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创业 心系桑梓——记第五届宁德市道德模范余海燕
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在古田县鹤塘镇程际村,余海燕的名字家喻户晓,她既是创业有成的“铁姑娘”,又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这个冬天,她在农闲时节也没闲着,一头扎进田间研究起“茶—黑木耳—草莓”循环利用研究与应用项目,期待能为乡亲们开辟出新的增收之路。
1983年,余海燕出生于程际村,这里土地肥沃、山峦起伏、云雾弥漫。长期以来,程际村村民自种自采、自制自售各类茶叶,以补贴家用,余海燕一家也不例外。
2001年,年仅18岁的余海燕看到同龄人纷纷到城市发展,心中不免有些动摇,是留在乡村传承茶园,还是出去闯一闯?看着家里成堆的茶叶、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身为长女的余海燕选择留在家乡。
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茶农思想僵化,导致茶产业始终难以做大做强。看到祖辈、父辈辛苦种茶却收益有限,思维活跃的余海燕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农村发展的“领头雁”,带领家乡父老增收致富。
接手父亲的茶园后,余海燕挑着精心种植的茶叶到镇里、县城挨家挨户推销,渐渐地打开了销路,积累了固定的客户群体。2012年,她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吸引200多户村民入股,同时引入现代化制茶设备,改进制茶工艺,提高茶叶质量。作为“新茶农”,余海燕深知品牌的重要性,加强了自有茶叶品牌的营销推广,通过选送产品到各地参展、评比,捧回一个又一个荣誉。
“能力有多少,就有多少责任。”余海燕说,自己在创业以来获得很多人的关心指导,现在有一定能力了,想着应该为村民做一些事情。
几年来,余海燕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农民田间学校,为村民提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帮助100余名村民拿到新型农民职业培训证书;合作社除了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每年农忙时节还雇用女工100多名,让农妇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余海燕的古道热肠总是体现在细微处。2013年至今,她积极帮助村民争取各项政策补助,帮扶约60户对象;向7个患有脑瘫、精神疾病或重度伤残的村民每月发放生活补助费460元;连续多年参加县、镇计生协会的“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扶助”行动,每年结队帮扶14位贫困母亲脱贫,保证她们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年底还有分红。
创业至今,余海燕先后荣获福建省首届“大地之子”称号、全国乡村致富带头人、第五届宁德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等称号,这些沉甸甸的荣誉鼓舞着她继续扎根农村,艰苦创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农村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希望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乡村能人、妇女同胞参与到乡村振兴中。”余海燕如是说。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