,市级政府部门共减少516项审批事项,减少面达到54.5%,加上简化审批事项99项,改革面达到64.9%。同时,率先在全省进行收费制度改革,市级政府部门共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219项,减少面达53.9%。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工作达到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宽松的行政环境。三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一方面,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建立了“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投资服务中心,对项目审批方式一律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大大缩短了县级项目上报审批时限,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现在,一般性基建审批项目从立项起至颁发施工许可证所需时间由原来的数个月缩短到40个工作日,审批时限缩短三分之二。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创建效能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营造优良政务环境”活动,出台了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行为的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四是加大在政策措施上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去年以来,市里制定出台了60多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对欠发达县在项目、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适当提高欠发达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补助标准,降低其工农业骨干企业进入市级重点的门槛。同时,制定了工业发展的“飞地”政策,加强山区县与沿海县在产业、物流、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协作,强化市直部门对山区县的帮扶力度,促进了沿海和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七、坚持统筹兼顾,不断加快县域社会事业发展步伐
在全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加强县域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2003年全市共实施部、省重点科研项目29项,其中柘荣太子参GAP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搞好高中阶段教育,不断巩固“两基”教育成果。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今年,市财政安排143万元用于解决 “空白村”卫生所开办费补助和村医补贴等问题,并计划两年内筹资630万元对全市33个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要求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好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全民100%、集体60%由财政拨补的政策,切实解决好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各项补贴偏低的问题。计划生育工作连续9年完成省里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创建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发展势头良好。市财政已累计拨出二女户发展生产小额贷款贴息专款300万元,共扶持11844户二女户,落实贴息贷款4830万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强化,6个县城污水垃圾处理厂(场)正在招标建设中。交溪流域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福鼎市目前空气质量是全省第一。国土资源管理力度加大,土地市场秩序和矿产资源秩序治理整顿工作扎实开展,耕地实现了占补平衡,矿山、高速公路一重山的“青山挂白”正在抓紧整治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全市刑事发案总量继续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还荣获国家禁毒委授予的禁毒铲毒奖。安全生产整治力度加大,去年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1%。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去年市本级、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古田县被评为全省第八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市本级还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总之,去年以来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与我省沿海其它市相比,我市县域经济实力有较大差距。二是由于受区位、基础、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从2003年经济指标看,沿海4县(市、区)累计完成生产总值占全市的71.5%,而同期5个山区县仅占28.5%;沿海四个县(市、区)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12亿元,而山区5个县地方财政收入总和仅为1.97亿元,沿海是山区的3.6倍。三是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遇到新困难和约束。特别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加大对土地报批和项目审批的控制,加上银行银根紧缩,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这些都一定程度制约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科技、教育、人才相对落后,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也日益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此外,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后,使县一级经济调控能力相对弱化。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下一步市政府将认真研究,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各位委员,依法审议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人大发挥职能作用,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途径。今天,市政府将去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方面是县域经济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广泛听取人大常委会的意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更是市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推进依进依法行政的实际行动。希望通过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帮助市政府不断改进工作,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提请审议。
责任编辑:ndw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