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来到了
福,来到了
林思翔
年关来临,福安城处处张灯结彩,红“福”临门。络绎不绝的人登上城中天马山上那巍峨挺拔、高高耸立的五福楼,俯瞰城池美景,祈盼“五福”广播人间。
福安是以诗得县,以“福”立县的,福安人对“福”感受尤深。五福楼之“五福”,蕴含着这座城、这个县的来历,也是福安人世代所期盼的。宋淳祐五年(1245),闽东长溪县西北乡申请析县已20多年,因县治建在何处有争议,一直悬而未决。在朝廷为官的福安人郑宷力主设县治韩阳坂,他利用亲近理宗皇帝的便利,呈诗曰:“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绕龟湖。形如丹凤飞御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理宗阅后,深为所动,于是御批:“敷锡五福,以安一县。”析长溪县西、北两乡建福安县,县治设在韩阳坂(今福安城关)。
理宗皇帝敷锡福安的“五福”,民间理解为福禄寿喜财五福临门,文人则解读为福天福地福山福水福安,说的都是福安是一块宜居宜业的风水宝地。近年新落成的五福楼名冠“五福”,寄托着福安百姓盼福、祈福,对美好生活向往之蕴意。
春风秋雨,寒来暑往。数百年间,山还是这座山,地还是这块地,人们所期盼的“五福”只是愿望,没有临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依然过着受压迫、受剥削的日子。为了争取自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福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毅然奋起,反对外侵,反抗黑暗统治。跟随文天祥辗转抗元的爱国诗人谢翱,奋然举刀刺杀祸国殃民奸臣贾似道的郑虎臣,为保百姓舍生取义的抗清名臣刘中藻,数百年来一直为故乡人民所称道。
近代以来,为争取人民的幸福,陶铸、邓子恢、叶飞、曾志以及福安人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片热土上带领群众闹革命,许多党员和革命群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当年闽东红色政权所在地的福安柏柱洋,因此有了“闽东延安”的尊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站起来了,当家作主,有了政治地位,感受到了幸福。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生活虽然在逐步改善,但仍较为贫困,远离城区的山村和海边渔村以及少数民族村庄尤为困难。
20世纪80年代,“摆脱贫困”的号角在闽东大地吹响,“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闽东精神鼓舞和激励着福安人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经过艰苦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福安人盼望千百年的“福”终于降临人间,老百姓真正享起福来。春节期间,我们走进福安几个村落,感受新时代村民的幸福生活。
下岐村:上岸纳福
下白石镇的白马江畔有个新建的村庄,背山面海,楼房林立,黄墙红顶的房舍错落有致地散布在山地上。村子叫下岐村。这些外貌装饰一新的民居被称之为“望江楼”。从楼顶眺望,视线可随眼前白马江水流望向三都澳,直抵大海。
村中央有个宽大的渔民广场,墙壁上的炮仗花张开金黄色笑脸,迎接络绎不绝的来客。广场边上依山就势建起了公园,绿草山花辉映,海风香气交融,别具一番风味。穿行于新居、公园之间,如同在画中漫步,惬意极了!
进入新居,一式的三层结构,每层40平方米,房内装修一新,厨具、冰箱、空调等一应俱全。一句话,城里人有的基本设施,这里渔民家也都有。在走道上我们见几位老大娘正在闲聊,就顺便问她们现在的生活情况,她们连声说:与过去比真是天地之别,过去的日子不堪回忆。她们指着腿部说,你们看,我们小腿弯弯的,就是当年在船上生活落下的,如今还行走不便。现在的日子算是享福了!
