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东侨新闻

东侨:民生小事汇聚大幸福

2018-12-23 16:04 来源:宁德网 苏晓洁

南岸公园一角。

南岸公园一角。

东侨实验小学。徐烽图

东侨实验小学。徐烽图

宁德网消息 (宁德晚报记者 苏晓洁 文) 什么是幸福?是家门口的教学条件优越的学校,还是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天蓝地绿的城市环境,还是越来越红火的小日子?

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让老百姓感到幸福的事,往往就在家门口、眼皮下,有的看似“细枝末节”“柴米油盐”,却是群众感受最深、关切最重之所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东侨舍得真金白银的投入,用一件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让东侨教育、文化、卫生、治安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交通道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东侨开发区这座充满活力的新城,在民生事业上书写了一张“幸福”答卷。

教育兴:

教学条件今非昔比

走进宁德市华侨小学,学校里的每间教室配备了电脑、投影机等现代媒体教学设备。校内还设有专门的科学活动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心理咨询室,还有达标的藏书室和学生、教工阅览室,拥有3000平米的操场和现代化的塑胶跑道,优越的教学条件让孩子们得以更全面发展。

对家住东侨华侨新村的归侨林光辉而言,这所他儿子就读的学校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据林光辉回忆,他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上的小学,就读的学校就是华侨小学前身——东湖塘华侨中心小学。那时学校位于东侨大门山的山头,学校只有三幢石头砌成的两三层高的教学楼。三幢教学楼正好围成一个小型操场。虽为操场,却是实实在在的黄土地,到处坑坑洼洼,雨天积水形成一个个小水坑。他说,那时最害怕下雨,因为学校处于山中,下雨后山路非常难走,为此还摔过不少跟头。

2005年8月,扩建后的华侨小学新校区投入使用。如今,位于华侨新村东面的华侨小学,校园面积近六十亩,是宁德市目前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小学之一。

华侨小学的华丽变身,离不开东侨开发区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当时由市政府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走名校带新校之路,委托宁师附小管理。经过努力,学校已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学校被授为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心理教育示范校、教育部国民语文运用能力实验学校、全国百强特色校等荣誉称号。

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位于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山路南侧、明月路西侧。2015年12月29日,该校动工建设,被列为宁德市2016年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仅8个月后,一期工程交付投入使用。2017年5月,二期工程交付投入使用。如今的宁师二附小建设有三栋教学综合楼、一栋教研综合楼及一个天然草皮运动场,建筑面积19109平方米,总投资9096万元,办学规模为48个班,2400个学位。

2011年12月,总投资973万元的福建东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落成,进一步改善青少年体育活动设施条件。

2018年1月,民生补短板工程东侨第二小学动工。该项目采取组建指挥部建设的形式,在建设全过程建立了提速审批时限、重组建设流程、每周跟踪督查等工作机制。2018年8月,项目建成,顺利开学。

近十多年来,一座座服务东侨开发区而新建的学校,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为东侨户籍人口、新能源等入驻企业员工子女提供“家门口”的就学环境,优异的成绩也获得社会的认可。

社区美:

天蓝地绿宜居幸福

碧水蓝天,风光旖旎,苇草青青,湖风撩人,透着一股原生态之美。这就是位于北部新城景观核心区的赤鉴湖公园。赤鉴湖又称西陂塘,为宁德出海的通道之一。赤鉴湖公园是一个以生态湿地景观为特色,展现当地人文历史文化休闲及科技,集骑行、游湖、钓鱼、赏花等一站式的综合性公园。

新能源社区居民李延锋说:“我们平常工作比较忙,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这个公园,看看这里的环湖秀景和花花草草,心情无比舒畅,也就无形地减轻了工作带来的压力。”

东侨居民不仅享受到优美的居住环境,还能享受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

2011年3月开始,东侨全面启动免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东侨社会事业局负责人介绍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医疗部门组织医疗人员,通过门诊接诊、健康体检、疾病筛查、入户服务等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卫生服务的需要填写相应记录,同时填写并发放居民信息健康档案卡。

近年来,东侨开发区从老年人、慢性病人、孕产妇、残疾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开始,逐步扩展到一般人群,实行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少前来体检的侨民表示,平常到医院做体检都要花费,此次免费体检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态,“很实用”。

2018年10月29日,东侨北部新区卫生服务站正式揭牌成立。服务站设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专家诊室等科室,可开展血尿粪常规、生化、彩超、心电图等检查项目。其中,专家诊室将请来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每周一至周六每日轮值,让东侨北部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门诊。

幸福宜居的生活,少不了精美的文化体育大餐相伴。

2017年,东侨建起了宁德市首个网球中心。

今年11月30日晚,由东侨文明办主办,东侨财政局、社会事业局、招商局、环保分局协办的“共创文明城 同做文明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文艺汇演在北岸公园上演。晚会节目精彩,表演形式多样,现场氛围热烈,广受观众好评。

这只是东侨繁花似锦的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新区建设的完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文体活动参与意识越来越强,需求也越来越多。东侨十分重视文化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为市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良好空间。

归侨说:

生活安乐惹人羡慕

家住华侨新村的周锡兰是一名越南归侨。1978年,由于越南排华,20多岁的周锡兰携家带口回到祖国,被安置在东湖塘华侨农场。

“我是城里的,在越南是工人,回来后做了农民。那时干农活,男的一天工钱1块多,我们女的一天8毛钱。”周锡兰透露。由于大部分归侨不会中文,有点文化、通晓越南文和中文的她,便义务帮助其他侨民认字“扫盲”。

1985年12月,中央公布了关于国有东湖塘华侨农场改革的决定,农场进行经营性结构调整,走商贸、工业、农业、综合改革的道路。1988年,华侨农场实现了建场以来第一次扭亏为盈。1997年12月8日,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挂牌成立。

2005年秋天,总投资7200万元、总面积达65000平方米的华侨新村主体工程完工,2000多名归侨侨眷陆续搬进新居。

2006年4月,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与闽东工业园区合并成立“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时光如梭,东侨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区民生等方面的建设,以飞快速度前进。

在东湖公园,归侨们沿着新建的栈道,一路走一路看,欣赏东湖两岸美景,回忆近几十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

“东侨这些年变化太大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印尼归侨陈金雄说。

他的感慨引发更多归侨的认同。“是啊,有的超乎我们的想象,做梦都想不到啊,原来农场的路我们很熟悉,现在都认不出来了。生态环境变好了,公园近了,小孩子读书也方便了,加上我们有养老金,有住房,生活非常安逸。”印尼归侨陈世伟说道。

“谁能想到宁德这样小小地方有铁路有动车呢?国外的亲戚回来,说他们那里都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越南归侨冯明礼也有同感。

周锡兰告诉记者,1978年他们回来时,还得领救济款,“后来政策允许了,不少归侨又出去发展,现在出去的归侨、国外的亲戚都很羡慕我们的生活。”

东侨宣传部供图

责任编辑:叶著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