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力促校园食安治理“提档升级”
规整小摊贩 设立工作站
今年6月,武汉市被国务院食安办正式授予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在创建工作中,武汉市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创新和突破备受肯定和称赞。通过在高校设置食品安全工作站、在校园周边打造小餐饮便民服务区等系列举措,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构筑起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的坚固长城。
“校外食堂”变身便民服务区
10月13日中午放学,武汉市十一中的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走出校门,来到站邻社区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吃午饭。服务区内,30多家餐饮门店两列排开,丝毫不见小摊贩的踪影。笔者走进一家“黄焖鸡米饭”餐饮店看到,店面不大,但不锈钢灶具擦得锃亮,餐具在消毒柜里码放整齐,厨房采用开放式设计,烹饪细节一览无余,便于消费者监督。
以站邻社区小餐饮便民服务区为中心,方圆800米范围内聚集着武汉市十一中、崇仁路小学等4所学校,这里堪称上万名中小学生的“校外食堂”。但在2014年以前,这里环境杂乱不堪,聚集着大量小摊贩,食品安全风险极高。
居民赵福菊回忆,站邻社区建于20世纪60年代,大量餐饮摊贩看准学生就餐这一市场,迅速在此聚集。当时流动推车挤占道路、房屋乱搭乱盖、电线私拉乱接等情况严重,“三无”食品盛行。
2014年,硚口区政府和街道出资50万元,在此兴建了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将流动摊贩“请”进门店经营,所有门店均使用不锈钢灶具,并配齐消毒柜等食品安全必备设施。该区还对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的餐饮店给予奖励,每年约有10%的商户获奖。“校园周边的小餐饮中,小摊贩是主力军,隐患不少,却深受学生喜爱。与其‘猫捉老鼠’,不如顺应需求帮商贩提档升级。”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武汉市已在多个校园密集区域打造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将流动小摊贩从“游击队”升级成“正规军”。
高校开设食品安全工作站
10月11日上午9时,武汉理工大学食品安全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每天的例行巡查。他们逐个检查食堂、副食店等校内餐饮单位,不放过餐具消毒等任何一个食品安全细节。这样的巡查日复一日,已持续4年。每月,全校还会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不达标者将被通报批评。
在高校开设食品安全工作站,是洪山区珞南街食品药品监管所的“创意”。每个食安站至少配备两名工作人员,由校方从本校工作人员中抽调或兼任,对校内餐饮单位实行高频率全覆盖检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第一时间处置。
洪山区是武汉市的教育大区,聚集了37所高校,占全市高校总数的一半。目前,这样的高校食安站已建立了27家,覆盖该区所有一本院校。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除了人盯,还有技防。江岸区育才越秀小学在食堂就餐区安有一块大屏幕,8个框格分别对应着加工间、烹饪区、消毒区等厨房所有区域。高清监控画面下,后厨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餐饮具的消毒情况都一目了然。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中)的食堂也采用了“视频厨房”模式,共布设约16个摄像头,从原材料进货到售卖消费的全过程都在监控范围内。
“五毛食品”追根溯源查到底
“五毛食品”是对校园周边小零食的称呼,深受学生喜爱却极易产生食品安全隐患。10月9日,武汉市局公布对“五毛食品”的专项抽检结果:共抽检32批次样品,包括麻辣面筋、油炸豆皮等常见品种,抽检样品全部合格。
能让这一“重灾区”达到全部合格,底气何来?今年5~6月,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五毛食品”经营者以及面向农村地区批发、配送“五毛食品”的经营者为重点对象开展专项整治。这次铁拳出击共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33份、取缔无证生产经营者12家、取缔学校附近占道摊贩13家。8月,武汉市局又展开“回头看”,针对前期发现的问题进行回访突查。一旦发现问题“五毛食品”,不仅对经营者处以重罚,还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