下岐村,是闽东沿海连家船上岸第一村。全村连家船民全部上岸定居,结束了祖祖辈辈在水上漂泊的“海上吉卜赛人”的生活。
对上岸前的连家船民日子,副镇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郑月娥记忆犹新。她说:我当年就是在海上度过的,无论狂风暴雨,还是惊涛骇浪,依靠讨小海,捕捞一些小鱼小虾维持生计。那只面积不到15平方米的小木船就是我的家,家连着船、船连着家,我们被称为连家船民。“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首民谣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写照。因为长期窝在狭窄的船上,渔民都是弓着腰,曲着腿,久而久之,腿就变成了严重的罗圈腿,被称为“曲蹄”。连家船民是无生活保障、无教育保障、无财产保障的三无群体。想起当年的船上苦日子,还会不寒而栗。
当我们问起船民是如何上岸时,不等回答,村党支部书记陈凌就领我们走进村里的展览室。展室里的图文再现了当年连家船民上岸的过程,解读“福”是如何进村入户的。
时间拨回20世纪80年代。1988年6月,习近平任宁德地委书记。上任伊始,他就深入基层走进贫困村落调研,沿海连家船民的困窘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98年12月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下岐村,猫腰钻进船民在白马江岸边临时搭建的棚屋,发现里面没有电,没有水,阴冷潮湿,全部的家当就一口铁锅和一床破棉絮。他动情地说道:“决不能让船民再漂泊下去!决不能把贫困带进21世纪!”当天,在福安市召开的福建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要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做好造福工程和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作。
2000年11月,习近平再度来到下岐村看望上岸定居的连家船民。他深入船民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收入情况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了,还有人生活在连家船、茅草房里,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纪都无法交代。现在,我们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真正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
正是在党和政府的持续关心下,有关部门拨来专项资金,镇村干部与渔民同心协力,通过“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方式,解决了渔民上岸居住问题。下岐村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后,因地制宜发展海产捕捞、水产养殖等产业,人均年收入从1997年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2021年的27600多元。连家船民小孩过去都没上学,上岸定居以来,村里走出了260多名大学生。
我们走进渔民江成财家。这位朴实、憨厚的中年汉子,因常年在海上劳作,皮肤显得黝黑,人称“黑哥”。他一见到我们就高兴地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家,与我握了手,问我生活情况,还勉励我要好好干,我一直记在心里。他说,过去在船上漂泊,8岁还没穿上裤子。上岸后搞养殖,搞建筑,人均年收入达十来万元,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户。现在我一家住着100多平方米的新房,生活比过去不知好多少倍。今年我55岁,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7个孙子的爷爷了,生活美满幸福,真是有福气啊!这都要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造的福。
东山村:下山得福
福安西部的穆阳溪畔有座山叫沙帽岩,山间散布着几个小村落,挤挤挨挨地住着200多户畲汉群众。他们住着破旧的房屋,有的还居住在茅草房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砍柴和种茶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从这里到山下康厝乡政府所在地虽然只有五六里地,但路弯岭陡,七拐八绕,走一趟就得个把钟头,上下很不方便。如果就这样平平安安过日子,他们倒也习惯。可偏偏天有不测风云,20世纪80年代末,这里出现山体裂缝,这些村落成了地质灾害隐患村。于是当地政府启动了整村易地搬迁的“下山造福工程”。
当地政府选了一块离乡政府仅3里地的平坦地块作为新村迁入地。按人口无偿划给宅基地,每人1分地左右,建三层楼房,按“统一规划,分批搬迁”原则实施“造福工程”。
建房缺资金怎么办?当地政府采取“三个一点”办法解决,即政府支持一点,乡村帮助一点,自家凑一点。先把房坯盖好,而后逐步装修,不断完善。经过4年努力,居住山上的230户900多个畲汉群众(其中畲族同胞占近一半)全部下山,迁至山下新楼居住。
1999年6月的一天,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特地到东山村看望乡亲们。在村民缪廷藩家中,临时用几张课桌拼成一个小会议室,习近平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他详细了解了下山后村民的生活情况,勉励大家要“自力更生、发展经济、奋发有为、再创辉煌”。此后,村民们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水蜜桃、茶叶和苗木,还依托建筑公司,培养了一批建筑行业能手,村里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达120多人。2018年底,东山村退出省级贫困村;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00元,超过了福安市平均水平。
如今,崭新的楼房,整洁的村容,村中央那壮观的畲族传歌台,吸引了许多畲汉群众前来观光游览、赛歌献技。歌台的楹联写着:“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东山。”真实反映了下山后这个村庄的新面貌。村支书缪石坤告诉我们,东山村下山后群众收入从无到有,从有到富。村民日子越过越好,村里长寿的人越来越多,涌现了一对百岁夫妇和13位90岁以上的老人。这都多亏了“造福工程”,让东山人下山得福!
畲族妇女雷树玉激动地告诉我们,那年总书记来村里时我见过他,还与总书记握过手呢!总书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说,托党和政府的福,我们过上好日子,在山上住的是半倒将倒的破房子,现在住的是180平方米新房。她还自豪地说,我们家四代同堂,两个孩子都是大学生。问她还有什么想法时,这位中年妇女快人快语:想法就是希望身体健康、慢慢享福!
