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22专题管理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最新报道

“怀揣乡土情怀到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我市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综述

2022-07-01 16:13 来源:宁德网

 

初夏时节,闽东大地一片忙碌景象。在稻青禾绿的田间地头,在火热的乡村建设一线,可见乡村振兴指导员奔忙的身影:他们心怀真情,为实现“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而奔走。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和给下党乡乡亲们重要回信精神,2019年,我市在全国首创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鼓励引导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有乡村情怀的领导干部,到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着力破解乡村发展问题。

两年多来,405名市县乡村振兴指导员为实现组织强、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广袤的田野上叙写了一个个推进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村里来了指导员

昔日荒地变良田,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走进古田县大甲镇村溪村,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新貌映入眼帘。“如今我们村是一天比一天好,这还得感谢林指导员,现在村民干劲十足。”村溪村党支部书记林成连说。

林成连口中的“林指导员”是乡村振兴指导员林江,也是我市首批返乡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的处级干部。

地处深山的村溪村,距离县城一个多小时。过去,村民纷纷外出务工,“空心化”问题突出,党组织软弱涣散,是个典型的薄弱村。2年多前,宁德市体育局原局长林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回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他,很快给村里发展开出“药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农业综合开发让村民有致富门路。

立足村情实际,从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入手,林江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改善村居环境,打造“守拙归园”农旅产业和“春兮”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引导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健身步道、笼式足球场、村庄绿道等项目,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系列“组合拳”,让原本荒凉的村庄恢复生机活力。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能够发挥所长,为乡村振兴做点实事,很有意义。”林江说。

将最能打仗的人派到最需要的村,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是我市奋力答好闽东乡村振兴答卷的一大创举,也是我市破解农村地区发展人才紧缺难题的有力探索。         

市委高度重视,加强部署推动,实行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组织部门具体选派、县乡党委推动落实机制,给全市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的领导干部发出一封信,号召大家回到乡村一线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大力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实际需求,按照“双向选择、择优选派”的原则,2019年10月,首批选派28名处级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一线,承担起推动产业发展、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加强乡村治理、抓好乡风文明、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基层组织等方面职责。在市级首批选派试点的基础上,各县(市、区)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找准最适合的人、派往最需要的村。

驻村后,乡村振兴指导员们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产业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民生难题、推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工作,给驻点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新变化新气象。

“推动临近退休的处科级干部到村担任乡村振兴指导员,把传统意义上‘退二线’的干部资源盘活起来,让他们怀揣乡土情怀到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为全国各地推进干部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和样板。”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真抓实干挑重担

看着草莓采摘基地里游人如织,霞浦县松城街道青福村种植户彭子斌乐得合不拢嘴:“现在,前来游玩采摘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天达上千人,已经给我们家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入。这小小的草莓,就是我们的‘致富果’。”

青福村位于霞浦县城郊,如何依托近郊优势做活农业文章一直是全村干群关心的大事。去年7月,在乡村振兴指导员林仁寅的带领下,青福村决定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创办草莓采摘基地,彭子斌当机立断与全村50多位村民一道加入青禾农业合作社,共谋致富路。

“产业振兴即富民产业的振兴,最终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草莓采摘游的良好势头让林仁寅兴奋不已。几个月来,每亩地的草莓种植收入从2万元变成了3万元,合作社社员仅草莓种植这一项,年收入就可达7至8万元。

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驻村以来,林仁寅积极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50万元,帮助青福村8个自然村通上了自来水,成立了全县首家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服务站,引导村集体、村民发展农事体验、仓储物流等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每年增加50多万元,种植户平均增收近8万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眼下,这样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在我市乡村一线不断奏响。

在蕉城区岭头村、福安市下岐村等地,乡村振兴指导员周水生、陈瑞萍等开展换届选举“揭榜挂帅”活动、乡村能人培育工程,着力锻造过硬“头雁”队伍。

在屏南县塘后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陈朝辉统筹各类资金建设标准化食用菌大棚40亩,年种植食用菌100万筒以上,推动村集体、村民“双增收”。

在福鼎市何坑村,乡村振兴指导员郭少华同志做好“槟榔芋”文章,推进芋田观景平台、槟榔芋展厅及芋田亮化工程,提升何坑“槟榔芋”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在霞浦县二铺村,乡村振兴指导员杨世德结合“两高”沿线环境整治,对沿线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和屋顶“平改坡”整治改造,优化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指导员的到来,为乡村振兴之路注入强劲动力。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他们充分发挥政策、信息和部门优势,推动各类资金、项目、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向驻点村集聚,帮助驻点村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办成了一批实事好事,受到了群众的热情欢迎。

截至目前,我市先后选派4批405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下沉一线,共筹措各类帮扶资金6.9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4300多个,解决群众困难问题4200多件,培养村级组织后备力量920多名,推动驻点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平均增加13万元以上。

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白墙黑瓦错落有致,清澈的金湖被村子环抱……初夏时节,沿着上金贝村宽阔平坦的村道一路穿行,琳琅满目的畲乡画景,葡萄长廊畲族百草园美不胜收,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乡村发展变化的背后,倾注着无数党员干部的汗水与真情,乡村振兴指导员卢秋就是其中一名。

卢秋是第二批下派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的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近两年,她一直坚持吃住在村,为畲村的振兴积极奔走,赢得群众的良好口碑。“卢指导有点子有想法,积极为村庄发展谋划思路,带领干部和群众一起干,让上金贝金牌旅游村的招牌更加亮眼。”金涵乡党委书记蓝图说。

驻村以来,卢秋争取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达17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7个。为引进企业和乡土人才,她想方设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初步形成上金贝试点村“五个振兴”联动发展的局面,党建引领振兴发展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提升。2021年,上金贝村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如何把乡村振兴指导员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们真正沉下去,我市制定出台了“管理服务办法”和“考核评价指导意见”,将“乡村振兴指导员”管理、考核、组织关系全面划转到乡村一级,让县乡直接管、直接负责。“到村工作就是村干部,要自觉服从县乡党委领导,与村党员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蕉城区九仙村乡村振兴指导员孙德明如是说。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乡村振兴指导员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线跟踪考核对象,建立可量化、可考评的年度任务清单,实行年度考核与期满考核,市县组织部门沉到乡村一线,看驻点村发生变化、听群众真心评价,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考核结果,考准考实指导员工作实绩。同时,对年度考核“优秀”的指导员优先晋升职级、发放奖励金,对“称职”的进行提醒谈话,对“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实行“召回调整”,以严格管理、规范考核促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干部要“严管”,也要“厚爱”。在加强从严管理考核的同时,持续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每年安排教育培训、办公经费、健康体检、办理意外保险等,让他们住得下、融得进、干得好。坚持把驻点村作为领导干部“四下基层”的联系点,实行“责任捆绑、项目捆绑、资金捆绑”,积极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干事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创造良好环境。  □ 本报记者 郭晓红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