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旅游

黄河石林的旅游“钱”景

2019-09-10 17:4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9月9日电 题:黄河石林的旅游“钱”景

新华社记者高敬、刘诗平、张玉洁

“黄河倒流生龙湾,七分峻险育石林。饮马沟里景色美,觅得友人醉忘归……”这首歌唱的就是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龙湾村的黄河石林。

黄河滚滚东流,却在这里拐了个弯儿,出现河水由东向西“倒流”的景观。岸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出一片奇迹,成就了怪石林立的黄河石林。

近年来,当地下大气力治理黄河水患,并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游客一年比一年多,黄河石林的旅游“钱”景越来越光明。

“你看,这块石头像不像一个漂亮的孔雀?”“那边的石头被称为十二生肖呢!”当地村民罗维杰带着记者深入饮马沟大峡谷。

傍晚时分,夕阳下的黄河石林更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这片以黄色砂砾岩为主的石林群,占地约10平方公里,形成于两百多万年前。因为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成为多部影视剧拍摄的取景地。

沿着饮马沟大峡谷慢慢深入,不时遇到这里特殊的交通工具——“驴的”。一头小毛驴,套上个带棚子的平板车,成为游客深入大峡谷游玩的重要交通工具。

龙湾村被群山环抱,如同坐在盆底。驴车在过去是当地村民出行的交通工具。现在当地大力发展旅游,游客可以坐着“驴的”看石林,体验当地原生态的文化,村民也由此增加了收入。

据了解,“驴的”都归当地村民所有,景区只负责统一管理。赶上旅游旺季,全村300多辆“驴的”,一天下来每辆车都能接待三四拨游客,村民一天收入可达200多元。

在村口的码头,几位游客正在听导游介绍羊皮筏子的制作工艺。

羊皮筏子是黄河沿岸保留下来的传统摆渡工具,十几张整张的羊皮吹满气,跟小竹筏子扎在一起。如今,这项文化遗产也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体验项目,更成为龙湾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游客坐着羊皮筏子黄河漂流时,既能有新鲜刺激的体验,欣赏黄河两岸的美景,也能对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龙湾村的一家农家乐,记者见到了从邻村过来打工的包能琴。

“以前家里就是种田,种点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一家5口人全靠着五六亩地生活。”她说。这几年,龙湾村旅游发展快,她就来这边打工,一个月收入能有3000多元呢!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罗维杰说,龙湾村500多户人家,以前也是靠种田为生,村民想出村,只能靠人力或者毛驴驮着才能翻过大山。守着黄河,却又屡遭水患。2012年,黄河来水量大,村里五分之一的农田都被淹了。

近几年,当地先后修整了1900米堤防,整治900米护岸。治理后的堤岸如今成了滨河大道,是黄河石林旅游环线的一部分。

“今年汛期水量比2012年还大,但修整后的黄河大堤啥事都没有!”黄河石林景区管理委员会经营管理科科长李文宝说。

为了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业态,当地去年尝试在景区周边开发了冬季滑雪场等项目,今年还尝试跟周边的旅游景区进行联动,开通旅游专线。

李文宝介绍,去年,景区游客达到178万人次,同比增长了两成多。今年游客数量继续增长,不光吸引了陕西、青海、宁夏等地的游客,广东、福建甚至港澳台地区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时至金秋,龙湾村的苹果即将成熟,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龙湾村百姓的生活正如这红苹果一样红红火火、“钱”景动人!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