彭家洋村:畲汉同福
福安坂中畲族乡的山窝里有个彭家洋村。一进村就看到一个宽敞的“民族文体广场”和一幢三层楼的畲家农庄,这昭示着这是一个畲族同胞聚居的村落。全村350多户,畲族占260多户。同行的福安市关工委主任林青告诉我,这个村畲汉团结特别好,畲汉干部同心协力,畲汉百姓通婚联姻,汉中有畲,畲中有汉,团结如同一家人。正因为如此,这个村被省有关部门列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
畲汉一心,黄土成金。村支书吴云生说,近年来,村里组织农业种植合作社,种果、植茶、种畲药、发展食用菌;还组织安装空调专业队和泥瓦匠建筑队伍外出务工;利用优美的村容村貌发展旅游。多方拓宽就业门路,增加村民收入。2021年,彭家洋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2.7万多元。
收入逐步提高,自然就想改善居住条件。可有部分村民一时又拿不出这笔建房款,怎么办?村委经过讨论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高层楼房!这种只占天、少占地的建筑,村里从未有过。在当地农业开发公司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4年一幢高12层、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电梯楼在山沟的彭家洋村拔地而起。整座楼48套,每套120平方米。27户缺房的贫困户以宅基地出让方式,少花钱甚至不花钱(按面积大小折算),轻轻松松地搬进了新居。新居中有汉族,更多的是畲族,共进新楼,畲汉同福。
村支书告诉我们,让村民享福的,还有村民互助孝老食堂。随着就业门路的拓宽,村里不少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吃饭成了问题。为解决年轻人后顾之忧,村里办起了互助孝老食堂,凡60岁以上老人,午晚两餐均可以到村食堂就餐,四菜一汤,饭热菜香,每餐仅需付5元钱,特困户、计生独子户以及退伍军人还可免收。其他人如果要来就餐,也只需每餐付10元钱。这种便民措施,既让老人享了福,也深受其子女称赞。
福安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市),透过彭家洋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在福安不仅汉族“全家福安”,畲族同胞也同样幸福感满满当当!
富春江悠悠,五福楼巍巍。江水流去了往昔的贫困,楼台迎来了当今的幸福。屹立在福安城天马山上的五福楼,承载着人民对幸福追求的历史记忆,宣示着百姓对太平盛世的喜悦心境,成为一座昭示新时代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伟哉,五福楼!
福地寿山
郑玉晶
厚胎,酱釉,兔毫,斗笠形,它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刚从母腹中给抱了出来,身上还带着一层乳白的胎脂。这是历时一个多月的硋窑瓷窑址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的唯一一件完整器具。
现在,这个酱釉茶盏安家于玻璃展柜里,供人览赏。在此之前,它已经在被极高的温度烧得粘连一体的匣钵里沉睡了500年以上了。至于精确的时间,还不具备碳-14断代技术来确定,省里的专家推断,这是南宋中期至元中晚期间的古窑遗址出品。
硋窑是寿山北部的一个乡村,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遍布着古代烧造陶瓷器的废弃物。探方发现,堆积层里,旧窑叠新窑,新窑又成旧窑,二三十条窑炉时代参差在200年左右,在闽东范围内,硋窑瓷窑址的体量是最大的。
“波山前后十八寨,梅岭左右廿四窑。太保铁炉喷金花,赤岩银坑流银沙。硋窑盘盏出大洋,棠口锣店响天下。木楼马道通南北,莒州运硋出琉球。”这首民谣是宋代流传于古田东北部(今屏南)民间的。其中“梅岭左右廿四窑”“ 硋窑盘盏出大洋” “莒州运硋出琉球”讲的就是宋代屏南陶瓷器生产和销售极为繁荣的情景。当然,那时候既没有屏南这个县级的建制,也没有寿山这个地名的称谓,但硋窑千百年前的烧造遗留,却无一不指向了这一方土地久远的辉煌。
当一首民谣以它不衰老的生命传唱了千年,它已经具备了史诗的意义。这无疑是寿山作为福地的一个力证,就像硋窑村家家户户土墙上,不能不镶嵌的碎瓷片,只要阳光照耀,就会闪烁着亮光。
在寿山村的小饭馆里,不仅仅能吃到“肠中肠”“寿山米烧兔”等名闻遐迩的地方美食,也许,酒足饭饱之后,饭馆的老板娘和客人聊得投机,兴之所至,欣然来一折乱弹戏表演,这都不是让人惊诧的事儿了。饭馆的方寸之地,此时已是遥远的中原陈州,至于老板娘,当然是黑脸包龙图了。手撩着虚拟的龙袍,转背退步而出,至九龙口转身,猛然抛袍,干脆利索的“倒米”,把他的忠诚耿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饰演得入木三分。这真是美食之外的另一盛宴,且全不在客人的预设之内,让凡常的游玩获得一份额外赠送的快乐,谁不欢喜呢?
