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美丽家园 书写绿色答卷——我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宁德网消息(记者 吴枋宸)天蓝、地绿、水清、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是广大市民的热切期盼。多年来,市委、市政府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全力抓好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真正把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一项硬任务,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闽东大地尽显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的美丽风光。
回首过往,我市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硕果累累。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96.1%提升到2020年的99.8%;重点流域优质水比例从2015年46.7%提升至2020年85.7%。
——关闭 “地条钢”企业18家、淘汰地条钢产能522万吨,关停矿山50座、石材加工企业664家;排查整治工业炉窑2474个、关停治理涉气散乱污企业270家、完成大气精准减排项目224个、实施流域整治项目403个。
——县级污水处理厂排放实现一级A提标改造、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到16.5万吨;建成漳湾、古田、福安、福鼎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宁德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有效推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处置。
——持续完善生态环境全要素监测体系,新建20座空气自动站、20座水质自动站,新增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34个、地下水监测点位14个。
亮眼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宁德全市上下坚持绿色发展的共识与攻坚克难的担当……
20多年前,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单石碑村被选址作为垃圾填埋场。随着时间推移,上百万吨垃圾日积月累状若山峰,一遇下雨天,便是污水横流,闻之欲呕。
2012年,宁德市将单石碑垃圾填埋场的山体修复、地灾整治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由政府牵头,采用BOT方式,将清理出来的垃圾转运到漳湾发电厂焚烧发电。整治后,垃圾不见了,山体变绿了,道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垃圾山变成供市民健身、休闲的绿色园林。
“垃圾山没整治之前,附近的商家能搬的都搬走了。”单石碑一家五金店老板说,现在随着环境变美,生意逐渐红火,这几年来这里开店的人也多了起来。
单石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治理只是宁德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多年前,曾经让宁德人民引以为豪的海上养殖成为阻碍宁德绿色发展的绊脚石。2018年7月,我市下大力气开始实施为期两年的大规模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投入资金45.48亿元,清退及升级改造渔排140.2万口、贝藻类54.15万亩,清理海漂垃圾9.25万吨、泡沫浮球518万个,全面完成2017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整治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整治工作“宁德模式”被省政府予以推广。
城市黑臭水体是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2019年,我市中心城区掀起了黑臭水体攻坚治理工作,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终端处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等方面入手,展开一场彻底的黑臭水体整治行动。
短短几年间,建设速度不断被刷新——截至去年,我市完成小区雨污分流改造 113 个; 内河暗涵、明渠基本完成一轮清淤;贵岐山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 3.74 公里实现全线通水;东区污水处理厂、北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建成……
“太美了,现在不仅水变清了,公园也多了,放眼望去,都是绿色,心情也好。”说起如今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宁德人民公园健身的市民黄诗淇一脸喜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9年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责任编辑:陈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