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福佑中华

一路福伴

2022-12-14 09:59

一路福伴

唐 戈

在福州过完小年,次日一早驱车向北,往福州十邑最北端屏山之南,那儿,有我的故乡。

出鸳鸯溪高速口,是浙洋村,一座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的老房子立在村后垭口葱茏之间,如展翼待飞的大鸢。清悦的号角声从墙头飘出来,钻入车里,离开故乡久了,多时未曾听到这种乐声了,便停车路边,循声拾级而上。折过照墙,看见门口及院子里挤满了人,一位身着道袍者敲着手中的小木鼓手舞之,足蹈之,嘴里念念有词,两边一位老者用锣鼓和着木鼓的节奏。一会儿,着道袍者放下手中的木鼓,锣鼓声也戛然而止。道士操起一把黄闪闪的弓形号角吹起来。角声很特别,只有三个音,高亢、尖锐中带着点竹管开裂的声音,我在现代汉语中无法找到类似的象声词。这里的民间即是以福州方言的模拟音来称呼这种乐器。道士的面前是一张八仙桌,上面放着一些法器,再往内,厅中央摆着巨大的案板,供满了鸡鸭、米粿和水果等,正中间是一个嘴里含着猪尾巴的熟猪头,这是当地祭祀的大礼。厅头高高的案上,端坐几尊神像。

我知道这是在“做福”,是“祈福”的方言说法。一位老者告诉我,这是村庄的拓主殿,供着村庄李姓拓主及护佑神杨相尊公,村里每年都会选一个黄道吉日做一次福,祈求风调雨顺,合村平安、子孙昌盛。我们这一带的村庄供奉的神祇大多是齐天大圣、林公,还有斩蛇陈靖姑、伏虎江夫人、猎神车山公等,而这位杨相尊公较为少见,引起我的好奇,我查了查资料,不禁对其肃然起敬:杨易,字明善,浙江山阴人氏,南宋时官拜兵部侍郎,因谏权相韩侂胄,贬为杉洋巡检,尽心守关,兼管地方事务,清廉敬业,爱民如子,鞠躬尽瘁殁于任上。杉洋村民感其恩,敬其忠,尊其为“杨相尊公”,在巡检衙址上建杨公庙祀之,奉为三十六都蓝田界都城隍。真是民心如秤,天地分明。杉洋关巡检,是个比芝麻还小的官,但若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初心不改,为民众谋福祉,就是百姓心目中尊敬的真神。杨易的政事也许只能惠及杉洋,但他的人格魅力却是可以泽及万里、照耀千年,这样的官员,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

仪式结束,福首将猪头分割一块块一寸见方的肉块,并分给我一块。福首说,叫做“福份”,全村每人一份,你能瞻仰,便是缘分,扬相尊公赐你全家福气。

参与了一场造福,并分得一份福份,让我对福字特别敏感,路过广福桥边,我停了下来,决意到桥上走走。这是一座木拱廊桥,一种如今仅存于闽浙边界山区的古老桥梁,与《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的同宗同款,下行流水,上架廊屋,身形优美,势如彩虹。广福桥建于元朝元统元年,可谓“连中三元”,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广福者,广施福泽也,其名或许出自“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修行是为求福,至于如何修行,可谓是“黄狮(道士)做法,一人一法”,但我坚信古人说的“智者搭桥,愚者筑墙”,积善渡人便是最好的修行。

过广福桥,行驶在山间公路上,不久看见一座粉墙黛瓦金龙缠柱金碧辉煌的寺院,耸立路边的石碑上烫金牌子上书“景福寺”。看来,此次回乡,还真跟福有缘,一路遇福,何妨上个香,祈求国泰民安。

这趟回乡的终点,是表姐家,村名恰带“福”字———福善村。两年不见,福善村更美了。进村的水泥路拓宽了,路旁植满了四季桂和红叶石楠等绿化树,虽已严冬,米粒大的鹅黄星星点点簇拥绿叶间。蜿蜒流淌的小溪贯村而过,清澈的河水里、洁净的河岸村巷上,锦鲤与人同乐。青山环绕,黄墙黑瓦的老房子与小洋房交错,暖暖炊烟与山间淡淡雾霭交融,编织着世外桃源般的和谐安宁。福善村名副其实,是宁德市第一批文明村镇、福建省十大文明村之一、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还是省 “治安模范村”和“民主示范村”。

村口亭子的木凳上坐着几位白发老人,怡然自得地抽烟聊天,我认得其中两位是表姐的本家,不管是熟悉的还是半生不熟的,都热情地向我这位来客打招呼,让风尘仆仆的我不得不停下来,掏出烟一个个敬过去。寒暄中,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个亭子不会又跟“福”有关吧?返身出亭仰望,亭上果然悬着一块匾额,上书“叨福亭”。叨福亭,我有些不懂,难道说唠叨是福不成?急忙掏出手机查,原来是我见识浅薄了,叨福者,承受福庇也。一位老者说,这叨福亭的叨,还真就有唠叨的意思。哦?我坐下,摆出愿闻其详的样子来。老者说,“叨福亭”是有来由的:从前,村里很多人外出谋生,从事铸锅、打铁、贩菜籽等营生,时常一去经年无法联系,家人盼归,就在亭子里念叨,再用手掌拍亭柱子,远方的亲人就能感应到。是否如此神奇,有些存疑,但我愿意信其有。长亭回首短亭遥,问君此去几时来,至少,它是那个时代无奈和哀怨中的一个美好愿望与寄托。

来到表姐家门口,迎接我的是豪华仿铜锌合金大门上左右倒贴的两个斗大福字,虽经一年时光冲刷,红纸褪出斑斑粉色,但仍洋溢着浓浓的喜气,厅头的福字阳刻红福厚重沉稳,与闻声而出迎接的表姐的欢颜交相辉映,折射出乡村文化的底色。

岂止从福州到福善的这一程一路福伴!长久以来,福始终存身于乡野都市、大街小巷,岂止书于纸上,刻在木上,福始终安放在老百姓的心头,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平平安安是福,惊险刺激是福;儿孙满堂是福,了无牵挂是福;腾达富贵是福,安于清贫是福;充实忙碌是福,闲云野鹤是福。福字作为一种最传统、最普遍的文化象征符号,是民间书写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反映着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寄托着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