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人大网消息
核心提示
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的一年,是拼搏进取、收获满满的一年。这一年,是“弱鸟先飞、滴水穿石”30年、撤地设市20周年,我们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开创的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部署、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领导下,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经济正增长的设区市。预计6项指标增幅居全省第一。
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大考展现新担当
争分夺秒战疫情。第一时间动员全市上下进入应急防控状态,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守住了福建“北大门”。强化保障促发展。64天本地口罩日产能从1.5万只迅速增加到200万只,市民和企业基本防疫需求得到保障。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成投用,具备5日内常住人口全员检测能力,8类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用工、融资、出口等一系列共渡难关政策措施,仅用2个月企业生产经营就恢复到上年同期水平。常态防控稳秩序。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落实,至今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
畅通循环壮大实体
产业发展汇聚新动能
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30%。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开工建设,新能源科技获批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各一项关键技术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宁德时代储能微网入选国家首批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实现增加值959亿元、增长6.1%。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取得突破,正威总部、智享无限、宁德动游投入运营。港口物流加快发展。文旅融合加速发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脱贫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市最后两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周宁、柘荣实现摘帽。651户重点巩固对象和363户重点监测对象“零返贫”。在全省率先出台疫情期间强化帮扶“7条措施”、防止返贫精准救助方案,设立返贫救助保障金。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0亿元、增长3%,八大特色农业占比96%以上。出台特色农业保险实施方案。“0593宁德号”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正式启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388名乡村振兴指导员、303名科技特派员和25名金融助理员驻乡联村服务。
开放创新激发活力
营商环境彰显新优势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获批建设中国(宁德)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为全省第二家。新增国际专利申请3994件、增长4.6倍,居全省第一。卓高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思客琦等16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不见面审批”“一事一次办”改革加快推广,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改革列入全省试点。国企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加快。千亿招商任务超额完成,签约项目440个、总投资1141.39亿元,履约率85.2%、开工率69%。PPP项目年度入库数、签约落地数均居全省第一。衢宁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周宁、屏南不通铁路的历史。建成沙埕湾跨海通道工程,打通了对接长三角出省新通道。企业成本持续降低。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现市县全覆盖,全省首创“担保云”融资服务平台上线运行,“见贷即保”实现批量业务。
标本兼治合力创建
宜居城市再添新名片
文明城市首创首成。经过三年努力,获评全国文明城市。19个集体新获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称号。获评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217个,完成投资68.3亿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一轮整改任务全面完成,第二轮整改任务加快落实。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心城区重点流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持之以恒补齐短板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市民生支出278.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完成3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市竣工教育项目48个,新增学位2.36万个。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122个,新增床位1710张。入选全国医保付费改革试点城市,医保刷卡结算实现“村村通”“就近通”。8件作品荣获第九届百花文艺奖。平安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信访工作态势总体平稳向好。宗教事务管理依法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担当作为转变作风
依法行政展示新形象
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省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实施办法。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
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十三五”规划收官划上圆满句号。
五年来,我们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为全省新增长极。五年来,我们主导产业加速壮大,立起工业四梁八柱。五年来,我们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集中破解发展难题。五年来,我们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激活赶超发展动力。五年来,我们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描绘美丽宁德画卷。五年来,我们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回顾2020年及“十三五”发展,困难比预想的多,成绩比预期的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始终如一关心关爱的结果,得益于省委、市委的科学决策,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不忘初心、拼搏奋斗,同时,也得益于历任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山区沿海差距还在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偏慢,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少能力弱,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不足;乡土特色人才挖掘培养不够,中高端人才引进留用机制有待完善;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托幼、生态环境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任务较重;少数干部不担当、慢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扎实做好2021年工作,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核心提示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战略支撑,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着力扩能提质加快完善产业体系
发展世界级主导产业。打造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不锈钢新材料产业要实现产值1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实现产值300亿元、年产量25万辆,铜材料产业要实现产值200亿元。发展升级版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产业融入主导产业生态圈。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向“专精特新”方向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拓展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经济应用场景。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展乡村消费市场。
强化项目支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在建市重点项目316个,年度计划投资656.6亿元,计划开工市重点项目100个、竣工80个,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200个。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实施东侨开发区、三屿园区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支持东侨、柘荣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亩产效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千亿招商计划,深化“十四五”万亿投资储备项目,坚持一个产业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发展规划、一套招商政策、一批重点跟踪项目工作机制。支持发展“飞地”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引得来、建设快、发展好。
突出闽东特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上下功夫。抓好“米袋子”“菜篮子”。重点推进农产品优势区和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加强特色农业保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在促进乡村宜居宜业上下功夫。推进乡村建设,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消除农房“高大裸空”现象,持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在促进农民富裕富足上下功夫。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金融助理员驻乡联村帮扶作用。
注重机制创新
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成投用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一期。推动科技贷增点扩面,打造“1+5”人才政策升级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新增7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加强12345便民服务平台监督管理。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做好普惠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广“担保云”服务系统。构建“蓝色银行”可视化系统,争取征信服务机构资质。更新上市后备企业库。完善金融风险预警处置机制,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积极融入“双循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加快创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鼓励建设海外仓,开拓多元市场,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坚持建管并重
持续增强城市功能
优化空间布局。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现“多规合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空间格局。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宜拆则拆、宜改则改,启动实施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72个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建设一批立体停车场,盘活地下停车场资源。推动县域整体“打包”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管网铺设和运行管护。加强城市管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实现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
加强污染防治
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强化环境攻坚治理。一体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PM2.5和臭氧“双控双降”。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构建新型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强47家重点用能企业年度节能考核,实施10个节能改造项目,推动建筑饰面石材、合成革、铸造等行业绿色转型。完善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推行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
切实改善民生
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加强民生保障工作。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全面参保计划。建成投用市级救助站,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制。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办好3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84个,新增学位1.5万个。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健全校外培训专项治理长效机制,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57个,新增医疗床位1900张以上。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施公共文化数字化工程,加快建设世界遗产大会“六个一批”项目,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行“四门四访”信访工作机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药品、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力度,加强“餐桌污染”治理。
开拓奋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核心提示
全市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转变政府职能,以新担当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以只争朝夕的干劲狠抓落实。做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最坚决、最彻底、最到位,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朝着更高目标迈进。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中心工作,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作风,做到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勇于向高攀、跟强比、与快赛,以争分夺秒的劲头争先进位。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紧抓快办、一抓到底,确保企业和群众的事能够办得成、办得好。
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接续奋斗。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给一年打基础,一年给一年增后劲。发扬钉钉子精神,每年集中梳理一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改善等领域的“难、硬、重、新”问题,既要打赢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既要立下愚公志、更要敢啃硬骨头,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确保每年干成一批大事要事,每年给群众一份惊喜。
以改革创新的拼劲攻坚克难。抓住群众和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扬基层首创精神,推动创造性、引领性改革。要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敢为人先拼,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先行先试变成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创新引领,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在各领域拿出“宁德方案”,创造“宁德经验”。
以从严从实的狠劲正风肃纪。坚决扛起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决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整治“四风”,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重视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建设法治政府,开展“八五”普法,贯彻实施民法典,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
责任编辑: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