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福安深山发现百年“农趣馆”

2017-04-13 09:35 来源:宁德网 郑望 林耀琳

12

古代传统碾米工具——土砻。

宁德网消息(郑望 林耀琳 文/图) 4月8日,笔者驱车来到距福安城区16公里的桥溪村,花木掩映的古村人家,宛如画境。

隐藏白云山深处的桥溪,古时是福安山区与闽北人前往穆阳的必经之路,周围村落均以桥溪为赶集购物之所。《福安县志》卷之四《山川》载:“卧虹桥,在十六都桥座头。《续志》:名天人桥,凭空结构,高八尺,上覆以亭20余间。咸丰四年(1854年),监生刘绍基等倡建。”刘姓先祖迁徙桥溪年代久远,靠茶、酒生意殷实而富足。清末民初,刘姓人家在村里沿溪建起4座大宅院,布局规整、气势恢宏,总占地面积约773平方米,是闽东为数不多的三层半楼层古民居。宅院对面抱厦处矗立着一座五层楼高的楼房,以环顾四周,其土碉堡结构及造型,汇聚浓缩了清代各地民居的精粹,堪称建筑中的佳作。可惜的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把卧虹桥冲垮,刘家老宅也在数次洪水中严重损毁,逐步走向衰败。

桥溪古厝的六扇八廊庑,木构、青砖、穿斗式建筑那门楼、牌匾、围屏、联扣、方桌、案台、石联、柱础、木雕、窗花等样式,依旧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值得一提的是,刘家古宅不同凡响,不仅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还似“农耕收藏馆”。其内有田间劳作犁、耙、锄、锹;收割用的各式镰刀、铡草机、草席机、打稻脱粒碾米用过的木桶,脱粒机等;过去耕作避雨用的篓衣、斗笠;古时用的各式量具升、斗、斜、十六制秤等,还有手工磨米用的“土砻”、饭甑、酒罐等,从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找回旧时酿酒的构件和元素……祖辈所使用过的数种简朴原始的手工劳动用具赫然在望。

特别是土砻,在福安民间几已失传。“1升米下锅12件家什”。古代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工序繁杂,其中给稻谷去壳是最有技术难度的一件事,其所使用的工具就是“土砻”。土砻是用竹篾围成的圆柱体,内里用泥土填实。和石臼、石椎、风柜一样,这种传统古代碾米机,是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最主要的粮食加工工具。

在这里,有可供人参观与参与娱乐的磨稻米、磨豆腐等仿古劳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可谓“自然农趣馆”。尽管时过境迁,那种甚至十分落魄很脆弱的民艺美,在当下有着特殊的意义。

桥溪刘氏家族发现古代农耕用具和农业生产用具,勾起人们无限乡愁。“它们还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实为不易。”宁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李凯认为,文物保护范围,除了已经定级的文物外,还包括具有人文、历史、建筑价值的神庙系统、祠堂系统、古民居系统等。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大环境下,如何让古老文物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存留并使其产生新的人文价值,如何活化再利用使其光彩重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桥溪 土砻 用具 福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