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之乎者也

知乎者也 | 曾云端:海岸卫士

2025-03-14 23:28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很多年前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张关于红树林的照片,照片底部是弯弯曲曲的航道,航道边上为滩涂,滩涂之上的红树林紧挨成林,郁郁葱葱,漂亮至极,犹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滩涂之上。

照片触发了我对红树林的零星记忆,一下子从岁月深处被打捞出来。此后,每每浏览网页但凡有红树林的文图内容,我不免多停留一会儿。

这张照片拍摄于海尾。

海尾是巽城的出海口,处于沙埕港中段。沙埕港纵深四五十公里,一路上汇集众多沟壑山水,中途也形成多个港湾,巽城便是其中一个。据说,史前社会海水可以涨到马栏山脚下,先民在“家门口”便可驾驶独木舟,通过沙埕港驶向浩瀚的海洋。沧海桑田,岁月沉淀的泥沙,形成了今日之巽城洋,由此出海口也不断向外退让,最终海尾渡口成了当地村民出行的“口岸”和“交通枢纽”。

年少时光常跟随父母去海尾赶渡,需要经过海尾的这一大片红树林。无论是有意放慢脚步,还是无心风景,海中拱起的这一簇簇红树林,是不可能熟视无睹的。风从海上来,红树林扭动身姿相迎,其叶在海风中摇曳,被吹得沙沙作响。枝丫将阳光剪得七零八落,即便有阳光透过缝隙洒在根系,洒下的也都是斑驳的光影。根部则在光影的照耀下裸露无余,粗壮,盘根错节,像老者的额纹,条条可见,深深地镌刻在滩涂上,红树林也将一生的家安进了海里。海水轻轻拍打着树根,小鱼、小虾穿梭嬉戏,这是红树林的天伦之乐。

有几次,与同伴泛舟其间,没入红树林深处,恍惚间闯入孙犁笔下的白洋淀,让人深感置身于海上世外桃源的快意。红树林烙进了孩子的成长经历。家门口为何有这么多的红树林?孩子们不管;素有“海岸卫士”之美誉,具有清理海中有害垃圾的功能,孩子们漠不关心。在孩子们的眼里,红树林的存在与生俱来,习以为常。

而在村民的眼里,红树林与陆上的榕树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生长在海里而已,因而当地人也把红树林称之为“海榕树”,因为繁殖快、覆盖面广,因而也就成为寻常之物。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个物品,一旦被人为地划入普通阵营,它的日子便不会好到哪里去。就像嫁作庄稼汉妻子的美女,纵然有倾城倾国之貌,终究也要归于寻常。除了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其余任何行为都是奢侈之举。进一步讲,一个事物若是不被重视,命运也由此低贱了许多。

巽城砖瓦厂的兴盛给红树林带来巨大冲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砖瓦厂需要大量的山草作为烧砖燃料,山草价格随之水涨船高。金钱使然,村民们就连灶房里做饭燃料都要拿出来贡献给砖瓦厂,而填补做饭燃料之缺,有时候红树林便成为刀下之物。环境的恶化也进一步挤压了红树林的生存空间,最终红树林濒临灭绝的境地,它如长时间得不到补给的老人,面黄肌瘦,恹恹难行,随时都有可能走掉的风险,哪怕是一只过往的飞鸟停靠在它身上似乎都有可能终结其生命。

我时常来到海尾寻找创作灵感。下了巽城高速互通口往东朝着海尾红树林的方向逶迤而去,壮阔的景致迎面而来。岸上斑驳的老房,岸边废弃的小船,默默相守以对,回忆着过往,然后悠然地老去。只有红树林做着重生的等待,如同渡口待渡的人们,心存希望。视线里找不到船儿的时候,待渡人的内心是十分焦急的,不敢走远,更不敢去茅房方便,生怕视线离开了海平面,就会错失登船的机会。

等待是一种内心“早巴”(福鼎语,意同焦急)的挣扎,也是一种诗意的企盼。

红树林亦然!

红树林在等待中涅槃。

重生的底层逻辑源于认识的改变。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文明的进程须臾不可阻挡,然而发展必定要有付出,有时候甚至需要付出牺牲环境的代价:尾气排放、垃圾成灾、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能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等。这一切文明发展带来的后果,成为当今社会之殇。

对抗文明之殇,红树林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身居沿海,固守海岸,以海岸卫士的角色担负起守卫海域生态安全,默默承受文明进程带来的后果。红树林与海草床、盐沼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可以净化海水,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并且能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生存环境。还可以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与绿色碳汇储存周期只有几十年相比,“蓝色碳汇”可长达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有人做过研究,每公顷红树林可以储存3754吨碳,相当于2650辆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如此说来,红树林的索“碳”功能,显而易见。令人欢欣的是,福鼎是中国红树林资源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区域,在长达432.7公里的海岸线各个港湾,红树林星罗棋布,是维护海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这是上天赐给福鼎的一个宝,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它,不去爱护它。2022年,一场由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爱心企业、公益平台和多地执行机构共同参与的“蔚海行动”在福鼎打响,汇集各方面资金对红树林实施抢救性保护。当年“蔚海行动”引起媒体注意:

2022年6月,蚂蚁集团捐资4639.8万元的“蚂蚁森林生态海洋修复福建福鼎红树林项目”落地,福鼎成为全国首个引入社会公益资金支持本地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地区。当年,这个项目新种植红树林1000亩。

2022年9月,由中国人寿财险福建省分公司承保的全国首单红树林蓝碳生态保护保险在福鼎市试点落地,为当地红树林保护区提供1875万元损失风险保障。

……

显然,“蔚海行动”的效果明显:新世纪初红树林面积只有153公顷,而目前已经达到326.66公顷。这一组数据表明福鼎红树林生态修复的蓝图逐渐清晰,海洋生态保护的“福鼎样板”也成为教科书级别广为传授。

仲夏时节,我用两天时间随“潮涌闽东·诗意海洋”采风团踏寻福鼎大半条海岸线,处处感到绿意盈盈,曾经面临诸多威胁而遭受生态破坏的红树林重新焕发生机,我不禁放慢脚步,充分享受树梢葳蕤带来的惬意,仿佛听到红树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许。

这是遵循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法则的生动实践,这是对环保意识提升的胜利!

就在完稿前几天,得到一信息,福建省林业局批复两处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巽城红树林赫然在列!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曾云端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知乎者也 | 曾云端:海岸卫士)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