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1专题管理 牢记总书记嘱托 专题报道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座谈会发言摘要

2021-11-09 11:06 来源:闽东日报

宁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王青:坚持党建引领 在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中展现机关作为

一年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载体,以服务“十四五”开局为契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努力为谱写“宁德篇章”贡献机关党建力量。一是坚持政治引领,积极创建模范机关,深入开展“十个一”系列活动,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二是推动质量提升,高标准完成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选举工作,扎实开展“达标创星、晋位升级”活动、“两优一先”评选。三是提升融合理念,推动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创文明城等。四是注重责任落实,分层面开展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牵头开展市直单位党组(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规检查,形成各级党组织履行机关党建责任的闭环。

下阶段,找准机关党建服务中心任务的切入点,在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中展现机关作为。

一是不断增强机关党建的工作实效。坚持政治引领,牢记市直机关第一方阵、第一公里的重要责任,推动机关党建走前头、做表率。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推动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向科室、基层单位延伸。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发挥市直机关各级宣讲团作用,扎实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是着力搭建服务大局的平台载体。聚焦担当作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机关作风,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开展向孙丽美、潘东升同志学习等活动。聚焦为民服务,以市直机关“双报到”志愿服务优秀典型评选为抓手,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干实事。

三是努力营造激励担当的干事氛围。树牢宗旨意识,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精气神,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结合“两优一先”评选,大力挖掘在助力发展、岗位履职、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好典型。坚持严管厚爱,落实党内关怀帮扶。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黄海峰:

提高宁德服务水平   打响“宁德服务”品牌

一年来,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引擎,聚焦企业关切,抓改革优服务。一是推行高效的审批服务,梳理市级“一趟不用跑”事项1665项,集成“一件事”套餐服务事项129个,实现“跨省通办”事项103个,实现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领域数据互通共享;二是提供便捷的平台服务,建立全市一体政务服务平台,网上可办率达99%,全程网办率达88%,建成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大大方便群众办事;三是推动柔性的监管机制,构建“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相融合的监管机制,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又“无事不在”;四是营造公正的司法服务,设立24小时ITC司法服务自助区,创新诉非联动中心建设模式。

下一步,将认真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的重要部署,紧扣“持续打响‘宁德服务’,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宁德发展的优势和品牌”的要求,力争2至3年,切实提高服务世界一流企业水平,全面打响“宁德服务”品牌。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一、围绕“建设产业集聚智造高地”,打造称心的产业环境。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大力推进东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二、围绕“构建便捷高效政务体系”,打造暖心的政务环境。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推广企业开办“5小时”办结制。强化“三合三省”要素保障,提升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用工便利度。

三、围绕“构筑司法为民桥头堡”,打造安心的法治环境。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围绕“建设宜居宜业海湾城市”,打造舒心的生活环境。实施“城市颜值”提升工程,强化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加快四大入城通道“花化、彩化”建设。实施“交通畅通”提升工程,推进城际公路市政化、客运公交化。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宁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绍曦: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共建共享美丽清新宁德

增强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稳中向好。

一年来,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围绕“党政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组织实施了蓝天、碧水、净土、碧海等污染防治工程,持续开展“利剑斩污”“清水蓝天”环境执法专项行动。

下一阶段,围绕 “构建‘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战略重点”,“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为谱写宁德篇章厚植绿色优势”,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双碳”宁德路径。抓紧发布实施“三线一单”,严格落实分区管控要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空间格局;推动建立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行业低碳标准体系,打造具有宁德特色的“减污降碳”亮点品牌。

二是着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深入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加快谋划生成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湾滩陆海统筹治理宁德模式。同时,加快推进生态云平台建设,提高“智慧监管”水平。加快市政府与厦门大学共建宁德海洋研究院前期筹建工作,在海洋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是突出抓好环境问题整改。认真落实预警通报、“三合一”环保督查、第三方监督评估、专项攻坚整治联席会议等整改机制,强化销号闭环管理。同时,全力做好年底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明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迎检准备工作。

四是加快推进生态示范创建。立足宁德山海资源禀赋,在柘荣、寿宁、周宁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示范创建覆盖面。

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光武:

