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德文艺 文联动态

我市首批文艺创作基地洋头村成为热播剧《那山那海》取景地

2022-11-07 16:29 来源:宁德市文联

近日,以宁德为主要取景地的电视剧《那山那海》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首播,腾讯、爱奇艺、优酷、搜狐+全国IPTV等平台同步播出。播出后在央视收视率中持续霸榜。

剧中取景地之一洋头村,是我市首批文艺创作交流基地。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15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27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33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38

蕉城区八都镇洋头位于宁德市北部,距离中心城区大约30公里。在《那山那海》电视剧当中,洋头村化名为“观风寨”。洋头村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2016年5月,被宁德市文联确定为首批“宁德市文艺创作交流基地”。2018年,宁德市文联专门编纂画册《诗意的村庄——宁德市文艺创作交流基地洋头村》。

多年来,宁德市文联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多次前往洋头村采风,并创作了一大批散文、诗歌、摄影书画等文艺作品,先后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宣传并提升了洋头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42

郑承东 摄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45

陈赞玲 摄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48

胡宇涛 摄

微信图片_20221107152651

傅熹 摄

下一步,宁德市文联将继续发挥洋头村“宁德市文艺创作交流基地”的阵地功能,引导更多文艺界前往开展采风创作活动。

本期还推出部分我市作家描写洋头村的诗文,以飨读者。

洋头三章

何    钊

岁月静好

有一些时光

深藏在树林里

长满暗绿色的苔藓

投影荡漾在池塘

等我走过

有一些邂逅

揣着满兜的花香

甜的味道在林稍晃动

沿小溪边挺立的桫椤

桥面上零乱的落叶

它们都在等我

夏日午后的木屋

停顿了的光阴

在一千年不变的树荫底

你抱着膝看我

看我等你

等着你和风一起走过

榕抱枫

他的根须如此缠绵

忘了时间

一天天想念

一点点抱紧

直到抱成精灵

她的紧致的腰身

从此长在他的心里

分不清须发和眉眼

只有静谧的山林

见证过他们的热恋

最后的小山村

最后

还有一个山村

在盘旋着的小路尽头

储存虫鸣和鸟语

石桥缠着藤蔓

悠闲的水车

仿佛来自遥远的云

我没想要惊醒你

我想

听水轻盈流淌

听夏虫叮嘱花儿

想远远地看你的微笑

猜你的心事

可是一抬眼

就跌进了你的怀里

暖意从脚底升腾

融化每个毛孔

紫的,蓝的,粉的

那些芬芳

再也拂不去

如果一生只有一年

一年只见一眼

那一眼

已经足够让

全部的城池沦陷

洋头村的那一排枫香树

徐锦斌

收割后的稻田安安静静地睡去

村边的小河不紧不慢地流淌时光

放牧的水牛找寻河滩上翠绿的草叶

沿河一排枫香树几丛芦荻

但此地不是唐朝的浔阳江头

枫叶荻花生长在白居易的瑟瑟秋天之外

照耀那些黄土墙的阳光也照耀着山村的冬天

青砖玄瓦映衬蓝天白云

枫香树枝叶招展自在安详

多少宫墙坍塌了

僻远的村庄还在

陈年的梦想颠沛流离了

枫香树依然挺立

村庄啊,是谁种植了这纯粹的尤物

季节深处一年一度的红颜

秘境洋头

缪    华

进入这个隐山蔽水的村庄,完全是误打误撞。一如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武陵渔人,贪恋沿途越来越美丽的景色而闯入桃花源一般,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闯入了洋头村。

车沿崎岖山路一直下滑,在一个弯道接着一个弯道之后,抵近谷底。此时,视野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阔达的平地,这种地貌在闽东往往被冠以“洋”名。“洋”靠山一侧,是乌瓦黄墙组成的村庄。车至村口,过桥,桥下的那条白溪在春天里格外清澈,风掠过,绸缎般舞动。而溪边一排挂满鲜嫩叶片的枫香树,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片地亮了起来。

