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金山那道红军岭

2017-11-28 16:42 来源:宁德网 叶子清 郑望

图片1

宁德网消息(叶子清 郑望)十月小阳春,福安“大金峰”冬季杜鹃花的视频、图片在朋友圈流传后,吸引不少人慕名前往赏杜鹃。

双休日,细雨蒙蒙。驱车从福安市区驰向松罗乡,沿着乡政府门前水泥路向东,蜿蜒崎岖10公里盘山路,抵达大金峰山麓金山村。环观村居,双溪碧水交流于村口,四面群山环抱,绿树苍天。可谓“翠竹林中黄鹂叫,古松顶冠野鹤飞,清泉潺潺无声处,游鱼静静窥人行。”

图片2

隐藏在层峦叠嶂中的古村落,一水中流;独具闽东特色的古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不愧为风景如画之地。

金山村之所以唤作金山,是因为村落背靠屏峰形如“金”字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宋天圣年间,金山始祖刘瑶公于长溪县杉洋漈下(今霞浦县柏洋乡横坑村区域),游猎至此,观其林苍竹翠,水秀山青,龙蟠虎踞,念其袅袅胜境,遂构庐而居,至今已有900多年。

金山村辖金山、山里洋、坑里、前园自然村,全村176户800多人丁,清一色刘姓,隐逸山林“耕读世其家”。村口双溪汇流处,有座清朝嘉庆年间古建筑“虎砂尾桥亭”,桥亭外,那道大岭,乃村南方向通往外地的主要道路。

图片3

从金山大岭拾阶而上,踏着无以计数行脚踩过磨蚀得滑亮的石阶,仿佛隐隐传来当年行者的跫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脚穿草鞋,肩挑担子,长年跋涉于此道上的“挑担夫”,他们晓行夜伏、餐风露宿,不断用肩膀和双脚担负着山里山外的物流交通,延续着“茶盐古道”。革命战争年代,这道岭留下无数革命者的足迹,也连接着金山人民与闽东红军“血肉关系”的情结。

金山村,(原金溪乡,即现在金山行政村和南溪行政村两村合并为一乡,乡公署设在南溪村)位于福安东部与霞浦县交界处,为闽东革命战略要地。1939年至1933年间,叶飞、施霖、詹如柏、施隆弟等福安中心县委领导人经常在金山、南溪一带进行地下活动。组织发动金山村一百多青壮年参加革命队伍,成立了以闽东游击队领导的地方武装红带会,建立起福霞(福安、霞浦)苏维埃政府联络驻地,参加了以施霖组织领导的攻打霞浦松城、福安赛岐国民党反动民团等多场战役。战斗中,金山村红带会队员们奋勇当先、英勇杀敌的表现深受革命领导的赞许。红带会队员刘新贵(又名刘兆恩)参加革命,缘于表伯施霖的影响(其祖母施眉妃是施霖的姑母),他将自己的老宅献出作为革命领导人的秘密联络点。带领两个弟弟刘兆忠、刘兆思担负起放哨、送信、联络接头任务和安全保卫工作。其妻子谢梅慈和两位妯娌陈珠珍、吴细妹也负责烧水做饭、清洗缝补的后勤事务。当时家中还留下许多革命同志写的“谷票”、“菜金”条子。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山村民,用红薯、红米、红茶、红酒,养育了红军,还不惜牺牲演绎了一个个义薄云天的动人故事,英勇悲壮的“九家保”就是典型故事之一:

图片4

那是1933年10月2日晚,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南溪村施脓禄家召开重要会议。傍晚时分,叶飞、马立峰、詹如柏、施霖、郭秀山等7位闽东革命主要领导人,先后来到南溪村,不料遭遇正在村里巡查的反动大刀会匪徒,全部被捕押往王家濑村。

年仅32岁的金山村青年刘新贵,闻听此事心如刀割,在匪徒还没摸清底细,革命领导同志的身份尚未暴露之前,靠着自己妻子与匪首谢玉针堂兄妹关系,和施脓禄一起,前往王家濑与匪首谢玉针攀远亲套近乎,设法营救。

但匪徒仍要9家连坐担保,500大洋做抵押,才能换7个人。施脓禄、刘新贵一心只想早些营救出革命同志,咬咬牙根,二话不说,就点头应承了。

图片5

筹措500大洋,在这贫穷的山村谈何容易!何况他们自己才2家,还要再找7家担保家,这可是叫人拿身家性命的风险事,谁愿意担当呢? 没想到,他们回到村将这大难事向拥护革命的乡亲们一说,立即得到大家的帮助支持。

乡亲们立即走亲求友,东挪西借筹大洋,当天施霖母亲就将自家的地卖掉,换得120块大洋。同时,又有南溪村谢嫩妹、刘老仁、刘奶连、刘长树、谌荣泰、刘学仁、金山村刘学清等7家人主动要求出面当保家,在担保书上摁下手印,不消大半天,乡亲们火急火燎地凑足500大洋。

图片6

施脓禄和刘新贵赶紧用红布包上银元,怀揣着9家人摁上鲜红手印的担保单,赶往王家濑村,交给匪首谢玉针,谢玉针狐疑地查问了一阵担保单上9家人的姓名后,这才开声松绑放人。施脓禄、刘新贵见叶飞等7位领导人被安全释放,方才全身松懈下来,长长地吁了口气……

谁知事后没过几天,反动派察觉出叶飞等人的真实身份,恼羞成怒,南溪村、金山村遭到最凶狠的报复,一群匪徒又扑进村疯狂地抓捕走9家23人。施脓禄被抓去严刑酷打,要她供出革命者的去向,她坚贞不屈,始终不松口。反动派见她死不低头,就将年仅20岁的她四肢分解残忍杀害了。当时她身怀六甲,一尸2命呀!另外22位乡亲也同时被敌人残忍杀害,一时间血流成河,即使这样,反动派还不甘心一把火烧毁9家房屋。

图片7

刘新贵惨遭大刀会匪徒毒打,虽未当场致死,却也奄奄一息,落下致命残疾,年仅46岁便撒手人寰,早早离开了人间。

冬日的“大金峰”,仍然盛开醉红的杜鹃花,仿佛诉说着上世纪三十年代闽东苏区革命斗争的故事:1934年2月,金山山脚下的柏柱洋,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开创了闽东革命新纪元,闽东苏区鼎盛时期,下辖9个县和42个苏区,面积达1.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成为中国南方的最后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如今,“九家保生死大营救”的故事家喻户晓,而其中金山村两户刘新贵、刘学清的革命事迹却鲜为人知。我们不能忘却刘新贵、刘学清对闽东革命所作的贡献,不能忘却金山人民的革命情怀。

十月小阳春,岭上映山红。我们不忘初心,重走金山红军岭。用双脚践行、用心灵体验,让革命精神永远传承,建设美好家园。尽管时近冬日,岭上映山红依然火热耀眼,勃发生机;岭旁茶园遍绿,迎着朝阳,绽芽飘香······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金山村 刘新贵 施霖 金山 革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