走闽东特色路 创全国样板区

近段时间以来,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围绕“走闽东特色路,创全国样板区”课题深入研究思路对策,形成了初步调研成果;对我市“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进行修订提升,充实完善各项指标任务支撑点;创新第二轮“一月一县”现场推进会机制,创建36条乡村振兴示范线,持续营造比学赶超、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将围绕党代会提出的“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创建目标,统筹推进“五个振兴”,重点是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立足山海优势,打造农业产业新高地。在精准定位上,主要推进“4582”产业提升工程,力争“十四五”末八大特色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元、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0亿元。在转型升级上,着手实施“三品”工程,加强闽东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升“0593宁德号”地方特色品牌内涵,严把“准入关”。在融合发展上,市农业农村局着手在各县(市、区)启动“三产、三新、三链”融合试点县工作,加强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农业区块链等项目储备和滚动实施,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壮大。

二是聚焦提级晋档,塑造美好家园新风貌。通过规范农村土地利用管理,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688个集聚提升中心村、488个转型融合城郊村和889个保护开发特色村的村庄规划。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品质提升,重点打造百个“金牌旅游村”,提升一批少数民族村、老区村、海岛村以及“特色样板村”。

三是着眼生活品质,拓宽富民强村新路径。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确保“零返贫”的基础上,推进小农户与特色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持续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吸纳群众就业,开展统防统治、统销统结等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推广福鼎乡村振兴“PPP项目融资”、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服务中心等做法。

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钟明龙:

整合资源 创新发展 

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打造更加优质的景区景点。通过旅游品牌创建带动景区景点的建设提升,打造全域旅游节点,全市拥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32个、省级以上旅游村154个、省级休闲集镇及旅游小镇15个、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2个,寿宁车岭古道等6个景区景点入选文旅部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串点连线成面。二是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形成屏南“古村落+文创”、福鼎“白茶+文旅”、霞浦“摄影+民宿”等产业发展新模式。三是建设更加完善的服务设施。实施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县域旅游集散中心实现全覆盖。四是开展更加立体的宣传营销。通过在东南卫视投放宁德旅游形象宣传片、借助第44届世遗大会平台宣传展示宁德文旅品牌、举办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等举措,构建宁德旅游宣传营销矩阵。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此次会议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培育千亿级旅游产业集群,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贡献力量。一是推进景观全域优化。推动世界地质公园“一园四区”景区向综合度假区转变,分批创建57个3A级以上景区,努力实现“县县有4A”。二是推进政策全域统筹。结合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1+N政策。三是推进产业全域联动。以建设渔旅融合示范项目为突破口培育滨海旅游产业,推进海岛、海岸线、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打响宁德滨海旅游品牌;以建设100个左右金牌旅游村为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宁德样板。四是推进要素全域配套。从“吃住行游购娱”入手,围绕特色美食、品质住宿、交通设施、购物消费等方面补齐要素短板,实施205个景区及周边改造提升项目、68个住宿提升项目和20个特色主题街区项目。五是推进营销全域整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推介宁德旅游,推广旅游IP品牌。

中共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

走在最前列 勇当排头兵

这一年,蕉城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GDP在高基数下延续高速度增长,今年突破千亿大关已成定局,将成为全市首个千亿县域经济体。这一年,蕉城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取得新进展,摘得文明城市“桂冠”,孝老食堂守护“舌尖上的幸福晚年”,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处处成风景,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市第五次党代会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提出要构建“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科学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等功能空间,有力促进产业、资源、要素等高效配置。特别是“一核引领”,蕉城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将勇挑重担、奋发有为,在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中干在全省最前列、勇当排头兵。

一是以坚定的信念,追逐梦想前行。蕉城将把主动融入和服务“一核”作为追梦圆梦的具体行动,以奋斗成就梦想,让梦想照亮现实,力争“十四五”期间GDP总量挺进全省县(市、区)前十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区。

二是以坚强的决心,勇挑发展重担。蕉城是全市发展的“领头羊”,特别是全市四大主导产业有三个在蕉城。蕉城将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在宁德建设“全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区”中走前头、当先锋,加快时代车里湾基地、上海福浦等项目建设,接续引进“金娃娃”项目,力争“十四五”末全区工业产值超3500亿元,助力宁德迈入“万亿工业时代”。

三是以坚硬的作风,创造经典案例。蕉城将把坚硬作风体现在更加具有开创性的目标任务上,在发展“四大经济”、乡村振兴等工作上努力创造经典案例。

四是以坚持的韧性,增进民生福祉。蕉城将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城建、教育、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把“一核”建设得既有厚度、又有温度。比如,在城市建设上,蕉城将学习借鉴宁波、杭州的经验做法,推进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做好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展现城市新颜值、创造生活新品质。

