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购物

我国移动支付在消费中占比超8成 警惕新风险点!

2022-01-28 15: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新春消费旺季已开启,如今在消费时,手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中国银联26日发布最新报告,通过对全国超过9万人的调查,移动支付在我们日常消费中的占比已超过8成。

我国移动支付在消费中占比超八成

中国银联的调查显示,2021年,一线城市受访人群月消费总额中,移动支付的占比大约是8成,月均消费金额超过5300元;经济体量处于中小规模的五线城市受访人群月消费总额中,移动支付的占比超过9成,月均消费金额约3200元。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总监 王宇: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四、五线城市当中,网络、物流、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者在电商网购、直播购物等场景中,消费占比快速提升。那么在一、二线城市当中,线下支付场景比较丰富,所以消费者选择支付方式也更加多元。

调查显示,随着我国数字支付场景建设的完善,2021年移动支付使用频次最高的场景是商场、超市等实体零售店和线上购物。2021年,“习惯”已经取代“便捷性”成为人们选择移动支付的首要因素。

去年公众收到的诈骗信息呈减少趋势

移动支付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它的安全也需要格外关注。中国银联的调查显示,2021年,公众收到的诈骗信息和造成的损失金额,这两个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同时移动支付风险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调查显示,2021年公众收到的诈骗信息呈减少趋势,全年没有收到过诈骗信息的人群比例上升接近3成。在被调查人群中,遭遇诈骗后平均受损金额为1650元,比2020年降低272元。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总监 王宇: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了多项的治理措施,公安机关也开展了多次打击行动。所以说在(收到)诈骗信息上、损失上,这两个指标应该说都有明显的改善。同时,2021年的移动支付风险也有一些新的变化,网络直播诈骗、虚拟币投资诈骗,这两类风险应该说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约11%的受访者遭遇过网络直播诈骗,平均损失金额超过3500元。

约7%的受访者遭遇过虚拟币投资诈骗,平均损失金额超过7200元。调查还显示,00后、60岁以上的老人、农民、网店店主等人群遭遇诈骗后受损的比例较高。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总监 王宇:县域以下,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当中发生此类风险是比较高的。那么人均的损失达到了7500元。主要原因是子女不在身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因此我们也建议对中老年群体进一步提升权益保护的措施。

买卖银行卡成为新风险点

近些年,各家媒体都对电信诈骗进行过曝光。中国银联的调查显示,2021年违法买卖、出借银行卡,成为移动支付新的风险点。

中国银联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平均每人持有银行卡5.23张。其中超过3%的受访者曾经出借银行卡用于牟利。

但调查却显示,出借银行卡的人群发生损失的概率更大。其中拥有10张以上银行卡的受访者,人均损失金额3177元,高出受损人群平均损失金额的50%。

调查还显示,出售、出借银行卡不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还可能面临法律的惩戒。

年近六旬的邱某去广州找朋友,却意外地碰到了一个陌生人,给他介绍了一条赚钱的新路子。

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分局民警 陈警官:(别人说)这个卡可以换钱,你自己的银行卡手机卡换钱换饭都可以。过了1、2天后,别人又说我再请你吃个盒饭,他又把自己实名注册的银行卡给别人用。

邱某一共卖了3张银行卡,赚了200元钱和两顿盒饭。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警方就找到了他。因为他的三张银行卡被犯罪分子用于了电信诈骗。

与邱某类似,江苏溧阳的张某也将自己的银行卡出售牟利,但是他不仅卖了自己的卡,还收购了大量他人的银行卡。

溧阳市公安局民警 赵学旗:我们在抓捕他的时候,从他的车内扣押98张银行卡,尚未卖出。张某现在涉及3个罪名,分别是妨害信用卡管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

改变不良习惯 降低移动支付风险

除了贪图小利出卖银行卡,大部分移动支付的风险,其实都和我们使用手机时的不良行为或习惯有关。那么,我们在使用移动支付时有哪些不良行为和习惯?

调查报告显示,在所有影响移动支付安全的行为中,排第一的是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占比26%。其次是“在遇到有优惠促销字样的二维码时,都会尝试去扫”,占比是22%。此外,在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去支付,将网站或App的登陆习惯设置为“记住密码,自动登录”,更换手机时没有解绑银行卡并删除存储的敏感信息几种,也都位居前列。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总监 王宇:第一,建议单独设置移动支付的密码,跟银行卡的交易密码有所区别,那么当出现支付密码信息泄露时也可以防止个人的银行卡出现资金的损失。第二个,我们也建议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使用的银行卡做出专门的安排。设置专用的银行卡,合理安排银行卡内的资金,当资金发生风险的时候,不至于波及有关的资金损失。

此外,专家还提醒,要守护好个人敏感信息,注意识别套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理财”“虚拟币投资”“直播交友”“ 网络借贷” 为噱头进行“利益”诱惑,实施欺诈。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帮助识别诈骗电话

在分析了众多电信诈骗案例的基础上,中国银联的专家也指出,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往往都是思维一时被电话里的不法分子所控制,就向对方转了钱。那么,如何防范这种一时的糊涂?专家也给出了建议。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总监 王宇:我们也呼吁家庭的子女为老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的App,那么这样可以帮助老人去识别有关的诈骗风险信息。能够发挥比较强的拦截和劝阻的作用。

国家反诈中心是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21年推出的一款手机软件。它具有“反诈预警、身份验真、App自查、风险查询”等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民众被骗的可能性。那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不久前,湛江的林女士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上海刑警的来电,说她涉嫌一桩骗保案。就在犯罪分子还在说服林女士转账的时候,当地民警已经监测到了诈骗电话。

民警介绍,当时林女士已经被犯罪分子的电话所控制,幸亏她的手机里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民警才能及时出发阻止了损失的发生。

湛江公安局赤坎分局指挥中心民警 吴昱霖:你只要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就是在手机建立了一个反诈的防火墙,完成登录之后主界面会有一个反诈预警的功能键,把它点开,然后打开来电预警、短信预警,国家反诈中心就可以正常地运作,守护好市民群众的钱袋子。

责任编辑:杨哲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