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岭下“白露茶”味浓

2017-09-16 11:41 来源:宁德网 叶子清 郑望

图片1

宁德网消息(叶子清 郑望) “白露白茫茫,没被莫上床。”这是曾经福安市的天气谚语,如今,由于受大气候的影响,虽然,已进入秋天、白露季节,却依旧像夏天一样,骄阳似火,温度高达摄氏35度左右,丝毫无一丁点天气转凉的迹象。

图片2

白露时节,我们顶烈日、冒酷热,踏上福安市西北部小镇——晓阳镇的路途,慕名前往白云山脚,刚被福建省评为传统村落的岭下村,探寻岭下村秋茶的足迹,品尝岭下“白露茶”味浓的美感。

岭下村地处福安市晓阳镇东部,现有223户、938人,辖岭下、岭头亭(天主教)、外坑、下刘坑、黄马坑等自然村,其岭头亭是社晓公路上晓阳镇通往福安市区的咽喉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片3

古朴的岭下村,不仅和睦居住着福安市常见的“吴、陈”两姓氏族,也相敬如宾生活着福安市罕有的“文、简”姓氏人家。它不愧是福建省传统村落,一进村子,但见一座座红墙黑瓦蓝砖、错落有致的古厝民居触及目光,透过挺拔冲天的杉木、毛竹林,依然可见当年生产简易“白露菜茶”的厂房。

老树下,残墙旁,旮旯角落长着野菜绿草;村道边,巷道口,一口水井汩汩喷着泉水,清澈见底,清甜可口。走进一座老屋,虚掩的柴门前悬挂着剥漆的匾额,年代久远的雕花窗棂,虽欲摇摇欲坠,却可窥豹出能工巧匠的工艺;时代的变迁,房屋的主人已经乔迁进城,淡出社会的缺角石磨蒙着厚厚灰尘,黢黑的灶台斜放着搪瓷水杯,墙角的水槽有一截埋进土里。老屋像一段古木,年轮涤藏在树木的纹理中。

图片4

时近中午,寂寥的村落升起一缕缕炊烟。漫步寂静的村中小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妇,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中就坐,让我们感到莫名的激动。

老人家正在家中烧火煮饭,听到外面有陌生的客人声,马上走出老屋邀请,一副朴实好客农家人的气节。你瞧,灶台前农妇手脚伶俐,一边烧火,一边拿碗子沏泡“白露茶”。老人家面带笑容,热情地大家泡一碗白露茶。茶是山里自产的生态茶,茶汤呈金黄色,一缕清香扑鼻而来。

都说岭下“茶林产业成支柱,加工精细茶经读。”岭下的茶米是地道的高山云雾茶,其地理气候、生态环境是绝对上佳的!当年谷岭下(编修于万历二十五年的《福安县志》“觚岭”村名,即今“岭下”)茶业兴旺繁荣,整个村庄“吴”、“文”、“陈”、“简”姓氏,皆产茶。

图片5

原居岭下的茶人吴步云,奔走闽粤,与洋人做茶叶生意,船装舶运,贩茶巨万,发展到坦洋经营茶庄,“不数年大获奇赢”。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军需告急,吴步云“毅然输财助边”,受到清政府的褒扬。吴步云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大力倡修道路桥梁。不仅出资修通晓阳往福安城关的咽喉要道岭头亭,还出资整修罗源、连江两县之间的崎岖险危山径。

图片6

坦洋元记茶行行主吴赓俞,以岭下村为根据地,收购初制干茶。每年发放“茶银”时需要70多人,挑着140多桶(每桶装1000块)银元;一路长蛇阵,从坦洋挑到岭下村,发给当地农民。岭下村的庄稼大户们见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惊讶地说:“冬下我们挖的番薯还没这么多哩!”这里人待客少不了沏盅好茶,不论清明时节谷岭“清明茶”,还是白露季节的“白露茶”,均特令人叫绝。

图片7

“尝茶何必明前茶,岭下白露茶飘香。”细细地啜饮着幽幽的白露香茶,岭下像一处耐人咀嚼、耐人品味、更耐人回味的地方。晌午时分,白露采新茶的乡亲陆续回到村里。安静的岭下,又开始热闹起来。据了解,如今的岭下村依然有茶叶面积1226亩,每到采茶季节,在外的岭下人依旧要回到村里从事采茶制茶。一些能人还利用自有资源扩大茶园、引进新品种、办起茶厂,将茶叶收购加工后再销往全国各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静坐屋前的靠廊上,倚栏凭眺岭下秀色,自有茶事操劳,恭俭勤作,这何尝不是一种陶然的桃源胜景!岭下依然沉浸在悠悠的茶香里,让平凡的初秋平添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馨香。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岭下 白露 岭下村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