这样的福分,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屏南是“中国戏曲文化之乡”,寿山乱弹戏是这个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200多年前,乱弹由北方传入闽东后,与当地民间戏曲相结合,最终形成各地乱弹自己的特色,并衍化出北路戏、闽剧“江湖”声腔之源头。清道光早期,以苏兆岁为班主的寿山村民,聘请闽浙赣三省乱弹名艺人,成立“三省福”乱弹班,在屏南各地演出。清末,屏南寿山乱弹进入鼎盛时期,在闽东北及浙江、江西等地演出。
原始形态的乱弹腔,至今仍存留于屏南县寿山村等地,被列入福建省级非遗后,这一文化瑰宝得以有序传承。所在,不经意间,在小饭馆里,欣赏到一出别样的乱弹戏,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历史的兴衰更替中,寿山总会占据一席之地,不仅有东渡日本的硋器,唱响三省的乱弹,还有风靡英伦的茶叶等等。
19世纪下半叶,列强用枪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大门。在英属国家,中国红茶饮品,成为仅次于咖啡的第二大饮料,一时间,中国红茶风靡英国上流社会。“四面环石,无土可耕”,这是寿山穷山瘦水的真实写照,穷则思变,智慧的寿山先民利用寿山联通山海的地理优势,让寿山华丽变身为屏宁茶盐古道的重要集散中心,金钟渡—岭头—吉垄—白凌(茗园)—门楼岔—官(观)寿兜(今寿山村)—硋窑—梅溪—亭下—洋中—横板桥—双溪(时屏南县城)……直通闽北茶叶重镇崇安。山海之间,茶路就这样打开了。几十年间,贩夫走卒,商旅往来,古道上热闹非凡,明代海禁之后,沉寂了几百年的寿山又热闹起来了。据说,鼎盛时期,这条古道上的挑夫一天就有大几百个,他们挑到金钟渡码头的是茶叶、笋干……挑回来的是海鲜、食盐……因为往来皆不空担,所以又叫“挑回头”。来来往往间,寿山先民又争得了生活的一份“福缘”。
“同仁连五福,主义达三民。”寿山一座古民居石门框上,楷体阴刻着这样一副对联。隔着近百年的时光,字迹依然清晰如初,严谨的法度,开张的气势,显然,撰写者浸淫过深厚的旧学。规整的书写形制下,却是个人思想情绪的表达。跃然的“三民主义”,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摧枯拉朽的鼎革时代。观者自然会好奇问,这是谁呢?
他是屏南近代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他叫苏寿崧,科举副举、福建法政学堂学生、同盟会员,这些看似不相融的身份都集于他一身,有点像梁启超等人,这是历史进程发展过程中赋予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寿山也因了他而成为那一时代潮头上一朵小浪花。苏寿崧有着极深厚的旧学功底,但思想却不保守,他从封闭的闽东北山区来到省城,如从暗夜来到天光之下,以旧学之功底,汲取新思想之营养,又把自己的所学所思,带回家乡,创办寿山两等小学,这是屏南县最早创建的两所现代教育学校之一。这两所学校,像一缕阳光照进暗旧的屏南,为后来屏南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阵地注入了先机,印证了石门框上的“连”五福、“达”三民。
历史如巨轮滚滚,任谁也挡不住它的步伐。日子就这么安静地到了21世纪,对白玉溪看似不经意的一个日子,却迎来一个极为偶然的机遇,时光要送给白玉一份厚礼。因为穿村而过的这一段白玉溪陡平急缓,正切合建造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要求,被认证并立项建设,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项目得以在这里举行。
这是白玉在岁月里的一个的结绳。
这个坐落寿山南部、与代溪镇中国传统村落康里村接壤,人口不上千、寂寂无名的小村,从此以后,在火热的夏日里,常能见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他们把最青春激扬的生命交融到这条本来名不经见传的小溪里。那如飞梭、游鱼一样轻快的皮划艇,一支左右突摆的摇橹;那一溪五彩缤纷的,仿佛不是皮划艇,而是人类的速度与激情焕发的光彩,于寿山这个屏南最小的乡镇,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只是白玉溪的福了。
