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市频道 福安新闻

一水多用 一田多收 粮渔共作 福安下洋收割“梯田经济”

2017-11-30 09:34 来源:宁德网 郑望 林耀琳

宁德网消息(郑望 林耀琳)“开镰节”之际,整个高山梯田都是金灿灿的。在阳光的照射下,福安下洋村田野好像铺了一地的金子,农民的脸上除了汗珠,还多了一份丰收的笑容。今年,村里500亩山垅田,粮渔共作双赢,一田多用多收。“田福稻鱼”出产的红米,与普通优质米相比,价格翻了几番。辛勤劳作一年的乡亲们,个个喜上眉梢,满脸惬意。

下洋村是福安潭头镇北部最为偏远的村之一,地处潭头镇、范坑乡与寿宁县交界山区,已有600年历史。这里有许多被称作“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过三丘”的山田,最小的只能插几十株禾;田埂窄,很多地方容不下一只脚,行走在田埂上需要格外小心。因海拔高、坡度大,不要说农机上不去,就连用畜力耕作都很困难,插秧收谷全靠肩挑手提。然而,“民以食为天。”老祖宗深谙“梯田是自己的命根子,不种不行!”所以,村里人在山垅田种的是红米,偶尔也在田中放养些稻鱼,“放多少鱼,基本看心情”。在梯田养鱼、养鸭古已有之,只是数量较少,主要自给自足。其实,高海拔梯田种稻也有其天然优势。这里植被丰富,雨量充沛,背风向阳,光照充足。而且梯田蓄水能力强,没有一口山塘,也没有一个水库,是一个原生态的自流灌溉系统,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基本上是水旱无忧,古有“天下大难,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说。如今,最大的问题是种植效益低,谁来种稻? “ 下洋每‘走’一位老人,就要荒一片地。”当地农民如是说。在这里种稻,一算账就是亏,谁还愿意接过这“烫手的山芋”?这也是近年来下洋梯田的尴尬。

“在别的地方,只要种上作物就不算抛荒,而在下洋,不抛荒意味着必须种上水稻。因为没有水稻,下洋梯田将不复存在。”尽管种水稻不赚钱,但当地不少农户还是坚持种。孩子们进城后不愿回来种田,为了保住口粮,村里依然见到60岁以上老农在田里忙活。有的家里田少,不仅种了自家的田,还流转了别人家的地种。正是抓住农户对土地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感,2015年,村两委组织农户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进行稻鱼共生实地考察,学习种养技术,解除村民顾虑,并牵头建立百亩稻鱼共生生态系统项目,成立公司及合作社。稻鱼共生项目投入资金200万元,折合成百股认缴出资,村民占股90%,村委占股10%。农户以土地流转、轻度劳务等形式入股,获得收益后,按比例进行分红,形成了“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当年春季插秧时,该村集体组建农业公司和合作社,从农户手中流转300多亩水田。同时,鼓励村民入股并投工投劳,在水田四周挖出倒梯形环沟,投放10万多尾鱼苗,正式启动“稻鱼共生”种养结合模式。

“稻鱼共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生长模式。在梯田里,水稻的叶子、碎稻谷、田间的小虫变成鱼鸭的“大餐”,鱼鸭粪便成了水稻生长的肥料,而鱼能为稻田清除杂草和病虫。因此,稻因鱼而优,稻谷比常规稻增收三成以上,由此加工的有机大米单价比以往大米高出了三倍。鱼因稻而贵,这些散养高山冷水稻田中的鲤鱼食稻花、无污染源,具有肉质细嫩、骨质酥脆、慢嚼溢香、味道鲜美等特点,令人垂涎。村民制作的稻花鲤鱼干,更是远销省内外。“稻鱼共生”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有效助力精准扶贫。贫困户黄阿增算了笔账:红米亩产量七八百斤,一亩能收入近3000元;养单稻花鱼每亩能收入2000元;加上自家种植的橙子和茶叶的收入,综合算下来,年收入近万元。依托稻鱼共生项目,村中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脱贫。守着梯田能致富,许多村民都回来种田了。目前村中现有稻鱼共生基地500余亩,共有106名农户加入合作社。2016年,该村人均收入16669元,同比增长了7%,村财收入也达到近5万元,实现破“零”。

种稻卖鱼,粮渔双赢。近两年稻子成熟时,下洋村举办别开生面的“开镰节”。村里通过举办秋稻收割比赛、捉稻花鱼比赛、篝火晚会等民俗文化特色活动,绿色稻米和山田养出的水产品,自然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伴手礼。日前,下洋村的“田福生态稻鱼米”项目入选“全国红十字系统首届众筹扶贫大赛”,初赛众筹目标金额是20000元。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之际,首届全国红十字系统众筹扶贫大赛决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下洋“有机生态稻鱼米”荣获“红品项目”三等奖,为村争取到10万元项目资助金。统一包装有“田福”字样的农副产品,带动了山羊、蔬果、米酒、农家粉扣等下洋土特产销售,推动了生态、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业发展。下洋村支部书记林建平介绍,旅游只有兼顾村民利益,才能形成共赢发展的局面。收益机制理顺后,如何实现“田”与“景”的和谐发展?村里在“造景美田”上狠下功夫:一方面夯实田间基础设施,使之“宜种宜观”,另一方面在梯田景区分别建设了步道,既方便农民耕种、收割,又方便游客梯田漫步赏景。同时,丰富旅游业态,使之“可赏可玩”,开辟“农事体验区”,让游客深入体验下洋村梯田独特的农耕文化。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稻鱼 梯田 下洋 共生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