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旅游

碧水蓝天惹人醉濒危物种又重现

2017-01-22 10:27 来源:人民网

水更清,天更蓝,濒危物种又重现——近日发布的《2014年黑龙江省环境状况公报》传递出的信息令人欣喜。《公报》显示,过去一年,黑龙江省环境状况良好,水、空气、土地、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生态环境、城乡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大幅度削减。饮用水源有保障,空气质量微提升,黑龙江碧水蓝天的金字招牌愈加闪亮。

饮用水源有保障松花江物种增加

《公报》显示,全省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其中松花江水质轻度污染,牡丹江水质最好,松花江流域水生物物种增加。

全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65.6%,同比升高11.3个百分点;Ⅰ~Ⅲ类水质占56.7%,同比升高9.9个百分点;劣Ⅴ类占5.6%,同比降低0.9个百分点;全省湖库点位达标率为57.6%。其中松花江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松花江干流水质为轻度污染,同比无明显变化,松花江流域水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清洁指示物种石蝇再现下游江段。此外,牡丹江干流水质最好,Ⅲ类比例为100%;嫩江干流水质同比好转,由轻度污染变为良好。

在全省13个市(地)中,有九成以上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12个市(地)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县级城市中59个县的66处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例行监测,其中52个县的58处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了全分析监测。

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得益于全省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松花江规划项目被纳入省政府34件民生实事之中,各市地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流域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数据表明,松花江流域断面达标率为71.9%,提高6.1个百分点。19个规划断面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其中12个断面达标率为100%,阿什河口内断面首次实现达标。湖泊生态保护取得实效,生态保护成效开始显现,小兴凯湖三类水体比例提高12.5个百分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以及饮用水水源日常监督性监测等工作有序开展,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多路出击治污染空气质量微提升

随着“雾霾”一词进入公众视野,公众对空气质量尤为关注。《公报》显示,2014年,黑龙江省平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9.7%,pm10平均浓度下降1.4%。按原标准评价,黑龙江省平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2%,同比升高0.5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浓度有所降低。全省13个市(地)年达标天数范围为242~360天,达标天数比例在66.3%~100%。其中,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大庆按新标准评价,均未达到二级标准,其他9个城市按老标准评价,均优于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防治事关千家万户。过去一年来黑龙江省政府专题部署,“大气十条”得到全面落实。各市地纷纷同省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开始运行。在关键环节上我省进行了有力调控,从煤炭开采、储运、燃烧和治污设施运行环节入手,实施源头控制,煤烟型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效果。协调中石油、中石化加快油气回收治理,全面供应车用国四汽油。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建成防风抑尘网13.4万平方米,购置新能源公交汽车496台。此外,大力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装备,有效增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能力。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也跨入国内先进行列,哈尔滨、佳木斯、大庆市冬季源解析已完成报告。

保护措施频发力濒危物种又重现

《公报》显示,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2014年我省森林覆盖率为46.14%,活立木总蓄积19.29亿立方米,拥有水曲柳、黄波椤、胡桃楸、红松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珍贵树种、几十种优良树种和大量的经济作物。

黑龙江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2000余种,包括东北红豆杉、野大豆等11种国家保护植物;陆生野生动物476种,其中东北虎、丹顶鹤等1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据介绍,由于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重点公益林等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使分布在我省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了较好恢复。东北虎活动区域由过去的7个县(市)增加到现在的11个县(市),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稳定在12只左右。此外,全省已建立以鹤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16处,保护区内实行禁牧,加强管护措施,使丹顶鹤种群数量由10年前的5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800多只,占全世界野生种群的三分之一。我省还在洪河、兴凯湖、扎龙等8处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东方白鹳人工筑巢招引工作,搭建人工巢98处,增加其繁殖数量70多只。三江平原的东方白鹳分布数量由2000年的100余只增加到现在的400余只,迁徙季节达到800多只。(记者王彦)

责任编辑:叶著

(原标题:碧水蓝天惹人醉濒危物种又重现)

关键词

濒危 碧水 物种 蓝天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