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福佑中华

邂逅双峰 “福”字坪 (外一篇)

2022-12-14 10:34

邂逅双峰 “福”字坪 (外一篇)

郑 望

冬至,从福安市区前往开闽进士薛令之故里廉村。车穿过溪北洋隧道,途经省道“小浦线”边双峰村。双峰,地处穆阳溪畔溪北洋之西端,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人杰地灵。村后有“狮岩”,“其山皆石,其形如狮”。前有一防护林带,树木茂密,浓荫苍翠。林中多存名木古树,如樟树、花梨木等。村先贤冯登峻诗赞:“老树凌霄高垂拱,虬枝劲干覆山垄。旷野千章翠以青,枚举难详各嘉种。春夏之交洽浓荫,高低一派俨长林。何日不兴遨游志,何人不惬旷大心。好鸟频飞若知趣,将子成群齐相赴。穿花蔽叶坞深深,宿止几为忘朝暮。卉草蕃滋岂无方,畅茂总不及吾乡”。据双峰族谱记载:唐末,为避“黄巢之乱”,河南固始一支冯氏迁徙至福建宁化石壁。至宋代,石壁冯氏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又迁徙至溪潭镇双峰村等地。岁月流逝,社会发展步履匆匆,我们无法亲历每一进程。但是,石刻作为一种特殊载体,定格双峰与周边罗戈、坂头、仙石村、虎头山、南山、山兜、周厝、将军墓、六祖堂、城山、廉村的历史碎片。

沿双峰村向西北行里许,发现路旁有一处“福”字坪。坪上斜卧一块花岗岩,形若棺柩,当地人称“石棺材”(棺材,官才谐音)。巨石正面醒目一单字“福”,字幅约为一米见方,字迹清晰、字体美观,款识:“谰川临”;旮旯岩壁上又有一字幅较之“福”更大的“寿”字,款识:“道光壬辰南九十七叟冯宗池墨”。刻在这形似弥勒佛腹肚岩石上的福、寿两字,是人类文明独特的语言符号和象征,它所表现的是人们最为平常、最为深远、最为广大的心灵乐意: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民间这样解释“福”字:下面一半是“子”字,连着上面的点,组成了一个“才”字,右边的上面像一个“多”字,而下面的“田”字左边并没有封口,将“多”和不封口的“田”合起来,又可以构成一个“寿”字。它把“多子”“多才”“多田”“多寿”的多重追求总括成为“多福”这个含义,真是独具匠心!而象征着“寿”“福”字刻在石头上,寓意“福寿双全”。“福”“寿”之间擘窠“鸢飞鱼跃”四字,字径0.5 米,款识模糊,但依稀可辨:双峰先贤浴川公所书。据考,鸢是一种小型的鹰,以擅长在天上做优美持久的翱翔之姿著称,鱼跃当是取之鲤鱼跃龙门的典故,这些都是蕴含着勉励他人奋发进取的意义。该“廉溪摩崖石刻”,为研究福安市人文提供一个实物资料。2004 年由福安市文化体育局公布为福安市首批文物点。从“福”字坪复行数百步,即为“钓鱼台”。路旁一石突兀而出,下临深潭,确是垂钓好去处。双峰村先贤冯登岸有诗:“突兀巍峨一钓台,耕桑才罢把竿来。夕阳照水含香饵,皓月当头泄腊醅。不羡羊裘誇隐士,奚须漂母显英才。溪山四面皆图画,细雨斜风长绿苔。”双峰村与帝师故里———廉村相距不过500多米,一千多年前,开闽进士薛令之在灵谷草堂勤苦攻读之余,经常来到双峰“鲤坂”钓鱼台“溪头垂钓”,留下一段佳话。