村口有堵墙,中间是个圆形图案,两边是村庄和主姓的简介。这村庄叫洋头,一个既无诗意也无情趣的村名,稍不留心,就给忽略了。洋头全村吴姓,为此,我们看懂了中间那个图案的意思,是五个“吴”字团成了一朵绽放的梅花,意味着这支吴姓来自江南的无锡,而梅花又是无锡的市花。墙背后是广袤的农田,农田的背后是农庄,房屋顺山搭建,左右有间距,高低有层次,远远望去,大有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而周边环境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则把孟浩然笔下的诗情画意准确地呈现出来。时光流转,但到了这里,仿佛慢了、止了。正因为它依然保留着朴拙随意和率性无拘,才令人羡慕不已。

我们不急于进村,因为溪边的枫香树还在诱惑着我们缘溪而行,树干虽直,枝桠却对柔柔的溪水动了相思,纷纷压低身段;而枫叶更是按捺不住,临水顾盼。往前,是一片有着多种珍稀树种的树林。数百株的老树划地而生,繁茂的枝叶搭构起一片偌大的穹顶,挡住了似火骄阳,挡住了肆虐暴雨,也挡住了流言蜚语,营造了一片与世无争、安详静谧的清凉世界。闻讯前来的村支部书记老吴在树下与我们会合了,他的介绍,使我们对洋头村有了个大致的认知。洋头村地处蕉城区八都镇西北部仙人湾山的东南侧,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建村,因三面环山一面向洋,且处于洋之头,故名洋头。老吴引我们去看一株树,不,准确地说是两株树,一株榕树以强有力的枝干包住了一株枫树,相生的树我在闽东曾多次见到,但这两种树的结合,却足以从树名的谐音联想到很美好的人事,我说,叫“榕抱枫”莫如叫“龙(榕)凤(枫)呈祥”,众皆称好。

还有白楠,这是一种珍贵的用材树种,是上等的建筑、家具、雕刻和精密木模的良材;在涧边,有两株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桫椤。老吴告诉我们,后山有两百多株的桫椤。我对植物一窍不通,但若干年前看到过一则消息,说闽东地区发现了罕见的桫椤群,引起植物界的兴奋和关注,想不到就出自这里。桫椤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一路走来,栉沐风雨,在这物华天宝的村庄扎根发芽,兴衰枯荣,见证着洋头村从肇基、繁衍、兴盛到静默于世的嬗变。

正当我们还津津乐道着这片老树林时,老吴召唤我们进入附近一座外观极其普通的宫庙。这是座神农庙,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闽东地域独一无二,供奉的是神农氏。神农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相传他发明并制造了耒、耜等多种农具,教人使用,《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氏又被尊为医药之祖,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他还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促使了中国汉族农业社会结构的完成。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闽东,神农崇祀亦反映了农耕文化在这片地域的广泛影响和持久延续。老吴说,神农庙保留着古老的扶乩神示。我知道这是中国民间信仰中一种求问神灵的方式,即两人手托桃枝的两端,移动的桃枝会在沙盘上画出字句,奇就奇在字句竟与求问者默求的内容有关,极具神秘感。我们虽没有亲历过,但村民说,凡有心求“鱼”,皆能得偿所愿。这也许就是秘境洋头的秘事吧。庙中有三顶楠木轿子,与庙同龄,说是镇庙之宝。每年开春,村民就用楠木轿子抬着神农塑像到村庄及田园巡游一番。事毕,村民才开始耕作。这习俗已沿续了两三百年。

神农庙旁有座石拱桥,单孔。支书说,这石拱桥是过去蕉城通往福安、福鼎及闽北浙南的古官道。原来这山坳里的村庄,并非想像的那般闭塞。从古到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石桥必定与水相关。只是如今看到的桥下仅为小涧,几个磴步即可跨过,何必费心费力去修桥?我想,一定是地形有了变化,原先湍急的水速和高位的水量,让修桥成为势在必行。流水携着沙石长年堆积,渐渐,水道窄了,水位低了,但不论沧桑如何变化,这石桥无疑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在“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行役里,寒来暑往,石桥刻上了岁月的印痕。

