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代表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五年来,我市人大代表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共提出建议1359件。
如果说提出建议是一种民意表达,那么办理代表建议则是对代表权利的尊重和对民意的积极回应。为了将这些凝聚个人才智和集体智慧的“金点子”落到实处,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代表与承办单位面对面交流沟通,注重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的跟踪督促,每年都确定若干件重点建议件,由常委会领导牵头、有关委室负责进行重点督办,确保代表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向社会公开代表议案建议内容及办理情况,增强办理工作透明度。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还出台了我省首个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问责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承办单位工作责任,增强建议办理实效。五年来,我市人大代表建议按时办理及答复率达100%,代表对于建议办理情况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共1356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8%,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
一件件建议的提出,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使群众的呼声得到了迅速回应和落实。在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际,本报选择其中一些建议及办理情况进行回顾,借此感受人大代表们为促进我市民主法治进程、改善和保障民生、推动宁德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出的不懈努力。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
背景:近年来,我市的电机、船舶、化油器及新材料加工等产业缺工现象日益凸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我市大部分农民工文化基础薄弱,且缺乏专门的技术培训,长期处于就业底层状态,难以进入技术岗位门槛。同时,部分高素质人员由于所学的专业已在市场上人才饱和,竞争性强,难以涉入,导致低位就业,存在失业风险。
建议:在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张兴敏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农民工素质的建议》,要求政府有关部门立足宁德产业优势,认真抓好技术培训规划,强化师资力量,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特色产业急需专门人才的培训;改变以往速成培训的方式,采取长、中、短等期限相结合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开展农民工技术培训;并采取补贴或免费培训的方式,鼓励并激发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回应:张兴敏代表的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在此推动下,2013年起,市人社部门围绕产业及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引导宁德技师学院在教学中增加了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方面的培训,实现产学研有效对接。针对下岗职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返乡农民工等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形式职业技术培训。同时,鼓励工业企业员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考证,由政府对取得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进行补助。
发展新型养老机构 满足老人多种需求
背景: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据统计,在2013年全市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4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并逐年呈上升趋势。老龄化将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养老问题。但目前我市敬老院多属于集体福利机构,并且数量少,大多数由于建院时间较长,房屋容量有限,除了供养孤寡老人以外,已无吸收代养老人的能力。同时,不少老人也因传统敬老院的条件差而不愿入住。
建议:针对目前我市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的情况,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张巧玲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我市新型养老院建设的建议》。在建议中,代表们指出,新型养老院不同于传统敬老院,要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应依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建设,实现住宿条件更加舒适、生活设施更加便捷、房型独立成套。同时,房间规格要考虑多档次组合,以满足不同老人的不同需求。此外,新型养老院还应按市场机制运作、实行专业化管理,从而为老年人提供酒店式、保姆式的优质服务。
回应:市民政局积极采纳代表建议,表示将在全市每个县(市、区)选取距离市区不远、环境幽静、风景秀美的地点,至少建成一所集综合养老、康复、医疗、休闲为一体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016年11月,集养、治、教、娱、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社会福利中心已对外开放,为不同收入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和人性化的服务。目前,全市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均已动工建设,其中寿宁县社会福利中心已投入使用,福安、霞浦、屏南、周宁、古田、柘荣县社会福利中心已建成,准备投入使用,福鼎市社会福利中心正在建设中。
助力民族乡村建设 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背景: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民族乡村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和我市平均水平相比仍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教育、医疗的条件依然与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建议:在市人大三届五次会议期间,雷洪等代表提出了《关于促进我市民族乡村发展的几点建议》,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我市少数民族地区的挂钩帮扶力度,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交通、水利、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扶持,推动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美化、亮化民族乡村,打造“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畲村、畲寨。
回应:为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指数,市财政局、民宗局、教育局等部门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目标,进一步加大了资金倾斜力度,市级民族补助款安排从2013年的人均6元提高到2015年的人均10元,安排资金从2013年的120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208万元。部分县(市)还将挂钩帮扶政策延伸到民族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项目、资金上扶持民族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村级组织建设。通过“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小学扩容改造工程”“校安工程”及“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制度”,促进少数民族乡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还加快民族乡、村卫生机构的建设,解决少数民族乡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为百姓守好“入口关”
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是百姓心头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市仍有一些不法厂家和无证无照的加工作坊置法律法规于不顾,采用假冒伪劣等非法竞争手段扰乱市场,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建议:在市人大三届六次会议期间,郑文等代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建议对我市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管控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的日常监测、定点监测和快速监测机制,探索对重点品种,按风险度监管;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奖惩等制度,强化分类分级管理,引导企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平台建设,努力提高食品安全预警的科学化、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回应:在充分吸纳代表的建议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互相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从2016年1月至4月,我市相关部门配合和移送公安部门食品药品案件57起,超过2015年全年的数量;制定并印发了《宁德市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年),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和我市实际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不仅如此,我市还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切实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ndw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