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舌尖上的福安——红糖姜汁豆腐脑

2017-08-17 14:55 来源:宁德网 雷津慧 丁立凡

391

宁德网消息(雷津慧  丁立凡)悠悠夏夜,告别了一天繁琐工作,最能让人放松的莫过于卸下正儿八经的工作装,换上舒适休闲的运动服,与家人、朋友在栈道上散心漫步。在感觉疲惫,正想回家之时,你是否会想起正宗的福安味道,尝一碗红糖姜汁豆腐脑。

豆腐脑白如玉嫩如脂  

豆腐脑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而红糖姜汁又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预防流感之效,二者的巧妙结合,在炎热夏季得到许多福安市民的追捧。

“豆腐脑,豆腐脑……”晚上8时是福安城区阳头人民广场人流量最大的时候,黄老伯的豆腐脑摊子忙得不可开交。“这个时间客人最多,我老伴都会来跟我一起照顾摊子。豆腐脑好吃不腻,老人小孩都爱吃。”豆腐脑白如玉、嫩如脂,再淋上特别熬制的红糖姜汁,色泽诱人、入口即化、唇齿留香,呲溜几下便全都下肚。客人一波接着一波,黄老伯一大桶的豆腐脑转眼就卖完了。

晚上9时,随着散步和跳广场舞人流渐渐退去,黄老伯也收拾摊子,骑着三轮车,拉着老伴,有说有笑地回家了。

老味道传承几代人美好记忆

老伯名叫黄木生,69岁,16岁便开始卖豆腐脑,算是福安做豆腐脑的老师傅了。53年时间,福安城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黄老伯的豆腐脑还保持着老味道,唤醒几代人的美好记忆。

“现在人的嘴都很挑,味道必须正宗大家才爱吃。”黄老伯说,以前也有卖过油饼,因为制作油饼油烟大,年龄大了身体吃不消,后来就没再做了。平常只要没下雨黄老伯都会出去卖豆腐脑,以前一天能卖四桶,现在老了改卖两桶,当是老人家打发无聊的时间。豆腐脑的制作过程费时费力,炎热的天气,给豆腐脑的制作又增添难度。即便如此,黄老伯也坚持传统做法,从不敷衍了事。

制作豆腐脑费时费力

首先是熬制红糖姜汁。将磨碎的姜末倒入沸水中,熬至姜汤散发浓浓辣味时,捞出姜末,再倒入事先称重好的本地红糖。待汤汁浓稠,红糖姜汁便制作完成了。

在等待熬制的时候,黄老伯夫妻俩抽空简单吃了晚饭。空闲时,便倚在门口,逗逗隔壁家被香气引来的小狗“花花”,和邻居唠唠家常,聊聊过去的故事。“以前生意好,很多人都是拿着牙杯来装豆腐脑,那哪经得起装呀,我和老伴忙个不停。”

偶有放学经过的孩子,扯着稚嫩嗓子在门口问:“豆腐脑做好了没有呀阿伯。”黄老伯便和气地答道:“还没有,还没有,等等来。”仅是红糖姜汁的熬制,黄老伯就得花50分钟。要是熬制的时间不够,汤汁的味道就不够浓郁,影响豆腐脑的口感。

接着将浸泡好的黄豆瓣,倒入磨浆机磨成细豆浆,用细纱布过滤。纱布是黄老伯根据多年经验挑选的,确保做成后的豆腐脑又滑又嫩。然后将滤过豆渣的浆汁用旺火烧开,倒入桶里。此时,整个厨房豆香四溢。

最后将石膏粉和地瓜粉用水化开,放入木桶内,把豆浆趁热倒入,盖上桶盖,静置10分钟,即成豆腐脑。倒豆浆需要体力,黄老伯一般会把这个步骤带到广场上操作,并叫来儿子帮忙。许多好奇的市民此时会上来围观,静静地等待木桶里的豆浆在石膏的作用下发生奇妙的变化。

豆腐脑的制作说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如说得轻巧。“以前有个河南人想把这门手艺带回家,研究了好几次,结果回去之后还是做不成功。”黄老伯说,现在的人都很讲究,哪家好吃哪家卫生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所以每个步骤黄老伯都十分重视,就连凳子桌子黄老伯都考虑周全,每次出门前必须将其清洗干净。   

豆腐脑是个老手艺不该丢

世事变迁,黄老伯的摊子上发生了太多故事,他的儿女也都成家立业了。已经到了享天伦之乐的年纪了,但黄老伯就是不愿丢掉豆腐脑这个“老味道”“老手艺”。

经常在该人民广场锻炼身体的陈大爷说:“吃豆腐脑这么多年,我就认定这家,他的汤汁浓郁,豆腐嫩滑爽口,跟年轻时吃的味道一样,我经常带小孙女一起来吃。”

很多人和陈大爷一样,在黄老伯这里不仅吃的是豆腐脑的那份清甜味美,更是品味一种人文情怀,一种情感上的寄托。黄老伯说,现在的饮料各式各样,喝太多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豆腐脑是好东西,不该丢了。

夏夜6时,天还没黑,在儿子的帮助下,黄老伯摆好了桌椅,安装上小电灯、小电扇。黄老伯说,天气越热卖得越好,过几天就要改用大桶装了。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豆腐脑 老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