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宁德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提请设立“宁德企业家日”的议案,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宁德企业家日”的决定。
民营经济是地方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民营经济始终与宁德发展同成长、共进步,逐步成为宁德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就业创业的“主渠道”。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综合运用人大法定职权,力所能及帮助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靠前担当 特色活动促履职
党的二十大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足见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关键作用。
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全市人大系统要坚持抓大事、抓关键,充分运用好资源优势、专业优势、职能优势,为民营企业服务,为民营经济鼓呼,以实干实绩实效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世雄强调要求,并提出要按照“一项活动+一套方法+N条通道”的修路式理念和韧劲,为民营企业与党委政府联通逐步增设起“人大立体通道”。经过充分酝酿与谋划,2023年3月起,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重视推动下,“进企业访代表 解忧难促发展”活动在宁德各地迅速铺开。
活动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连续两年带领常委会委员分赴各县(市、区),集中走访当地省、市人大代表所在企业,通过实地调研、政策宣讲、座谈交流等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鼓励人大代表带头坚定发展信心,并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及其所在产业行业发展态势,帮助协调解决具体困难问题。而人大代表则积极向调研组反映所在企业及产业行业发展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进一步激发人大代表在产业行业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带动、辐射作用,让优秀引领优秀更加实体化、具象化。
“我市共有民营经济领域省、市人大代表110多名,他们或是杰出的企业家,或是优秀的管理者,或是出色的技术员,所在行业遍布宁德四大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农业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深入走访联系这些人大代表,掌握第一手资料,听取最鲜活意见,对于帮助民营企业乃至所在产业行业发展有着真切且深远的现实意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水金介绍道。
问题导向 逐项跟进解难题
“企业缺乏高新技术人员和创新团队”“企业生产用水、用电、用气等用能成本较高”“产业园区区域治安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厂区部分区域由于长期降雨积水导致围墙基础沉降,部分墙体开裂,影响厂区生产安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仍存在”……在一次次进企业中,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与代表面对面沟通,一个个问题被提出、被记录、被重视,直至被推动解决,让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活动顺利推进、成效逐渐显现,离不开市人大常委会的坚持、务实与较真。为保证活动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三个三”工作法,具体为:“三个阶段”挂图作战,即工作流程上,明确集中部署开展、分级分类交办、跟踪督办反馈“三个阶段”,确保活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三个清单”明晰导向,即工作方式上,明确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反馈清单“三个清单”,确保活动靶向实化、有的放矢;“三个主体”强效督办,即工作责任上,明确常委会分管领导领衔重点督办、工作机构对口跟踪督办、办事机构全程协调服务“三个主体”,确保活动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开展‘进企业访代表 解忧难促发展’活动是常委会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的一项务实举措,也是对人大常委会机关综合服务能力的一次实践检验。”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雷树荣表示,活动中代表工委牵头有力,及时做好方案制定、梳理汇总、交办督办、结果收集等全过程协调服务工作;市人大各专委会、常委会各委室配合有序,分组做好组织协调、意见收集、跟踪督办等具体服务保障工作,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中,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在人大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批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得以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推进解决。如:仅用时两个月在重要主导产业集群区推动建成西陂塘派出所“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成功促成新能源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化技术与产品合作;帮助部分企业缓解用工用气及融资难题……为企业和员工带去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和便利。据了解,2023年至今累计收集需市本级协调解决的企业发展问题61个,已有近53个问题得到不同程度解决。
由点及面 统筹施策优环境
进企业、访代表是行动,解忧难、促发展是目的。为更加全面系统宏观地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在协调解决企业具体困难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行使监督权、决定权,以及引导人大代表提出建议等多种方式,由点及面、统筹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选准监督议题,力求服务面更宽、惠及面更广。2024年初,市人大常委会深入研究活动中人大代表反映的民营经济发展共性问题,聚焦科技创新、农业产业等领域,将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竹产业发展情况、关于2023年科技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关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等报告纳入年度监督计划。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工委、预算工委、教科文卫工委分别就相关议题牵头制定方案、开展调研、起草报告并认真做好审议意见办理的跟踪督促工作。
2024年11月1日,首个“宁德企业家日”如约而至。为营造尊重、关爱、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今年8月28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宁德企业家日”的决定。决定内容包括:设立“宁德企业家日”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如何用好“宁德企业家日”汇聚创新创业力量,以及号召企业家为谱写“宁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等三个方面。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影响带动,人大代表对民营经济发展有了更多关注和思考。2024年确定的18件重点督办代表建议中,6件涉及民营经济发展。“活动中,人大代表提出的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普遍性问题,我们都会引导代表进一步调查研究,形成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表示,如《关于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要素保障的建议》等年度重点建议,都为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献出了良言益策。
责任编辑:何冰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