我们进村。

村不大,民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巷进出,人声寂然,也少有鸡鸣犬吠。只有那爬上斑驳瓦砾的绿蔓,以新芽向我们透露出丝丝春光和生机,老吴告诉我们,这时节人们都外出打工去了。村子虽有七百多人,但如今留在村庄的,不过百人,而且,多是老人。他们离不开居住大半生的老厝,放不下耕种一辈子的田地。春天的布谷鸟叫得欢,紫云英开得猛,他们年轻时的激情又回来了,那些农具在他们的手上再次和土地搏杀。翻地、撒种……在忙碌的春耕里,他们已经看到了秋收的景象。劳作,让他们的精神有了归宿,身体感到充实。天黑回家,喝一碗自家酿的米酒,沉沉地睡到天明。

老吴是一位转业军人,家安在了厦门。但他也一样割舍不去生养他的村庄,毅然回到家乡,带着留守的乡亲一点一滴地维系着村庄的脉息。在老厝里,他熟门熟道地和主人聊着家长里短;在古巷上,他如数家珍地讲述村庄的古往今来。老厝前有水沟,五颜六色的锦鲤悠游其中。老吴说,先民的智慧还体现在水系的布局上,循环有序,清浊分明。村里有着一座议事亭。从那凹凸不平的木凳就可以看出,这亭是有年份的,经历和见证了村庄的人事。如今,依然被人看重,但凡家庭、邻里解决不了的矛盾纠纷,都会端到这里来公议。摊开了,说白了,一如这亭前的水,扬清去浊,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巷边的杂货铺,虽然毫不起眼,但飘荡着童年的味道,粘稠的麦芽糖,清凉的薄荷糖,香脆的沙糖饼……当年的孩童已经成了孩童的父母,但他们的孩童却依葫芦画瓢,演绎着父母的童年。夕阳的金光洒在步履蹒跚的老人身影上,白发成了金发,强烈的反差,让我们仿佛在时间里穿越,所谓人生,也就是春夏秋冬的一个轮回罢了。老吴告诉我们,村里办了食堂,为孤寡的老人们提供一顿早餐。我想,这对一个空壳村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但老吴说,他们的心思就在于通过普普通通的早餐,看看这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是否安好。我们被感动到了,想不到孝道在洋头村就这么简明扼要地被诠释着。

人,有生就有死。洋头村还有个与众不同的习俗,那就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全村人都一定会回到这里祭祖。农历七月,是传统的鬼月,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七月十五成为了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但洋头村为何不选传统的十五而选在十二这天,一定有它的说法,我们不便深究。但由此看得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鬼神的敬畏,是村庄延续至今的传统,成为了洋头的风俗。

洋头村有太多独到的传统和风俗,其实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传统和风俗,这正是村与村的差异和魅力。听着,记着,看着,想着,我们在村里一直呆到了傍晚。微凉的风摇晃着昏黄的灯盏,村庄在越来越暗淡的时光里也越来越沉默。远远望去,木水车成了一个剪影,像一轮落地的圆月。而老树林如大门渐渐闭合,光线一丝一丝地收敛。村民说,这时候,常有白鹇鸟落在树下,煽动着翅膀,就像一群舞蹈的精灵。

对于向往纯静或喜欢探秘的人来说,洋头村还真是一个谧境或秘境。它有地理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还有心理的因素。我们真喜欢上了这个神秘幽静、从容淡然的村庄,老吴说,欢迎随时来,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感觉。

离去,老吴指了条路,你们过桥左拐,沿那条新修的水泥路即可上国道。

沿白溪而行的水泥路平坦、宽阔,十分钟后抵达国道边的闽坑村。有了这条新路,人们就不会像《桃花源记》里的南阳高士刘子骥那样,闻之欣然规往而未果的。

来源:宁德市文联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