不仅是白玉,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前墘、降龙、白凌、普岭……这些或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或有着某个独特资源优势的乡村,乘上时代发展的快车,成为屏南“打造全国一流文旅康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虎年来临之际,在“虎年虎将故里过福年”暨“四季屏南,乡村有约”旅游推介活动打造的十条“福”线、三条精品线中,寿山赫然在列。
寻福,见福,造福,延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寿山人民的愿望,像汤汤的白玉水,永远奔流不息。
福馆沐福
莫 沽
福,《说文》曰,从“示”“畐”声,声符亦表字义,满也,示福也。“福”“富”互训,家富有福。“福、禄、寿、喜、财”日常之五福,加“吉”即为六吉也。何谓五福?古人说的具体些,即长寿、富裕、康宁、好品德、考终命。一个“福”字,就这样从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走来。
总觉得,“福”字比之于五福之后四福并不具体,甚至有些形而上的味道。禄,食祚之满;寿,列宿之长;喜,吉乐之事;财,人所宝也。可见,禄寿喜财都是具体实在、可感知的。为此,古人就通过雕、塑、绣、书等方式创新“福”,使“福”变得具体,让主宾与“福”同在,如房屋斗拱、悬钟、户对、砖雕、泥塑上的造型福,让人抬头见福、迎福;门当、厅堂的福字匾、联、木雕花板的“福”字,让人时时纳福;床榻上的福,让人睡在福中、梦里享福;桌椅、脸盆架、筷子笼(筒)上的福,又给人以坐享其福之妙;书房用品文房四宝、笔冼、书画筒、镇纸、手玩上的福,则是雅而有福;装饰类的屏风、花瓶,寓意为平安受福等等。
福的表现形式有明暗之分,上述以“福”字的造型呈现的,为明福;以蝙蝠、葫芦、蝴蝶、老虎等动物名称谐音暗示出来的“福”,即为暗福。这恰如明暗八仙一样,以八位仙人的造型呈现的,为明八仙;以八仙法器造型来呈现的,为暗八仙。相比于明福,暗福的造型更耐人寻味。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从出生到入土为安,一路“福”字相伴。如出生时,婴儿用的“福”字肚兜、福帽、福鞋;结婚时,年轻夫妇的“福”字婚床;老年时,做寿的“福”字匾、福寿联;寿终时,死者的“福”字棺,以及坟墓的“福”字牛座等等。可以说,生活中“福”伴左右,处处皆“福”,一个“福”字,伴随着一个人走完漫漫的人生路。
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发觉离古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了,许多“福”字文物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被遗忘。所幸,屏南有个福文化展示馆,展出精品福文物二百多件,是馆长张书岩从他收藏的三万多件古(文)物中,挑选出福文物一千多件,再从中遴选出精品陈列展示,可谓件件有来头。收藏古(文)物虽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每收藏到一件就结上一个福分,特别是收藏到福古(文)物,一物一祝福,更是与福结缘,福上臻福。
该馆以“福、禄、寿、喜、财、吉”五福六吉为主线陈列。徜徉馆里,可沐浴到以中国红为底色“国宝福”的福分。“国宝福”,乃是清乾隆皇帝赐给时任广东提督甘国宝的“福”字匾。甘国宝是土生土长的屏南人,会试第三名、殿试二甲八名武进士,两度戍台卫疆,保家卫国威震海台,民送“万民伞”,官至福建陆路提督,从一品大员诰封正一品,是福建历史文化名人。一块“福”字匾,是对甘国宝一生戎马生涯的褒奖,是甘氏子孙之福,是这一方土地上的人家之福,更是八闽人家之福。
