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旅游

为祖国庆生花样翻新 人多车堵难挡出游热情

2017-10-17 23:40 来源:人民网

“双节合璧”,为祖国庆生花样翻新;人拥车堵,大数据巧帮游客避高峰;出境游、自驾游、回乡游,国民出游的打开方式更加多样化……假期临近收尾,新华社记者为您回顾“2017年超级黄金周”关键词。

为祖国庆生花样翻新 网民双击666

与明月相辉映的灯光秀,为祖国“打call”、双击666……当十一遇上“最美中秋月”,国民为祖国庆生的花样翻新了。

10月1日晚,从北京的央视新址到合肥的天鹅湖畔,从上海外滩到广州小蛮腰,30多个城市地标建筑,同时投影“厉害了我的国”、“辉煌中国”灯光秀,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68周年,为祖国母亲庆生。

“和爱豆一起表白祖国”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舆论场内引发点赞狂潮。TFBOSYS,孙楠、张靓颖等诸多当红歌星,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引来各路粉丝留言接力,评论、转发、点赞等数以万计,阅读量则是千万级。评论区内,“和爱豆一起表白中国”、疯狂打call、双击666,蔚然成风。

还有网民自发传播一段多名外国人合唱《我爱你中国》的短视频。拍摄场景有限,画面清晰度不高……但并不妨碍该视频被网民频繁转载。“也许正是因为生活化的拍摄场景,让这类视频更接地气、更触动心灵。”一些网民评价说“听得我热泪盈眶”。

国民出境游热潮带动下,欧洲、澳洲、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地的一些酒店、商铺也专门打出了中文“庆祝国庆”,并用中文在显著位置标明促销优惠信息,用以招揽中国游客。“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有超过600万人次出境游,全球数十万境外商家专为中国游客推出“国庆支付宝价”,中国游客只需用支付宝付款,即可享受优惠价格。

出游方式多样化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人带着家人出国自由行,有人背上装备直奔名山大川,还有人则选择回乡游,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最为温馨美丽的景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个牵扯着中秋乡愁的超级黄金周里,回乡团圆,仍是不变的期盼。9月30日晚8点,合肥南开往黄山北的G7423次列车上无一空位,“妈把饺子都包好了,等着你回来。”今年第一次回家的小吴拿着电话,红了眼眶。途经无为、铜陵、旌德、歙县,到达黄山北时,列车上的人已经所剩无几。

潘云海是安徽省宿州市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她告诉记者,国庆假期一开始,自己到宿州东站接人生意就忙起来了。“有老人打车去接孩子的,也有在外上班的老客户回家过节的,一天要跑好几趟。”现在假期快结束了,她开始忙着把人往宿州东站送。

说走就走、想停就停,吃在农家乐、玩在山水间……随着汽车普及、高速免费,越来越多都市人选择自驾游。记者在安徽黄山、明堂山等多个景区看到,停车场已经密密麻麻停满了来自武汉、合肥、安庆等地的轿车,有的是多个朋友相约出游,也有的是夫妻两人带着孩子、老人全家总动员。

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小彭告诉记者,自己近些年每逢稍长的假期都会选择出境游。这个超级黄金周,她们一家6口人选择了日本自由行,住民宿,坐新干线,8天里游遍东京、京都、奈良、大阪。

出游方式愈发多样,回乡游、出境游、跟团游、自驾游分等刷爆朋友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管国庆出游选择哪一种方式,此心安处是吾乡。”网友“小叶子”转发道。

“十一”长假如何不扎堆 大数据成避堵帮手

国庆车堵人多,出游被调侃为“只有两个景点:人山和人海”。国家旅游局在国庆前预计,今年的超级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

面对愈发火爆的旅游形势,出行大数据、景区统一调度等智能手段齐齐上阵,指导游客避高峰,改善人拥车堵之况。

“节前打车忙,‘头尾’双高峰;亚洲最热,海峡有降温;自然风光虽好,度假乐园更热……”这是飞猪和滴滴出行发布的《十一避高峰指南》。假期来临之前,各旅游平台便纷纷利用用户出行大数据告诉游客“十一”长假如何不扎堆。

“国民越来越注重旅游品质,都希望避开出行高峰,尽量减少在景区里人挤人。”奔色旅行网联合创始人、CEO朱玉宝说。

2012年超级黄金周第三天,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5.7万人次,“山上人挤人,想挪一步都费劲”。

今年同期的黄山风景区拥堵情况已大为改善。10月3日早8点,黄山风景区脚下的汤口高速路口迎来了车流高峰。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高速路口与黄山风景区形成了协调联动,根据景区调度控流、当景区承载量承压时引导车主先去游览其他顺路的景区。当日,黄山风景区紧张有序,共接待游客3.74万人次。

“旅游+民宿”的西溪南小镇也在超级黄金周迎来游客潮。“很多游客选择整个黄金周住在小镇,根据各个景区发布的旅游数据,选择人较少的日子再去游览。”经营民宿的徐莺燕有着多年的酒店工作经验,她说,游客把旅游看作是工作之余放松休闲的机会,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董雪、程士华)

责任编辑:叶著

关键词

黄山 黄金周 游客 出境游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