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民族教育:阳光洒满成长路

2017-10-25 09:56 来源:宁德网 苏晓洁

宁德网消息(记者 苏晓洁)2017年5月19日,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特别热闹。其中一间教室里看到的不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孔,却是孩子们的家长。原来,一场家庭教育培训会在这里举行。培训会特邀了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刘新惠为家长们做家庭教育讲座,主题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做游戏互动、谈感受,家长们受益匪浅。从2012年至2017这5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呵护,这里的畲族孩子的成长路上,有了更多阳光。

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坐落在福安市坂中乡仙岩村。仙岩村是个畲族村,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的学生以畲族为主,也有来自寿宁、周宁、霞浦等周边县市的外来务工子女。校长蔡其祥告诉记者,七年前,该校确立了“传承畲族文化”课题研究,收集编写了一套适合低、中、高年级教学的校本教材。如今,学生们每周都可以学到一节畲族文化的课程。“校本课程由畲族老师兼任,教学生学畲语和畲歌,学跳畲舞。每年的六一都举办畲文化艺术节。”雷其祥介绍道,如今学校的畲族孩子,90%会讲畲语,一半会唱畲歌。

2014年,学校建立了畲族历史文化走廊和畲族服饰文化走廊。如今,漫步在福安市民族实验小学里,“凤凰神鸟的传说”“蓝氏三杰的故事”……这些道路两旁文化走廊让人感受到浓厚的畲族文化氛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校园里的每节课前,总会回荡起童声稚语的国学经典诵读声。走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问一个学生,他都会给你朗朗地背出一首又一首古诗词,课间、午休、晚自习,教室里、走廊边、树荫下……总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孩子闹腾地围着老师,或三三两两在一起声情并茂地互相背诵国学经典,俨然国学经典诵读已融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种“时尚”。这是从2015年开始,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国学经典走进农村小学的探索与研究》的成果。

2017年,为了让孩子们从小了解畲族文化,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学校建起畲族教育发展历史展馆。

近5年来,学校的变化不止这些。在上级党委政府及社会仁人志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共投入100多万元,对学校的食堂、饮水、洗浴、厕所、教学楼外墙等进行全面改造,并添置了图书,课桌椅科学仪器设备等,引进百兆光纤。每个班级都安上了“班班通”远程教学设备,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寄宿生的伙食条件也比从前好了。校长蔡其祥告诉记者:“5年前,寄宿生伙食每月只有60元的补助,学校提供免费早餐,家长还需补交100元伙食费。自从2015年开始,福安市实行了‘368’惠生工程后,生活费每月补助提高到260元,一日三餐都是免费提供的。此外,还有免费的生活用品如被子、水桶、牙杯等。”

责任编辑:陈淑琴

关键词

畲族 国学 福安市 学校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