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频道 汽车

新能源汽车驶入质变临界区

2022-02-18 15:33 来源:《环球》杂志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面对内外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来自供应链的压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自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得到明确。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汽车行业都在积极调整战略进一步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的新阶段,市场结构也由哑铃型逐步向纺锤型转换。

继续领跑全球

近来尽管遭遇疫情、芯片“荒”等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并没有放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因此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大量倾斜。与此同时,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再到基础设施建设等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各个领域,中国都较早且较完善地进行了布局。此外,行业和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发力较早,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上下游原材料等方面布局周密,目前提供的产品也丰富多样,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放眼国际市场,无论是欧盟此前推出的2020版交通减排新规,还是美国总统拜登在2021年12月刚签署的新能源汽车相关行政令,都在促使欧美汽车电动化进程加快提速。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德国、挪威、瑞典、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等七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合计178.2万台,预估欧洲整体在215万台左右;美国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5.6万辆,同比增长近100%。虽然欧美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在稳步攀升,但与中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大对环保政策的宣传,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也发生转变,逐渐认可了新能源汽车产品。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开始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传统车企全面拥抱电动化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引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迎来了高速增长期,各品牌的新能源战略布局也愈发清晰。站在汽车产业新旧时代交替的节点上,除了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依然一路高歌猛进,传统车企也开始陆续发力。

2021年11月举办的广州车展就一反常态,燃油车不再唱主角,新能源汽车“反客为主”,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根据展会主办方统计,本届车展共有240余辆新能源汽车产品参展,规模空前。

车展发布会当天,BBA(奔驰、宝马、奥迪)、长城魏牌以及广汽集团等传统头部企业还发布了与新能源相关的最新战略,力求加速实现企业电动化转型。

具体来看,一汽-大众奥迪宣布2022年将在国内布局10款电动车型,其中4款为国产车型;宝马预计到2023年在全球提供约13款纯电动车型,将覆盖几乎目前BMW品牌进入的每个细分市场;奔驰则一鼓作气同时发布了EQA和EQB两款纯电动车型,由“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转化,目标是2022年为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纯电车型。

甚至在众人眼中相对保守的日本车企,也在近期发布了全新的电动化战略。如日产计划在未来5年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和搭载日产e-POWER技术的车型,到2030年推出23款电驱化车型;丰田宣布在2030年前投入350亿美元进行电动车的研究,并在此之前推出30款电动汽车,同时旗下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将全面转型为纯电品牌。

一直走在节能减排道路前沿的比亚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的交通日(Transport Day)上,签署了《零排放中、重型车辆全球谅解备忘录》,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的销售占比达到30%,204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中、重型卡车的销售占比达到100%,以促进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尽管传统车企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但毕竟是“大象转身”,从按下造车理念转变的按钮到实际行动的落地,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智能电动汽车的时代,掌握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已成为目前传统车企转型的趋势。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也将成为传统车企应对产业转型和新入局者挑战的根本竞争力。

德勤曾经在一篇报告中指出,面对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传统车企未来的核心能力将从机械硬件转向电子硬件和软件。

进入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区

在政策、市场、技术的共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进入量变引发质变的临界区。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接下来的销量走势,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尽管受到电池供应、芯片供应和产能限制,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继续增长到500万台,如果没有上述限制,完全从需求来看,销量数字可能更高;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在20%以上。

“使用新能源汽车出行,不仅有利于大幅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对国家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大有裨益,同时也能降低石油依存度,是中国降低对外石油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而且能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充电桩产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研究员李显君告诉《环球》杂志记者。

李显君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度过了从0到1的艰难起步阶段,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继续保持高增长、将“变道超车”的理想逐步落地,未来还需要新能源汽车行业多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推动技术升级。顺应现代网络智能化趋势,在提升原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汽车的智能数据处理能力,努力为人们提供更加智慧、便捷的出行体验。

二是促进融合发展。要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推动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三是提升用户体验。根据市场需求,特别是用户体验,进一步提高标准,拓展满足用户需要的新功能。

四是拓展国际市场。未来,通过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市场竞争,谋求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杨哲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