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福安市社口镇林柄村:“滴水穿石”凿富路

2017-04-13 09:35 来源:宁德网 雷津慧

9

林柄村外景。

宁德网消息(雷津慧 文/图)“龙山耕唱”“虎山樵歌”“凤井泉清”“白云吐雾”“金鲤朝天”……4月8日,笔者来到位于闽东白云山麓的福安市社口镇林柄村,驻足村前,眺望四野,由朱熹命名的“文林八景”,如写意灵动的画卷呈现眼前。该村古称“文林”,距福安市区22公里,全村213户、826人,是一个深受朱子文化影响和红色文化熏陶的小山村。

众人合力  修路致富

以前,林柄村不通公路,且山道弯弯、陡坡连连,所有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全靠肩挑手提。“我们村太偏僻,外面的姑娘们找对象,最多就到山下的交通相对便利的村子。而嫁到我们村的,大部分都是来自比这里更偏远的地方。”村中老人回忆说,道路不通的问题影响了年轻人的嫁娶,大山深处的人们日夜期盼着能够修建一条走向外界的康庄大道。

只有把路修好,才有可能斩断穷根。1994年,在政府资金扶持下,从社口镇到三峰山村修建了毛坯路。但从三峰山村到林柄村还有3公里的距离。为此,由林柄村两委牵头联系了10多名在外经商的乡贤,村民也积极响应,大家集资接着修路。

那时候,林柄人憋着一股劲,自愿投工投劳,没有人叫苦喊累,日夜坚持,连续奋战,凭借手中的锄头、铁锹、大锤等工具,硬是挖出了一条3公里的毛坯路。2000年,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下,林柄村开始硬化路面。

一路通,百业兴。2014年,为盘活荒山、荒田,林柄村修建了一条长1.5公里、宽3.5米的通往茶山的水泥硬化路,2016年,林柄村将剩余村路全部硬化,村里种植的水果也开始获得收益。

传承精神 建设家园

宋代庆元初,朱熹为避朝廷党争,曾至闽东各地游走讲学,路过林柄时,村民用萝卜招待。朱熹认为,“萝卜”的福安方言叫“留伏”,就是挽留潜伏的意思。所以,他隐居在林柄开馆教书,一待便是八年,其思想对当地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如火如荼的闽东革命斗争时期,血气方刚的林柄人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村子也曾经遭受敌人的残酷摧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

走进林柄村,年代久远的章氏宗祠、五显帝宫,左右分峙,肃穆庄严;古老拱门,嵌入两座建筑构成的巷道里,古朴深邃;古民居依山而构,重重叠叠,铺陈有序,整个村子显得纯朴、古拙。

八百多年来,林柄村经历了几多变迁,但朱子所倡的儒家文化之风一直沿袭至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一脉相承。

如今的林柄人,始终不忘是当年老一辈革命志士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所以,每逢重阳佳节,村里后生都会聚集在祠堂,把石臼里的糯米饭打成糍粑,均分给每位老人,以表孝心,永保余庆。2015,在组织和民政部门的帮扶下,启动了老人幸福院建设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一层已装修。

2016年,林柄村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理事会,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村庄沿线旧房、裸房进行立面真石漆处理;对全村下水道污水和排污系统进行修建完善;村内旱厕全部整改成水冲厕,并建设水冲式公厕;修建护坡,建立绿化带,清理村口道路边十几年的陈年垃圾,新增垃圾桶;修缮“朱熹学堂”道路,修建文化墙,修复古井,用“以旧修旧”的方式还原历史古迹……

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里成立了朱熹合作社水果基地,目前水果种植面积70亩,计划明年扩展至120亩。同时,注册了“文林夫子”商标号,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该村的“文林红茶”已经推向市场,同时通过互联网推销茶叶、水果等产品。下一步,林柄村计划发展有机水稻、有机油茶、有机笋和有机蜂蜜,拓宽增收渠道。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林柄 林柄村 朱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