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山海协作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炎炎夏日,位于周宁县的山海协作产业园内,现代化厂房林立,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赶制订单,运货车辆来来往往,现场一派繁忙。该产业园是福州市仓山区对口帮扶周宁县项目之一,投产建成后,带动了周宁产业发展与民生就业。
周宁牵手仓山,是我市坚定不移地走山海协作之路,共同谱写五地市(区)区域协作篇章的缩影。3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强调“山区和沿海地区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准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依靠自身的力量,抢抓发展机遇,加速发展自己”,“形成互帮互补、互促共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1986年,福州、莆田、宁德、三明、建阳五地市首次召开横向经济联合恳谈会,“五地市横向经济联合机制”由此确立;1990年,“闽东北五地市经济协作区”应运而生,依托各自区位特点、自然禀赋和产业特点进行城市间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共同发展。
嘱托巍巍重于泰山。30多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一盘棋”“一体化”思想,主动与闽东北兄弟市(区)沟通对接,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等方面加强协作,携手推动区域经济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质量迈进。
协同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我市落实“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工作机制,采取“市领导现场办公”“一事一议”等方式,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跟踪列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重点协作的项目,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先行领域,加快建设内外通道和区域性枢纽。如今,衢宁铁路、沙埕湾跨海公路等多条铁路、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漳湾作业区、三都澳深水航道工程等港口开工建设,实现了协作区内城际间无缝对接、资源深度整合。
产业加速融合。围绕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产业四大主导产业,我市积极转变思路、创新协作机制,在闽东北五市(区)更大范围内拓展上下游产业链,打造了世界级不锈钢产业制造基地、全国锂电新能源创新高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全国重要铜产业基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对接对口帮扶地区,推动更多对口实力企业和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我市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流动,进一步提升生态产业发展能力,做强做优特色生态产业,更好地推动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文化合作方面,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高速路网连接起来的闽东北旅游网络,则逐步形成了我市旅游大合作、大发展的格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通过加强协作,守护重点流域生态环境,协同建立福州、南平、宁德、莆田等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良好生态环境,加强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实现数据共享,联合开展环境执法,共同维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在水源、生态林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
公共资源共建共享。我市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深度交流合作机制,健全科技、人才、旅游、卫生、文化等对口协作协商机制,实现优质资源跨地区共享,推动高质量发展。
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奏响发展“协作曲”,我市正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借势发力,跑出加速度,谱写更加精彩的“宁德篇章”。
来源:闽东日报见习记者 林鼎
编辑:陈娥
责任编辑:陈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