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履职回眸系列报道之二:关注民生护民利

作者:郑凯文章来源:宁德人大网更新时间:2017-01-03 15:29

  宁德人大网消息(记者 郑凯)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履职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进民生改善,切实把依法履行人大职权化作亲民、为民的滴滴春雨,滋润着350万闽东人民群众的心田。

  聚焦点 助力补齐民生短板

“群众”二字重千钧,民生问题大于天。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以履职为民的情怀推动政府有效作为、造福于民。

2016年秋季,市区两所新建小学投入使用,分别为蕉城第二实验小学和东侨一小。这是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的成果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宁德教育基础较为薄弱,2014年,为更好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心城区“上学难”“超班数”“大班额”等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教育均等化工作调研,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教育均等化工作情况的报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审议意见。在此基础上,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市政府办理教育均等化工作报告审议意见的情况开展了满意度测评,督促市政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城区学校布局,将城区中小学扩容工程、公办幼儿园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市三届人大常委会还听取审议少数民族教育工作情况报告,推动民族教育与全市教育同步发展。

卫生计生事业,事关百姓福祉。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实地了解蕉城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情况,特别是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项目实施情况。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实地察看部分县(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等基层医疗机构,听取当地政府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广泛收集意见建议, 探讨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工作的思路办法。2016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评议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对市卫计委工作情况开展评议调查,广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对市卫计委工作进行了集中评议,并在会后形成《对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的评议意见》,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深化“海云工程”项目实施、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自身建设等评议意见。正是这一系列的监督举措,更好地促进了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海云工程”项目实施,推动宁德市卫生计生工作迈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效。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密切锁定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地沟油’整治、养殖业用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食品添加剂监管、校园周边食品安全……”2013年9月5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的联组会议上,一个个热点问题接连抛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问出群众关切,市政府及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卫生局等29个市直单位负责人答出职责承诺。五年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问题,常委会持续将其作为监督重点,综合采取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努力构筑保障百姓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力争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出良策 着力提升百姓幸福感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市三届人大常委会五年来的关注焦点。

五年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开展社会保险法、残疾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福建省保护华侨投资权益若干规定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侨务工作情况报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执法检查中,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提出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的问题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落实,当年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金按规定标准全部调整到位,为2.05万名年满60周岁符合领取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发放养老保障金3887万元,依法追缴社会保险费261万元,群众受益面大,社会反响强烈。

关心、爱护特殊群体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五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散居困难归侨低保扶贫救助等政策相继出台,《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财政预算代扣代缴纳工作的通知》《关于各级文明单位做好扶残助残工作的通知》的下发,有力推进了残疾人就业和残保金征收工作,切实维护了残疾人、老年人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为推进宜居宜业城市建设,2012年3月,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就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开展调研,实地察看宁德市各县(市、区)的15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并入户走访部分保障性住房小区的住户,开展问卷调查,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同时,听取审议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心城区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整治、寺观教堂乱滥建整治、加强和创新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等工作报告,开展房地产法执法检查,组织代表对省级文明城市、中心城区“清违”等工作开展专题视察,对市住建局工作进行评议,审议并批准了《宁德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备用地与建设用地调整置换议案》。常委会认真办理代表提出议案,作出《关于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决定》,在此推动下,市政府下发《关于理顺中心城区市、区两级物业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物业管理工作,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

不懈的努力收获了丰厚的成果,五年来,全市完成造福工程搬迁2.95万户11.8万人,建成保障性住房2.8万套,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

  动真格 全力守护青山绿水

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市三届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的重点。2012年召开的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周建平等11名市人大代表提出议案,要求对2003年《关于高速公路沿线两侧一重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决定》进行修改,随后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一重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决定》,努力促成宁德市高速公路、高铁沿线两侧形成“绿色生态风景线”。

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监督和支持政府努力推进清新宁德建设。五年来,常委会多次开展环保法、矿产资源法和水土保持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生态县(市、区)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报告,审议通过《关于批准宁德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决议》,进一步推进宁德市生态文明建设。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活的伴侣,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血液。治水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2014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心城区饮用水供水保障专题调研与专题询问、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工作报告。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又组织对 2014年“水监督”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审议意见整改工作的落实。同年,常委会还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情况调研,出台《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此外,常委会连续三年分别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等为专题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促使各级各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大保护整治力度。

通过反复监督、持续跟进,全市治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中心城区水源地均划定了水源保护范围,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完成中心城区6个小区和 6条道路供水管网改造,中心城区供水紧张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兴建市疾控中心水质检测站,饮用水检测范围覆盖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全部项目;启动城区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改造 4984户,计划用 5年时间,完成中心城区改造工作。

回顾五年的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以人为本,以民为重转化为具体行动,推动一道道民生难题的破解,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实施,有效督促政府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ndw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