八闽大地流传有五十岁做寿的习俗,此后每十年做一次寿。人生百年,步入上寿之年,未享的福得享,未受的禄得受,增寿为愿望之福。为此,“福禄寿”为最常见的贺寿词。一块大型“福禄寿”五彩描金贺寿匾高悬墙上,赠子福星,如意福星,白眉寿星三星齐聚,有献桃金童玉女,有扛元宝的力士,有献如意的书生郎君,也有献上一大车金银财宝的大家富豪……整块牌匾金碧辉煌,鹿鹤同春,蝙蝠绕庭,瓶安两侧,八仙献匾,明暗交替,富丽堂皇,落款为清光绪丁亥年(1887)初夏。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到了做寿之年,儿孙满堂为福中之福。一块贺寿匾高挂,初看仅为一个是福非福的字,再看是一个组合字,细读才发现是由“福禄寿百子千孙”七个字组成超级组合字,大福、足禄、长寿、丁旺等最美好的祝福隐藏其中,世咸玩味啊!两侧对联两副,一为福州十邑人家常见大门联“圣恩天广大,文治日精华”;二为常见励志厅堂联“为官心存君国,读书志在圣贤”。给人以家的味道,让人有入馆如家之感。
一张清代精雕细琢的“福禄寿”架子床,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赏评。高照福星,闻鸡起舞;缭绕祥云,羲之易鹅。又有喜鹊登梅,翠竹青松等图案,配展“福、禄、寿、喜”衣橱箱柜、木雕福椅福凳福衣架等。所有的精心设计,无不围绕着“福禄寿”三个字展开。试想一下,一个人到了做寿之年,能睡在这样的床上,福满、禄足、寿高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了。驻足室前,可感受一室皆福之满满福气。
一块清末“福、禄、寿、喜”祥云书匾,带着一身的书卷气,搭配“福禄寿”三星五福匾,配展清代福屏风、福字联、五福拱寿匾,给人一种优雅飘逸的感觉。展厅展出清代矾红五彩瓷碟、缠枝连福瓷盘、“福禄寿”笔筒、蝙蝠铜镇纸、福禄瓷油罐、豆青釉瓷糖罐、缠枝连瓷盐罐、高脚福瓷碟等。人生一世最众望所归的愿望无非健康长寿,儿孙满堂,人行其间沐浴的是绵长的祈寿祈福。
清代“金玉满堂”“福禄祯祥”“多子多福”“里外皆福”等福字鞋篓、福肚兜、福筷子笼等日常生活用品,不管是横看还是竖看,都看不出其粗俗的真面目,给人的尽是高雅的艺术形象。配展清代福屏风、“五福临门”木匾、福字联、五福匾。展厅展出宋代铜制福境、清代铜制福油灯、福烛台、铜制双福蚊帐钩、竹编福饼盒、木雕天官赐福火饭甑等。立于墙前,有满墙满厅之福扑面而来之感。
一扇清末竹编福门格外引人注目。试想一下,“入门见福”“出门送福”多么美好的寓意啊!左右配以巨型梧桐板联,句曰:“福禄来崇簪缨百代,蒸尝勿替俎豆千秋。”展厅展出清代锡制五福茶叶罐、清代锡制福茶壶、福烛台、木雕双福户对、龙凤福柜门、木雕福禄平安小插屏、福星送福屏风座、民国石雕福香炉等。耕读传家,和为贵,正是古人所谓“家和万事兴”。
茶叶罐、茶入、茶壶、盖碗、茶盏、茶匙……或明福,或暗福。一组清代陶瓷福茶具取材“康乾盛世”之明福,即康熙大帝的多田多子多才多寿福,是为天下第一福,又取乾隆爷的厚重福;暗以蝙蝠入画,或双福(蝠)并臻,或五福拱寿。不论是明福,或是暗福,皆围绕着一个“福”字转。我注目于这一组福茶具端详,看着,看着,仿佛看到古人装茶、取茶、泡茶、上茶的背影,茶香从茶盏里飘升起来。冰凉的盏,柔软的唇,滚烫的茶,绵长的香,无不让人如痴如醉。
馆中设有中华福文化讲堂,展出五福齐拱“福禄寿”牌匾,左右梧桐板联曰:“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搭配木透雕龙凤福字匾、合福牌匾托、窗花福、求文八面来福、萧冰一生平安福,以及二十四孝木雕。讲堂展出八仙桌、福椅、拱福祠牌匾、石透雕福字匾、福钱、福香炉等。端坐于福文化讲堂中,聆听中国五千年的福文化,眼前闪动的是先生抑扬顿挫的讲授,福兮福兮,一种听的欲望油然而生。
“福来福往,福建来见。”福文化展示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游客源源不断。馆长利用馆藏福古(文)物的资源,开拓了剪纸、拓片、书签等免费文创产品,并在全县中小学开设福文化古(文)物拓片课程,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特色乡土课程。
每一件古(文)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是一壶耐品的陈茶,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座小小的福文化展示馆,展示出的是博大精深的福文化,徜徉于馆内,我眼观的是福,感知的是福,沐浴到尽是满满的带着形而上的福。
责任编辑: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