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于北京时间14日凌晨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成功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哪些突出特点?还有哪些“牛”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如此闻名世界的灌溉工程为何第五批才入选?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权威专家。
4大工程各有不同特点
我国申报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全部成功入选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此外,今年还有来自印度、意大利、日本、斯里兰卡的10个工程入选。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目的是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今年为第五批。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评审专家组成员谭徐明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意义,旨在促进水利文明的继承和可持续的水利事业发展。通过这一工作,抢救濒临消失的分布于广大乡村城镇的古代水利工程。”
都江堰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目前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是沟通长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漓江的跨流域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兼有水运和灌溉效益。干渠上以有坝或无坝引水、提水等多种形式灌溉湘桂走廊沿线农田,目前灌溉面积约6万亩。
姜席堰位于浙江龙游县,始建于14世纪的元至顺年间,渠首自衢江支流灵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灌溉3.5万亩农田,并为县城区供水。
长渠位于湖北襄阳,相传前身为战国大将白起水攻所开渠道,至迟南宋时期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灌溉体系,目前灌溉面积30多万亩。
国际灌溉与排水委员会荣誉主席高占义说,我国是灌溉古国和灌溉大国,有丰富的灌溉工程遗产。设立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的是收集、挖掘和学习在用的古代灌溉工程的智慧和哲理,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灌溉工程,从中学习、运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建设和管理可持续利用的灌溉工程奠定基础。我国入选的4个工程代表了其建设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都江堰首次申报即入选
都江堰如此闻名世界的灌溉工程,为何第五批才入选?
据了解,都江堰从去年开始启动相关的技术工作,今年第一次申报。
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李云鹏表示,都江堰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遗产,是文化遗产的必要补充,强调其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特点及价值。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开始设立,随着近几年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都江堰、灵渠等越来越多的古代水利工程开始考虑申报灌溉工程遗产,一方面使工程技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定,另一方面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文化挖掘是工程管理单位的应有职责,从灌溉工程遗产的视角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更具针对性、能够更深入。”李云鹏说。
专家表示,历史灌溉水系是许多古城、古村镇的重要环境保障和文化基因,科学保护灌溉工程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研究挖掘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水利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已有17个工程列入名录
截至目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共五批68处,我国除了今年入选4处外,此前入选了13处:2014年入选四川乐山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福建莆田木兰陂、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2015年入选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宁波它山堰;2016年入选陕西泾阳郑国渠、江西吉安槎滩陂、浙江湖州溇港;2017年入选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谭徐明说,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有3个突出特点:一是工程类型最为丰富,包括有坝引水、无坝引水、蓄水灌溉、高山梯田灌溉系统、拒咸蓄淡、桔槔提水井灌、溇港系统等,类型涵盖最为广泛;二是遗产代表性最强,代表了山区、平原、盆地、沿海地区等不同自然条件下灌溉水(土)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各遗产工程均为典型代表;三是科技价值十分突出、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仍有数百处具有历史价值的水利工程仍在发挥灌溉效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古代灌溉工程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中国水利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使者。”李云鹏说。
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