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书房”集群效应凸显,爱书热情涌动
6日,一些读者在上海市南京西路上一家书店内选购和阅读书籍。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清明假期,除了踏青出游或“宅”在家里,还有许多市民选择读书“充电”,参加阅读讲座与作家学者互动。据不完全统计,清明假期在上海举办的读书活动就有近20场,假期与书香作伴成为上海全民阅读风尚的缩影。
顺着这两天的沪上书香地图按图索骥,不同读书活动主题精彩纷呈,囊括了小说创作评论、诗歌赏析、艺术解读、亲子教育等领域,以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社区书屋、文艺机构等为核心的阅读服务网络遍布申城,“城市书房”集群效应日趋凸显。有学者谈到,书香浸润的度假方式,愈发被人们认可,沪上多个文化空间所营造的人与书相遇、人与人互动的多层次体验,为点亮激活城市文化空间频频加分,获得不同年龄层读者点赞。
中华艺术宫在小长假首日晚间推出“诗人与诗系列讲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编辑、诗人古冈带来一场“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诗歌中的爱情与哲理”讲座,从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出发,分析卞之琳如何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没想到下着雨的节假日,0米层多功能厅坐得满满当当,台上台下互动踊跃,大家对诗歌的热情令人感动。”古冈说。昨天的钟书阁徐汇店,《新零售的未来》 新书分享会引发了关于新零售商业模式的头脑风暴,作者结合职业经历揭秘国际零售巨头进化之道,尤其针对国内互联网公司正在布局的新零售与听众互动不断。
今天将有多场阅读活动如约而至。思南读书会迎来了第235期,评论家吴亮、张闳、木叶围绕作家任晓雯的长篇小说 《好人宋没用》,从小说中一位苏北女人艰辛打拼、立足生根的故事切入,聊聊文学作品中“弄堂深处我们的母亲”。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作家梅子涵聚焦殷健灵童书作品 《废墟上的白鸽》,为家长和小读者解析如何直面成长道路上的困境与挑战。在西西弗书店环球港店,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沈奇岚,与作家赵松对话新书 《遇见毕加索》,让·科克托在书中追溯关于毕加索进阶之道的珍贵记录———一个在巴黎讨生活的默默无闻西班牙艺术青年,如何成为改变20世纪现代艺术走向的伟大艺术家。
除了常态化的读书活动,沪上的实体书店也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推出个性化的阅读服务。比如,开业以来热度不减的“新华书店·光的空间”,是许多爱书人心中的“网红”书店。这家由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操刀设计的书店,近期策划了“阅读春天”的主题书单,书架及展台上主推的《本草纲目》 《发现之旅》 《儿童自然大百科》 《花道日常》 等博物学类图书,与人们亲近自然、了解春天的诉求相呼应,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驻足翻阅,买书人甚至排起了长队。
沪上各个角落生根开花的书香空间,得益于上海日益浓郁的文化氛围;而一场场读书活动也生动演绎了城市人文气质和精神内涵。“未来,读者的阅读时间变长,可以阅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愈发旺盛的文化需求离不开更多的书香滋养。”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说,人们对城市的诉求也包括在街头巷尾寻找精神智识上的共鸣与启发,而阅读交流中不胜枚举的温暖瞬间,正以一种良性循环的引力丰盈着上海的魅力。(记者 许旸)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