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产业+搬迁+教育 福安市范坑乡“三驾马车”精准扶贫记

2015-12-06 16:15 来源:宁德网 郭雅明 郑祖辉 张文奎

宁德网消息(郭雅明 郑祖辉 张文奎 文/图)“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

范坑乡是福安市唯一的省级老区特困乡,二十多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曾三下范坑乡,心怀民生之艰,致力于扶贫脱困。当地乡村干部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脚踏实地走出一条边远山乡扶贫脱困之路。

产业

初冬的暖阳照在山野上,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油茶树迎风招展,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枝丫轻轻摇曳。范坑乡3.2万多亩油茶喜获丰收,有“绿色油库”之称的农民忙着采摘油茶果。

范坑乡地处福安北部海拔615米高山,面积108平方公里,与寿宁、柘荣和浙江省泰顺县接壤,下辖17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6100多户,25450人。山高岭陡路差让人望而却步,但有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范坑乡依据建设“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乡”总体定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把创建省级生态示范乡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旅游休闲相结合,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山地资源发展农业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摆脱贫困,实现“生态美,百姓富”。

油茶是当地主要经济作物,1958年,范坑乡今辖区范围内因广泛种植油茶,获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绿色油库”。为帮助当地农民发展油茶生产脱贫致富,近年来,福安市市级财政连续5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高标准油茶林、抚育垦复老油茶3140亩,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升油茶面积产量,使广大农民从中受益。

范坑乡利用这一契机,积极挖掘油茶历史文化,发展油茶生态游,打造范坑“金名片”。在梧林岔建起“绿色油库”山门,建设油茶文化走廊,举行纪念周恩来总理“绿色油库”题词发表55周年暨第二届油茶采摘节。目前,正加快规划建设油茶文化主题公园,计划在徐家山、墩头、上坪等村连片建立6000多亩油茶产业园区,融纪念、观光、休闲、示范、生产为一体,打响“绿色油库”品牌,以“生态旅游+文化品鉴+产业规模”带动范坑经济的发展。

茶产业也是范坑乡的重要产业,坐落于范坑乡八斗村的春润(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前身是创办于1968年的八斗茶坊。该公司充分利用闽浙边界生态地理优势,挖掘独特地方历史文化价值,坚持走科研创新的路子。现已在坦洋菜茶保护最好的范坑乡和潭头镇保护开发坦洋菜茶生态茶园7600亩。

按照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扩大茶业加工生产基地规模,以“公司+基地+加工+农户(合作社)” 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了八斗、古岭宅、毛家坪、蛇头、等村农户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该公司负责人说:“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利用高山原生态坦洋菜茶为原料制作茶叶,不仅品质上乘,更是很好地开发利用了本无人问津的野茶,走出了一条应地制宜的生态路子。”

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范坑乡力促企业在当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发展种植基地,通过资金、项目、技术培训、制定脱贫计划等进行精准扶贫。2015年,全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68户644人,首批结对帮扶43户,充分利用外部“输血”助力增强内在“造血”动力,帮助贫困群众发展高海拔山区新特优农业,逐年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面貌。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有机高山茶、中药、高山蔬菜、反季节葡萄等特色产业,为农民群众开启“绿色金库”增收致富之门,全乡已形成以茶叶、太子参、油茶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柱的生态农业发展格局。201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56亿元,增长20.3%,农民人均收入12277元,增长18.9%。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范坑乡 范坑 油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