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绿色发展——溪柄深化“两学一做”促发展
宁德网消息(记者 赵巧红)绿竹婆娑、青山如黛。10月6日傍晚,福安市溪柄镇榕头村的村民们都聚集在刚建成的“党建公园”内休憩纳凉。“过去,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土地,如今成为村民学习娱乐的新场所,住在这样的新农村,心里舒坦!”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不自胜。
溪柄镇位于福安市东南部,素有“闽东延安”的称誉,今年以来,镇党委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将斗面村、楼下村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的示范乡村,推行“1331”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通过党组织引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确定“两增收一美丽”目标,打造便民服务一张网,做足红色文章,推动绿色发展,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环境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只有充分调动基层各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组织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镇党委书记郭增平告诉记者,在村情治理方面,溪柄镇通过民事民议民决,发挥村干队伍的带头引领作用;在乡村建设方面,通过党员挂牌“亮身份、亮职责”,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村民增收方面,通过“一对一”帮带指导,发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弘扬文化方面,通过提供旅游讲解,发挥红色旅游志愿者队伍的义务服务作用。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始终是建设溪柄的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融合绿色农业,助推红色旅游,镇党委一方面牵头落实在项目、资金、技术方面向上级协调给予支持,完善高优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着重指导龙头企业“田园党建”活动开展,成立柏柱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党支部,由镇分管领导挂钩指导,组织委员挂职书记,相应村庄骨干党员分别挂钩联系兴华、贝牛、锦都三家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努力在现代农业主导体系内发展产业能手、创业骨干与党员双向培养。
如今,楼下村惹人恶臭的臭水沟“变身”成为清澈见底的“景观河”,斗面村无人问津的烂泥塘“变身”成为简洁清爽的“停车场”,173户脏乱差的旱厕“变身”成为方便整洁的“卫生间”,柏柱洋红色旅游景区从原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发展成为红色旅游与农业观光兼具的闽东特色乡村旅游区。溪柄镇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组织发挥作用就到什么时候”的原则,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激发内生动力,一步步将“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