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东侨新闻

践行全周期管理理念 创新网格化治违机制——东侨开发区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工作综述

2020-11-13 10:58 来源:闽东日报 龚键荣

a04 (1)

宁德网消息(龚键荣)在26平方公里的管辖区域内,实现连续8个月无新增违建,东侨开发区积极践行城市治违“全周期管理”理念,努力补齐城市治理体系的治违短板。

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两违”行为是城市治理的顽症难题,政府治违能力关乎城市发展和公共利益。今年以来,东侨开发区“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东侨治违办”)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共治的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执法力量分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持续保持“两违”治理高压态势,让依法治违成为全民共识,让治违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把脉“城市病” 治违机制亟待创新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宜业宜居的新兴城市,东侨开发区充满朝气、富有活力,许多来到这里的人都惊叹于其亮丽的城市面貌。然而光鲜背后,难免出现各种“城市病”。

经过23年的建设和发展,东侨开发区已建成86个小区,成立10个社区,聚集人口超16万人。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不相适应的是,由于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长期缺位,东侨积累了历史违建量大、新增违建点多等突出问题,对现有城市治理体系提出挑战。

顶楼抢建钢构板房、露台搭盖阳光房、地下停车库搭建水泥房……在东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内,各种违建问题屡见不鲜。这些躲过执法检查而冒出的城市“毒瘤”,除了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危害社会公平正义,还因私接管线、高空坠物、占用消防通道等埋下许多安全隐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违,既要有敢于碰硬的勇气和决心,又要有破解困境的智慧和良方,更关键的是要探索建立符合东侨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治违工作蹄疾步稳。

打好治违战,离不开一支“善作善战”的队伍。2019年12月,东侨治违大队正式成立,负责辖区26平方公里的控违拆违工作。在刚刚成立的第一周,东侨治违大队即拆除了福宁二号隧道高架桥下鸭棚、国银综合批发市场西侧空地违建、金港名都小区公共露台违建等4处违章建筑、面积902.9平方米,成功打响拆违“第一枪”。

此后几周,东侨治违办依托12345热线、“两违”举报电话、创城App、社区、信访等投诉渠道,逐步完善违建举报查处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违建问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建之风的蔓延。可随着举报量增多,治违力量捉襟见肘的问题愈发凸显。

“东侨治违大队一线执法人员仅有15人,如果将巡查监管任务进行分解,每人平均要巡查多达5个小区、3000多套房子。为了解决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编织一张更加高效、精细、全面的‘治违网’。”东侨治违办相关负责人说。

治违任务重,就化整为零;巡查范围广,就分而治之。今年1月至5月,东侨治违办结合创城、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和重点线路整治改造提升等专项行动,积极整合基层治违资源,试行社区、小区(物业公司)、网格员的三级联动,在管辖区域遍布“千里眼”和“顺风耳”,不断在治违实践中理顺三级网格化管理思路。

网格化管理

治违力量纵横延伸

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模式,而探索应用于治违领域,在宁德市尚属首次。今年6月,东侨治违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管理重心下移、管理责任前移,梳理出10个社区、华侨农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为基础巡查单位,正式构建起自上而下、群防群控的三级网格化巡查体系。

据东侨治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网格是社区、农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责任人是各单位党支部书记或主要领导,负责辖区内网格化“两违”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协调工作;第二网格是小区物业公司,责任人是物业公司负责人,另由社区指定专人作为指导员,负责巡查,做好可能造成违建行为的建筑材料、施工工具的登记管理报告;第三网格是物业公司指定的治违网格员,负责调查摸底、巡查管控,及时劝阻并第一时间上报违建行为。

实施治违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的着力点是“治未病”。每天,治违网格员卢雪凤都要对兰溪社区水岸阳光小区网格进行巡逻,并做好巡查记录和巡查台账的建立归档,内容包括每日巡查区域及路线、巡查基本情况、对违法行为的制止措施及效果。

在东侨开发区,像卢雪凤一样的治违网格员目前已经达到70多人。他们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神经末梢”,承担着社区治理违建的巡逻员、安全预警员、信息采集员和法治宣传员等多重角色,同时与所属物业公司一起接受东侨治违办的工作效能监督检查和目标考核。

巡查无死角,处置有力量。东侨治违大队15名执法人员分别担任10个社区的执勤员,除了负责治违网格化业务管理,还要依法依规对违法建设进行分类查处,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选定保安公司和专业拆除公司,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拆除,将新增“两违”遏制在萌芽状态。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网格负责人、网格员的治违能力,东侨治违办相继举办了治违网格员业务培训会、法律法规培训会等,明确了网格化管理的职责任务和强制拆违的程序规范、工作标准,树立治违队伍新形象。