中共福鼎市委书记林青:

牢记嘱托 抢抓机遇

努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紧扣“宁德篇章”,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抱好“金娃娃”,引进时代项目,逐梦千亿工业时代,抢抓机遇,做大经济总量,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信心更足。我们坚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速城市新区建设,集中攻坚历史遗留问题,强化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城市形象的跃升。我们坚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基本实现“一乡镇一示范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福鼎白茶产值达120亿元,近2万户茶农家庭收入超10万元。我们坚持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7%,每千人医疗床位4.17张、养老床位36张。

下阶段,我们将全面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三抓两创一目标”的落实机制,努力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夯实高品质生活的经济基础。抢抓时代项目进驻机遇,建设“1+X”现代产业体系。“1”即强化锂电产业支撑,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园、省级精细化工园、佳阳等三个千亿级产业片区;“X”即壮大精品钢、核电、福鼎白茶、食品加工等百亿级产业平台、小微园。

二、坚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优化高品质生活的中心承载。坚持产城融合,全面推进新兴地方性中心城市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环玄武湖城市新区,力争城区建成面积扩大一倍以上。改造一批老旧街区成为传统特色街区、美食街区,打响中国美食地标城市品牌。

三、坚持优先发展民生事业,补齐高品质生活的短板弱项。突出多方式创业就业,增加居民“四类收入”,特别是发展好职业教育,实现群众就业技能培训和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双赢”。教育方面,新建福鼎一中新校区等中小学校,新增学位1.6万个以上;医疗方面,加快市医院百胜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养老方面,实现每千人养老床位40张以上。

四、坚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做好高品质生活的乡村文章。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加快发展栀子、槟榔芋、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实施“百万村财、千万乡财”增收计划,政银合作实施“百万村财贷”,提高村集体资源性收入水平。

中共霞浦县委书记郭文胜:

牢记嘱托 走在前列

勇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霞浦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多年来,霞浦县始终牢记嘱托,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形成海洋养殖富民产业。一是现代渔业加快发展,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创新发掘海带苗产品,首创“北参南养”模式,预计今年水产品产量突破百万吨,总产值达160亿元。二是海洋产业集聚发展,连续两届获评“全国食品工业强县”,水产品加工企业280多家,产值达100多亿元。三是滨海旅游繁荣发展,年均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多亿元。海洋经济已成为霞浦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宁德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一核两廊五轴”的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湾区经济的试验区”,为我们发展海洋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核”的核心区、“两廊”的先行区,霞浦理应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前头、当先锋。下一步,加快推进“海上霞浦”建设,全力打造宁德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增长极,为奋力谱写“宁德篇章”作出霞浦最大贡献。

一是建设生态海洋,打造蓝色聚宝盆。扎实做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大力发展深海智能养殖、多营养层级养殖等模式,推动海上养殖“内转外、浅转深”,实现依法依规依证管海用海。加快构建水产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推进四个特色水产品加工“小微园”建设,持续做大“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品牌。

二是建设智慧海洋,打造发展新样板。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主动融入沿海蓝色经济走廊,以霞浦经济开发区、三沙港对台合作试验区等临海园区为抓手,加快3.41万亩的福宁湾垦区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大力发展临海产业,加快核电、海上风电场建设,重点引进海洋风电装备制造、渔光互补等项目,努力打造海洋新能源产业基地。积极拓展海上通道,扩大三沙港区对外开放,推动港口发展和国家级三沙渔港经济区建设,形成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循环格局。

三是建设魅力海洋,打造文化新名片。围绕海岛、海岸带、海洋“点线面”综合开发,大力实施全域旅游“三步走”战略,加快推进三沙光影小镇、东冲半岛省级风景名胜区、“海上千岛城”建设。持续做好“旅游+”融合文章,加快“东海1号”东冲半岛风景观光道建设。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雷祖铃: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当好“一核”发展排头兵

过去一年,扎实推进时代三期南区工厂、新能源湖西数码项目三期等一批重点产能项目竣工达产,基本实现158GWh规划产能;精准招引时代永福、国网时代、利元亨、中科兰剑等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形成包含32家规上企业在内,涵盖新能源锂电池隔膜涂层、正负极材料、模具等的优质产业链生态;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支持企业研发各类政策,及时兑现研发经费分段补助7500万元、人才扶持奖励1300万元,全区获批专利授权较去年同期增长33.4%,PCT国际专利申请更是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产业链已实现产值922.4亿元,即将成为全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以锂电新能源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下一步,持续扶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当好“一核”发展排头兵,为全市建设“全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核心区”提供内核支撑。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我们将围绕省级、国家级高新区创建要求,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支持企业研发投入和人才补助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组织、承办诸如“新能源新材料博览会”“创响中国”东侨分站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会议和论坛,激发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活力,打造创新创业的东侨品牌。

