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徐霞客去科学游(旅游漫笔)
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是以《徐霞客游记》开篇日为标志,这很有意义。徐霞客作为“旅游地学鼻祖”的意义更应突出强调,这样使中国旅游日有了倡导科学旅游的含义,能够使中国旅游上升到新的境界。
徐霞客一生出游考察34年,游迹遍布全国19个省区市。他一改中国文人游山玩水、吟风咏月的习俗,而是在游览中用心观察山水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演变机理,并将实地考察所见如实记述,写就了科学著作《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在游览中发现了许多地球科学原理,如对流水侵蚀和堆积机理的论述,比欧洲学者早100多年。他对流水侵蚀作用创造了“水淘”“水漱”“水激”“水啮”等科学术语,既形象直观又生动具体。他还系统地论述了河流垂直侵蚀、侧向侵蚀、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正确地论述了流域和分水岭的原理,详实地记述了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地貌、河曲地貌以及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矶、嘴、洲、滩等河流堆积地貌。其对喀斯特地貌命名、分类、区域分布、特征对比以及形成演化的论述,比欧洲学者早20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岩溶学奠基者。其对岩层褶曲、断裂现象的记述也比欧洲学者早一个多世纪。此外,对火山、地热、泉水、瀑布、花岗岩地貌、砂岩地貌(如丹霞地貌)、金属、非金属、燃料矿产都有大量记述,对气候、气象学、环境学都有独到见解。所以,徐霞客不只是地理学的先驱,也是地质学的先驱。
早在1988年,地理学大家任美锷曾指出:“徐霞客游记的最大价值,是在于他对地学的贡献。”因此,将其定位为地学的先驱更为恰当。由于他在旅游中发现了众多的地学现象和地学原理,是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旅游的,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旅游地学家,把其定位为“旅游地学鼻祖”是最恰当、最准确的了。
“旅游地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学家把地球科学引入为旅游服务而创立的一门新学科,现在终于找到了这门学科的奠基人,徐霞客成为旅游地学的鼻祖,这是中国旅游地学界的光荣。
旅游界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教育功能,寓教于游,在工作过程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开启中国科学旅游的华丽篇章。(陈安泽)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