诗文云:“余观双峰一乡雍雍穆穆,家诗书而户弦诵,士卓茂而农力穑,应叹瓞衍瓜绵,人文炳蔚,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远矣。向非厥祖之经营,何以迄今肯构而肯播也;向非厥祖之培植,何以迄今枝繁而叶茂也;向非厥祖之树德,何以迄今蛟龙之豹变也;向非厥祖之诒谋,何以迄今睦族而敦伦也。则今之克承先志,大振宗风,良由先世之燕翼已。”(薛令之后裔,棠江痒生薛宗暄赞双峰)。双峰人喜欢读书,一向奉行诗书传家。冯氏祠堂、冯氏墓道碑、钓鱼台摩崖石刻等多处清代遗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逢年福、乐添寿,许多城里人专程赶来,将双峰石上的“福”“寿”字拓下,张贴于厅堂,希望新的一年幸福长寿。

一块牌匾与南岩“福文化”承传

“兰亭新世泽,槐里旧家风”。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南岩古村落,传家有道唯存慈。族谱记载:“王氏先祖按公夙昔,赋性聪明,屡试冠军,但其无意,登入仕途琼林,却将全力注入对后人的培养教育。”他训子有方,“以耕读并济为重,更兼识医学,泽洽乡里,和睦乡族:施舍无间,行善积德”。孜孜不倦将儒学精神滋养培育后代。他多次说过“一堂四代,桂子兰孙群,称觥而舞影诚人生第一乐事,岂不伟哉。”多少年来,南岩王氏家族代代遵从祖上遗训,并发挥性地运用于育人,兴家旺族之道。从乾隆到咸丰年间,是南岩王氏家族最鼎盛时期。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财富的囤积和文化积累。期间,南岩曾出现过知县、举人、武庠生、太学生。代代私塾学堂相传,家族发达。在一夜之间创造了占地总面积为3600平方米的三座房屋,以耀眼的形状结构,在同一天,同一时辰上梁的奇迹。依山而建、连片成群的明清老厝,可谓当地传统山地建筑布局的实体范本,被誉为“闽东明清建筑博物馆”。走进各栋古宅,放眼可见形制各异的石雕、石具,颇具古风古韵;各式石质器具、柱础石等种类多样、制式精美。据悉八角形柱础石古时工匠一年只能打制两个,传世较少,而青石水槽皆为纯手工打造,四壁光滑,厚薄均匀,做工精美,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打磨技艺。王氏祖上留传的“德邵耆年”“风暖垂爱” “慈能迓福” 等匾额,每一块都有着渊源,是留在这深山僻壤之地的励志经典。

百年牌匾“慈能迓福”,是清代同治(1867—1870)年间正月兵部左侍郎(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副部长)、内阁学士、提督、福建全省学政邵亨豫为王母郑孺人六旬寿诞的祝寿匾。匾长217厘米, 宽78厘米,采用平板雕字带雕框与角插匾。角插高浮雕贴金,一为麻姑献寿和祥云蝙蝠,另一为东方朔偷桃与飞于云端的蝙蝠。外框为红色贴金“卐”字纹,地上镂雕缠枝牡丹纹(寓意富贵绵长),内框蓝地粘贴浮雕贴金忍冬纹。匾心粘贴黑字(名字与时间为红字),题词为阴阳雕,用金描边。“慈能迓(yà)福”, 慈,孔颖达疏“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本为父母的爱,可引申为怜爱。亦为母亲的代称。迓,迎接。意为其有慈爱之心,必会得到幸福,即祝受匾人迎接幸福。

“慈能迓福”,古韵悠悠入匾来。悬挂于厅堂中央隔板上部,中央隔板寿屏,十分精致,为主人姻亲所赠,至今保存完好,序文记载王氏重教支教故事。门楣“腾蛟起凤”四字,引自《滕王阁序》,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守护一段南岩的历史往事。群山环抱的南岩村,自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以来,该村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古民居、革命遗址、青砖古道等进行保护性修缮,并植入“研学+文创”等元素,让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如今,村民们看到失而复得的匾额原件,激动心情溢于言表:“慈能迓福”经由世代传承,留存一个家族的座右铭,也是一份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