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尾:上山入海斩穷根
新“愚公” 新产业 新环境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溪尾溪邳村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1449388660161.jpg img/water1.png -
过去渔民小海捕捞的情景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thumb_630_420_1449388660359.jpg img/water1.png -
安居乐业的溪邳村民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thumb_630_420_1449388660925.jpg img/water1.png -
溪邳村民过去住的船寮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1449388660388.jpg img/water1.png -
溪邳村现在的楼房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thumb_630_420_1449388659724.jpg img/water1.png -
如今的溪邳小学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1449388659334.jpg img/water1.png -
敬老院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1449388659175.jpg img/water1.png -
新建村委楼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6/1449388659247.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郭雅明 张文奎)福安市溪尾镇,地处闽东沿海东南部,依山临海,总面积57.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3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1.96万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组织实施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造福工程”,经过几十年的扶贫攻坚,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多元。从“海上漂”到“海角明珠”,演绎的是“搬上岸、能致富”的故事。
新“愚公”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刘向禄,77岁,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原党总支书记。这位带领连家船民与贫困对磕一辈子的老“愚公”,说起祖辈生活的艰辛和现在生活的幸福,村委楼楼前的一副对联最能表达他的心情:“忆昔日居住连家船满江漂泊,想今朝上岸住新房倍感党恩。”
过去连家船民世代生活在海上,“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挤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过着居无定所、贫困落后的生活。溪邳村是上岸船民最早定居的村落,到上世纪80年代末,仍然有500余户村民居住在海上船屋中。
摆脱贫困,让连家船民上岸,真正过上好日子。当时的宁德地委主要领导多次来到船上,钻入低矮破漏的船内,揭开锅盖看吃食,摸摸床铺探冷暖,拉开了连家船民整体搬迁上岸的序幕。
当年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向禄立下移公志,带领全村党员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抛沙填滩造地,启动了连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政府免费提供土地,负责路、电、水、通讯、广播电视信号等“五通”工作,村党总支、村委会组织和带领全体村民群策群力,建造了溪邳造福新村和5个连家船民安置点,新建起房屋635幢,总建筑面积达6.65万平方米,从2008年至2013年,剩余137户661人全部上岸定居,人均住房面积约25平方米,实现了全村渔民上岸定居的夙愿。
2014年,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针对一些村干外出务工经商不驻村,特别是贫困偏远农村,村干老龄化、文盲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福安市委在溪尾镇试点村干专职化,培养能住村、真心为村民办事的基层干部。18名专职村干在溪尾镇15个村(居)走马上任,在第二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有9名专职村干进入村两委,刘向禄也将接力棒交给了村里的专职村干、新当选的村党总支书记刘进光。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