二是强化双业融合。一方面,我们将主动对接、动态掌握龙头企业发展动向,积极承接龙头企业后续产能项目,加快引进镍、钴、锂等资源重点企业。另一方面,扎实推进四赢物流现代物流园建设,加快华侨大厦、北部新区标准化厂房等楼宇资源开发,加强与创投基金、金融公司、商务咨询公司的交流合作。

三是打响宁德服务。我们将以服务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广泛汲取杭州、宁波等地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数字赋能与专班运作,深化“三中心一平台”运营管理,及时高效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优化区内土地资源配置,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就近分布,加快形成业态完整、集中高效的产业生态圈;积极落实和保障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企业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持续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古田县凤都镇党委书记阮华光:

弘扬闽东精神 办好民生实事

一年来,努力在融入“一核两廊五轴”发展格局、助力“五个古田”建设中,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生活品质越来越高。

一、永葆赤子初心,真心为民解忧,为民办实事“更有温度”。通过采取“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运作方式,探索升级“互助孝老食堂”服务模式,丰富孝老食堂功能,打造集休闲娱乐、生活照料等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乐园”。

二、敢于弱鸟先飞,探索致富新路,为民办实事“更有精度”。凤都镇始终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首要民生工程,依托食用菌、水蜜桃等特色农业,积极探索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带领群众抱团发展产业,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三、坚持滴水穿石,提升宜居品质,为民办实事“更有宽度”。凤都镇坚持把保护良好生态、提升宜居品质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让“美”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幸福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下一步,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切实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谱写“宁德篇章”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急难愁盼”。深化“晨巡晚议”干群工作法,各班子成员、包村干部以摸排问题为导向,每星期至少一次深入各自挂钩村,加大排查力度,零距离、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倾听群众心声。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列准问题清单。针对群众反映,及时梳理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集体经济发展、生活矛盾纠纷等方面问题和困难,制定解决方案,限期完成。三是坚持群众满意,验准办事成效。从小处切口,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扩面”、环境卫生整治提升行动等,既做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又做好普惠性与长期性工作。

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陈孝镇:

创新机制 加快融合

共同打造乡村美好家园

近年来,龙潭村探索出“党组织+能人+村民+古村落+互联网”的文创助推乡村振兴模式,呈现出了“人来、村活、业兴、文盛”之势。

一、主要做法

紧紧围绕“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的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龙潭村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突出引人留人、项目管理、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机制探索,推动民宿、书吧、酒吧、工作室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预计今年村财收入将超过50万元。

一是创新引人留人机制。成功引进林正碌团队驻村从事乡村文创工作,为打造乡村美好家园奠定基础。在全省率先为新村民发放居住证,让新旧村民享受一样的医保、社保等待遇,并对长期驻创、产生带动效应的给予补助,目前,已吸引130多人到村里定居。

二是创新村级项目管理机制。探索出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老屋租赁合同,再由村委会按照统一标准租赁给新村民的老屋流转模式,解决了文创发展之初新村民租赁老屋时,原住民哄抬租金等问题;同时,我们还创新村委会自行购料、聘请本地工匠、村民投工投劳、全程监管的“工料法”建设模式,实现本地工匠就业增收、传统技艺传承、老屋保护修缮、乡村展现情怀活力的“四赢”局面。

三是创新村级组织建设机制。我们成立联合党委,整合各村人才资源,统一协调各村事务,统一讨论发展党员,有效提升党组织人才保障。

二、下一步发展思路

我们以全市培育百个各具特色的金牌旅游村为契机,突出融合这一主线,持续深化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一是加快新旧融合。持续推动新旧村民共同治理,并利用民俗文化节、音乐节、传承四平戏等文化活动,为新旧村民系上强有力的文化纽带,实现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是加快村村融合。持续强化党组织领导作用,加快各村帮带协作、抱团发展,实现文化创意、旅居养生、生态农业等业态深度融合,打造精品文创产业带。

三是加快资源融合。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参照建立片区联合党委的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片区经济合作社,整合各村优势资源,打响打亮特色品牌。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