治违工作“定格、定人、定责”后,如今只要治违网格员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一张照片,相关责任人就要第一时间落实处理,做到“露头就打、出土就拆”,实现预防、巡查、报告、制止、拆除、反馈的全周期管理模式。

违建问题具有生成时间短、隐蔽性强、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为了进一步从源头堵住滋生违建的漏洞,东侨治违办强化违建行为发生前的宣传引导,落实“未病先防”。

今年以来,东侨治违大队在新开发房地产项目的销售、交房环节即介入开展防控违建宣传,通过设置展板、宣讲教育,杜绝开发商以“赠送面积”“私享露台”等销售噱头误导购房群众,及时向顶楼业主宣传违建危害,消除其可能存在的侥幸心理。

装修设计公司违规承揽施工作业,也是违建产生的根源之一。今年7月,东侨城管分局组织辖区16家装修设计公司召开座谈会,倡导不为违建做装修设计;不为业主出违建设计方案;公司及个人住宅不违建的“三不”行动宣言,获得积极响应。

“哪里在售楼,哪里就有违建防控宣传;哪个小区在交房,哪里就有强力巡查监管;哪里违建严重,哪里就有专项措施。”东侨治违办相关负责人说。

依法公平查处

治违成效凝聚民心

“大门山社区东湖曙光城小区30号顶楼存在严重违建行为,有业主仍在搭建违章建筑。”今年9月,东湖曙光城小区物业公司治违网格员将违建巡查情况上报,引起东侨治违办的高度重视。 

经查,东湖曙光城小区30号楼原有5层,部分业主在顶楼又违章搭建了2层,其中一层为钢结构,被分隔成43间房,认定违建面积多达1000平方米,严重影响整栋楼的承重结构和消防安全。随即,东侨治违大队开展东湖曙光城小区顶楼违建集中整治行动,拆除全部违法建筑物和构筑物。

兰溪社区三盛海德小区也是违建重灾区,自治违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后,小区物业公司更换了控违不力的原物业经理,加强管控进入小区的装修材料。执法人员先后制止违法乱建31起,强制拆除违建14起、面积438平方米,有力震慑意图违法乱建的其他业主。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治违网格员反映海滨壹号、东湖臻悦、水岸阳光等小区部分业主在顶风抢建,执法人员接报后火速前往现场核实,先后拆除3处违建、面积190多平方米,坚决刹住节假日抢建歪风。

自实施治违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以来,东侨开发区治违力度不减、治违力量合拍,共计拆除247处小区内违法搭盖的违建物,拆除面积达16200.9平方米,实现连续250多天无新增违建记录,朝着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的建设“无新增违建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再进一步。

“治违是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东侨虽然在遏制新增违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治违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严峻性没有改变,我们仍然要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治违机制、汇聚治违资源、丰富治违工具。”东侨治违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为了对比分析每月治违投诉件分布情况、数量变化、处置方式,东侨治违办运用大数据分析,借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方式,每半年发布一次治违形势分析报告,提供给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决策参考,并纳入社区和小区物业的定量考评。

7月22日,东侨开发区发布《2020年上半年治违形势分析》,数据显示上半年治违投诉件共计252件,其中满意件占比98.4%。投诉量上升,不满意率下降,得益于东侨治违办坚持依法行政,妥善处理严格执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拆违前,通过加强沟通使诉求人理解治违工作流程和投诉件处理时限,引导诉求人支持配合做好后续治违工作;拆违中,依法依规拆除各类违建,邀请媒体现场监督,迄今无一例暴力抗法事件,实现和谐拆违;拆违后,利用省、市权威媒体以及东侨城管分局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对一批违建问题突出小区的整治行动进行曝光,让群众了解违建的危害,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有力震慑违建之风。

拆除一处、教育一片、凝聚民心,治违工作因为有了群众的广泛支持,成为真正的民生工程。东侨治违大队大队长陈成荣说:“之前围观群众常常会劝执法队员别把人家的‘家’拆了,现在群众大多都能积极主动配合治违行动,我觉得这一转变是群众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被唤醒的体现。”

东侨治违办负责人表示,“两违”综合治理工作是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市治违办和东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按照“杜绝增量、消化存量、建立机制、确保长效”的总体目标,将违法建设治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品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下大力气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攻坚战,努力为东侨开发区在新的发展格局全力推进“世界锂电之都”建设而不懈奋斗。

(本版图片由东侨城管分局提供) 

责任编辑:陈秋凤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